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要研发隐身反舰导弹?

如题所述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美国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向日本直接出口“战斧”巡航导弹的,这不仅违反了日本的和平宪法,同时也威胁到了美国自身的核心安全利益。但从日本安倍政府的角度出发,利用现在的“朝核危机”拥有一型具备远距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又是亟需的,在无法得到美援的时候,也只能走上自研之路了。

从反舰型“战斧”的战技术指标来说,日本想仿制一个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毕竟“战斧”巡航导弹是1977年开始研制的,据现在已经是三十年前的技术水平了,但单纯仿制“战斧”却并不能满足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需求。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海军也已经不再是三十年前了,就防空反导能力来说,更是优于1980年代中后期的前苏联海军。对于“战斧”一类的非隐身目标,解放军海军还是有足够的措施加以应对的,更何况,就是现今日本的科技,仿制时间也是以年为单位,等仿制成功再列装后,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防空反导能力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所以,日本必须要研制的是性能更好的日本版“战斧”。

现代反舰导弹的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二个技术路线:一是以低空掠海超音速空防为主,典型的就是苏俄系的反舰导弹,强调以快取胜。二是以美国正在研发的LRASM远程隐身反舰导弹,强调的是以隐取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本质上是在于针对的舰艇反导拦截作业的不同阶段。

一般来说,舰艇反导拦截作业和其他作战时差不多,都是发现、识别、跟踪、攻击、评估、再攻击这样的流程,只是这个识别不再是敌我识别,而是识别出导弹型号,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抗击措施,如果无法识别也不影响后续的作战流程。低空掠海超音速反舰导弹主要是想通过压缩舰载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来降低其拦截成功率,毕竟地球曲率是客观存在的,在没有外部信息源支持的前提下,依靠自身的舰载对空警戒雷达发现掠海来袭的目标距离通常不超过30千米,如果低空掠海超音速型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左右的话,飞过这段距离仅需要50秒,而目标舰艇需要在这40秒内完成软干扰和二次硬拦截,尤其是现代舰空导弹的飞行速度也不过是3~4马赫,拦截如此之快的目标是比较吃力的,而且对于传统的反导近防炮来说,也只有一次拦截机会。

而低空掠海型隐身反舰导弹采用是另一种措施,由于其隐身性较好,在警戒雷达上不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后,舰艇火控雷达实施精确跟踪的难度也随之上升,加之其还会辅助以末端机动,如果是主动型舰空导弹的话,其弹载雷达导引头因搜索/跟踪角度所限,有可能会出现脱靶,相对来说,隐身型反舰导弹对于半主动型舰空导弹或是反导近防炮的影响要略小一些,毕竟通常情况下,舰载照射雷达的功率要比主动型舰空导弹的弹载雷达要大的多,搜索/跟踪的角度也要大的多,引导精度也要更高。而近防炮则是因为其还配备有光电火控系统加以辅助。

在不考虑复杂的战术环境的前提下,低空掠海超音速型反舰导弹由于低空飞行时燃料消耗较大,通常会采用高空飞行然后转入低空攻击的弹道,虽然易被舰载对空警戒雷达发现,但为了增加突防成功率,这点代价也是必须付出的。而低空掠海型隐身反舰导弹由于飞行速度较低,可以采用全程低空掠海飞行,进一步压缩了舰载对空警戒雷达的发现距离,可见虽然同样是达到了压缩舰艇反导拦截作业时间的效果,但二者采用的技术路线是不同的。

从日本的军工科技水平和海上自卫队的作战需求来考虑,低空掠海隐身型反舰导弹的研制难度要明显小于低空掠海超音速型,而且其射程更远,战斗部质量更大,除了可以反舰以外,还可以承担对陆攻击任务,甚至在日本未来突破无核三原则后,发展出核攻击型,而低空掠海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适用范围要窄的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