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平凡的世界,你有何感想?

如题所述

新疆之行,我匆匆读完《平凡的世界》二三部,内心平静的毫无波澜,怀疑那些书评都是过誉的褒奖。然而去过新疆后发现,我地理认知上的缺陷,让我错估了《平凡的世界》的伟岸。



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而我就是那夏虫、井蛙及凡夫。回来后我重新读了一遍这本书,心中波澜壮阔,豁然开朗,但对于路遥的结尾我其实不是很喜欢。




《平凡的世界》二三部有着时代变化带来的不适感,从禁锢到开放,从自由到远方,而后回归平凡。第一部我可以笑着看完,因为那是希望的原野,但第二三部我流着泪,扎着心看完,因为平凡带来无尽的苦难,除了绝望这个词,实在想不出别的词汇的描绘。

主角孙少平去“闯荡世界”却磨难重重,不仅面容尽毁,还变成煤矿工人。这也许是路遥所谓的平凡,而我觉得孙少平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抱负,本应大展拳脚,却因为平凡两字而湮没尘世寂静无声,确实略显不公平。

看完书后,我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人生总是这么多苦难?”“难道做人生的主角就这么难吗?”书中每一个家,每一个人,甚至没一个村落都发生着无尽的磨难。

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田福堂因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被确诊为肺癌;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金波最后去青海寻找藏族恋人未果,在草原上纵情绝唱;........“人生经历着苦难,困苦打磨着人生。”




路遥想表达这样的观点,但却用命运的笔强行让生命回归平淡。在他锋利的笔下,时代的压迫感让人难以喘息,平凡会是最好的选择,而路遥也是这样选择的。但这样的选择真的是好的吗?这样的平凡真的是令人信服的吗?

在我的心中,孙少平有责任,有才华,更有颜值,而最珍贵的勇气和格局,放在现在也是独一无二的。路遥安排他依旧当煤矿工人,显然是路遥的农村局限思维在作怪。

我曾试想自己是孙少平应该怎么去做?去和哥哥孙少安戮力同心?去未知的世界闯荡?去接受矿工的命运?还是选择死亡?其实看完这本书,心中是百感交集,也是不知所措,更是彷徨不安。我们应该在命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想起朋友曾经问过我,你相信命运吗?当时我思考了很久。在心中我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始终认为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决定你的人生,包括上帝。路遥先生不愿让少平进入城市,去干一番事业,但由于先生一点农民的自私心理他只会要求少平“平凡”,只要少平舒服就行了。他没有将少平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少平完全可以为社会做一番事业,成英雄,这才是最完美的。这也正是我不喜欢这部书结尾的原因。

《平凡的世界》的故事很平凡,但思想却不平凡。我不喜欢这样没有希望的结尾,更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摧残。生活啊!总在挑战者人类的极限,就像橡皮筋一样,你积累了多少,就能拉多长,走多远。对于我而言,我喜欢平凡,但却不希望平凡,最终原因还是没钱。这是现实,更是动力。我承认我很俗,但谁免得了俗呢?希望平凡的人因为本身不平凡,渴望不平凡的人因为本身毫无特点。我就要做那不平凡。

人啊!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只取决于自我的渴望,并不取决于别人的目光或阻拦。《择天记》中的陈长生逆天改命是如此,电影《悟空传》中的孙悟空是如此,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陈冬青更是如此。如果你向命运低头,那么你就会错过满天繁星。

作为老年人的90后,明天会是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太阳会照常升起。其实我真的想说,再见!平凡!你好!世界!

这就是一个90后关于平凡的解读,现在我的世界正如高中时的孙少平一样,心有花开,春风自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