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革命遗址

越清晰越好,。。。加油找,,好图片有加分
越多越好。要有介绍,,,给点介绍的

三明管辖县市: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沙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辖区内主要革命遗址有:

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3721395.jpg
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非常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1933年9月,中央内务部作出各区设立红军后方医院或分院的决定。宁化把农村土医、郎中组织起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从事救治前线生病、负伤后转移来的红军伤病员,同时还经常替群众看病。当时,各医院的条件都很差,通常只有3—5个医生和十几个护士,担负着几百个伤病员的救死扶伤治疗。由于敌人的封锁,药品非常紧缺,主要以中草药为主。宁化共在城关谢氏家庙、湖村石下邱氏宗祠、方田丁氏宗祠、以及泉上、禾口、安远等地办起了20多所红军后方医院。

宁化长征集结出发地: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05-10/13/xin_051002130930370213827.JPG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红军长征在福建的集结出发地有长汀、宁化这两个地方。
长汀: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二十四师约2万多人守卫在这里。红一军团于广昌战役后,奉命东进福建建宁、泰宁,尔后抵达长汀;红九军团参加广昌战役后,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而留在长汀;红二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地方武装组建成立的红十二军,1934年春在瑞金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直属总部独立第二十四师,在保卫连城战斗后到长汀。
1934年9月30日上午,红九军团在长汀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草坪召开群众大会,告知红军要转移,要乡亲们做好坚壁清野,并向赤卫队、少先队发送枪支、弹药。下午3时,红九军团分兵两路出发,经河田到长汀,在城内休整4天后,于7日晨抵达与瑞金相邻的长汀古城,当晚到瑞金。第二天拂晓到武阳。当天,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从中央带回消息,红二十四师及于都补充一团划为红九军团建制。10日,全军团集结在会昌朱子坝、狮子坝一带,次日向会昌北面的珠兰埠进发,休整5天后,于16日下午4时许出发,在夜幕中渡过濂江向西疾进,离开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奉中央军委“10月份汀州城不能丢失”的命令,负责担任东线阻击任务,师领导组织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一起阻击敌人,直至11月1日汀州被敌占领。
宁化:有红五军团主力,中央纵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约2万人。1934年10月10日,独立第七师(红五军团34师前身)从宁化湖村出发抵城关后,编入红五军团,开始向西转移;12日,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将防务交地方红军接管,彭德怀率主力部队撤出防御阵地,在凤凰山进行了短时间休整后,开始向西转移;同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和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奉命从宁化的曹坊、滑石、淮阳等地向集结地出发。中革军委直属营和红三军团后方医院从宁化方田出发;独立第七师、红三、红五军团以及部分后方医院也于10月12日分别从城关、湖村、方田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北山革命纪念园: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ode37955/node37957/node37979/node69470/images/00344870.jpg
宁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县之一,亦是红军长征在全国的四个起点县之一。现还保存着较多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遗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的好场所。
北山革命纪念园景区座落于城区的北山公园内,面积5万平方米,它集古宁化微缩风景和革命历史文物于一体。现保存为数可观的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遗迹,如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声的诉说着当时宁化11万人口就有1.3万人参加红军,0.33万人为革命牺牲壮烈故事;气宇轩昂的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深动地再现了1931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在宁化写下了光辉的《如梦令·元旦》词篇时,那战马啸啸,红旗猎猎的动人场面;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的梭标长矛、土枪土炮、号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众多革命烈士英勇业迹的介绍,则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还有明代"鲤鱼跳龙门"壁雕、古宁化微缩景观寿宁屋桥等。园内湖光山色,树影婆娑,融古代建筑与现代园林于一体,风采别具。

泰宁县红军街:http://www.fjql.org/image/pic/129.jpg
福建省泰宁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21个苏区县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此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建立了红色政权,并一度成为闽赣省物资供应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心。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就设在这里,朱德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红军作战。至今在城区老街两旁仍完好保留着当年红军用繁体字书写的大幅标语、巨幅文告等革命遗迹。为纪念这一段光荣革命斗争历史,当地政府将该街命名为“红军街”,并列入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泰宁在创建苏区过程中,经历了敌我双方三进三出的拉锯争夺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第一次是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围剿”斗争胜利之后,于6月4日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乘胜解放泰宁,在这里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支部,并将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
第二次是1932年10月19日,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进驻泰宁,迅速恢复了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及5个区、56个乡的红色政权,成立了中共泰宁县委,在全县范围内第一次开展了分田地。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4613910.jpg
位于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国民党10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亦称“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备而歼灭”的战略方针,在分析敌我形势后,决定将红军集结到根据地中部的宁都黄陂、小布一带向敌军展开攻击。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朱德同志驻此并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作战方案。旧址原为“佑圣阁”,砖木结构,上下两栋,均面阔五间,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亦名"周恩来旧居"。坐落在建宁县人民政府后院的小白楼民国21年(1932)10月,红军再次由江西广昌进入建宁,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驻在这里,直到民国22年底。1979年1月,经整修复原,并对外开放,其中陈列了周恩来当年领导的红军总政治部在建宁革命实践的史迹文物,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