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遵循求解

如题所述

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新课标中就特别突出了这一点,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是组织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现在每位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其它原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走神,听课质量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那么,现在我就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和人格特点发展规律,谈谈如何遵循它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遵循学生感知、注意和记忆的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从笼统地感知事物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点及它们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时期,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设计尽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辅助手段,如挂图、教具等。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设计要形象生动,多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设计要符合他们的感知、注意和记忆的特点,创设自然的学习情境,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使学生拥有竞争意识。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特点也在不断发展。 到了中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不断形成,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对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能自觉参与班集体的活动,重视班集体的荣誉。随着自信、自主、自律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不断增强,同时,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在这一时期,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对学生做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进一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 三、遵循认知的发展规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多下功夫。 在注意力发展方面,学生已经在无形中形成了有意注意,因此,它们的注意力也就更集中稳定了。学生记忆发展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低年级形成的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发展方面,学生的抽象思维正逐步向形象思维过度,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慢慢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开始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力方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凸显。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意识,注意抽象记忆到形象记忆的过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之逐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关注学生情感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道德情感。 在道德情感方面,初中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他们已经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和情感判断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开始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他们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但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极不稳定,情感判断也会出现偏差。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活动、有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对他们的道德判断适时给与引导,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五、把握学生意志发展倾向,适时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 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这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把道德意志的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还可以利用活动,故事等说明冲动的危害,明白坚持就是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六、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少年的个性也在不断发展,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个人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通过学习适应性锻炼,到了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他们还会用自己形成评价家标准,去评价他人。但是,主观臆断的倾向也很突出,还可能要求别人随着自己的意志。这一时期的学生是最不稳定的。对自己的控制力也时有时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教育、提示。要求他们用诚实儿童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紧密相连。做到自己的思想倾向于他人利益、班级利益、社会利益相一致。未来的竟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教育者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关注,这对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教育者应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谈谈体会,供同仁探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教育和,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青少年心理和问题增多,而人的心理和又是密不可分的。的习惯受心理素质的支配,,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情境,在行动中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习惯,的心理素质。现在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就能出最佳的。,创设情境,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心理咨询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重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要帮助每当事人解决他之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咨询学生温暖,自我调控,还要详细咨询学生的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的,是全体教师。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更新教育观念,教学,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的心理健康调适。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就能。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这就是我对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简单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在儿童各阶段的认知和人格发展过程中,适时的加以教育和引导,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即“要教好书,必先育人”。所以,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遵循求解
三、遵循认知的发展规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多下功夫。 在注意力发展方面,学生已经在无形中形成了有意注意,因此,它们的注意力也就更集中稳定了。学生记忆发展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低年级形成的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发展方面,学生的抽象思维正逐步向形象思...

...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
总之,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把握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在儿童各阶段的认知和人格发展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4.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中学后,特别是通过小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人格教育是最基...

...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
孩子就是孩子,应避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未成年人,重要的是引导。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交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多鼓励,少指责。

如何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改变教学策略
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遵循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等原则 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遵循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

结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 ...
如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就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是责任 违背责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里用具体例子 还有就是知道承担责任后可以获得很多回报,比如可以促进个人的进步与发展、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可以获得自尊和自信等,这样来教育学生。

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认知特点,以及学生差异是怎么样的...
在进入学校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班级为单位诉集体生活给他们提供了接触群体,了解他人的机会。从小学起,个人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社会。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

如何正确认识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遵循学生感知、注意和记忆的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设计尽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辅助手段,如挂图、...

如何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总的来说,贯穿小学儿童整个心理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两极间的冲突。小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就必须受到团体规范和纪律的约束,在完成学业方面必须达到合格以上的标准;在精神上必须承受争取成功、防止失败的压力;在团体活动中又必须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在各个方面的胜负...

浅谈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这里我查阅了部分资料,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想谈谈如何分析学生学情。 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预测学生发展可能的基本手段。能否正确把握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