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7-05-14
郝之章
王愿坚(1929--1991.1.25)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情节安排巧妙。该片成为“文革”时期最好的影片,伴随一代人成长。
他的另一部重要剧本《四渡赤水》创作于1983年,塑造了红军时代具有雄才大略,平易可亲的军事统帅毛泽东的动人形象,它把人物的活动安置在造就英雄性格的典型环境中,真实地表现了他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的指挥艺术,通过剧情的起伏跌宕使人物个性更加深刻鲜明。该片为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王愿坚善于刻画处在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他的四个剧本(另两部是《映山红》、《草地》都深切的反映了这一主题。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第2个回答 2013-03-19
郝副营长,1915年生,洛南县景村镇郝家塬人。他少年曾在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去洛南县保安团当兵。在小学教员张清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逐渐萌发革命思想。1935年,郝世英通过结拜“金兰谱”的方式在本县搞“兵变”,组织“抗日先遣队”。秘密泄漏后,被迫于1937年2月出走,投奔杨虎城将军教导团当兵。“七·七”事变爆发当月,被调至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
第3个回答 2020-09-21
郝副营长,1915年生,洛南县景村镇郝家塬人。他少年曾在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去洛南县保安团当兵。在小学教员张清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逐渐萌发革命思想。1935年,郝世英通过结拜“金兰谱”的方式在本县搞“兵变”,组织“抗日先遣队”。秘密泄漏后,被迫于1937年2月出走,投奔杨虎城将军教导团当兵。“七·七”事变爆发当月,被调至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
第4个回答 2022-09-27
郝之章
王愿坚(1929--1991.1.25)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情节安排巧妙。该片成为“文革”时期最好的影片,伴随一代人成长。
他的另一部重要剧本《四渡赤水》创作于1983年,塑造了红军时代具有雄才大略,平易可亲的军事统帅毛泽东的动人形象,它把人物的活动安置在造就英雄性格的典型环境中,真实地表现了他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的指挥艺术,通过剧情的起伏跌宕使人物个性更加深刻鲜明。该片为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王愿坚善于刻画处在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他的四个剧本(另两部是《映山红》、《草地》都深切的反映了这一主题。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