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为什么要吃饺子?

如题所述

因为7月15日是伏天。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老北京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饺子的由来: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8
农历七月十五,即七月半、中元节(道教节日),又称鬼节、亡人节,或盂兰盆会(佛教节日)。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等三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祭祖的四大节日。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孤魂野鬼做“普渡”。

“中元普渡”习俗,是道佛习俗融合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习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半,人们都会宰鸡杀鸭,包饺子,焚香烧纸,或锡箔折锭,路边焚化,“敬亡人”,拜祭先人亡魂及孤魂野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起源于北魏。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民间则多是在此节,通过民间传统形式,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老家要包饺子。吃了这顿饺子,年内就再不作兴包饺子了。这一点与北方人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饺子图吉利的风俗截然不同,老家那边认为饺子总跟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北方不同,过大年是万万不能吃饺子的,认为吃了饺子不吉利。

过去条件差,饺子馅倒不见得好,少油,糙,常常是塞一肚子青菜,或是韭菜,鲜见的几粒肥膘肉或是蛋皮。会水性的人家倒可以下河摸蚬子,或螺蛳,煮熟,挑出螺蛳头,洗净剁碎当肉;条件好的人家买馓子,剁碎,和进去,图个肥腴些。包的量倒是不少,反正菜是地里长的,面是自家小麦磨的,包一次就是五斤十斤饺子皮。女人们围着饭桌子,一边包,一边拉呱家常:家里母猪又怀了崽,三姨婆小儿子新谈了个对象,隔壁邻居家小四考上了师范……一家人吃饱喝足,少不得还要留上一大篮子煮熟的饺子凉着,留待第二天煎饺就粥,喷喷的那个香!
第2个回答  2015-08-28
中元节地方习俗而已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起源于北魏。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民间则多是在此节,通过民间传统形式,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老家要包饺子。吃了这顿饺子,年内就再不作兴包饺子了。这一点与北方人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饺子图吉利的风俗截然不同,老家那边认为饺子总跟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北方不同,过大年是万万不能吃饺子的,认为吃了饺子不吉利。
第3个回答  2015-08-28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老北京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第4个回答  2015-08-28
有些地方是为了和去世的人断绝关系,防止鬼回家,对双方都不好。追答

点采纳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