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里面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请先看下面的话:
金刚夜叉明王。这是五大明王中的最后一位,也是五大明王中唯一拥有“金刚”的称号的一位,与拥有古老历史的其他明王比较,金刚夜叉明王似乎是后来才出现的尊格。。
“金刚”称号什么意思?我当然不是问金刚夜叉明王是谁。什么才能称之为“金刚”?“金刚”有什么说法吗。如果有空的话,也顺便说下什么叫“菩萨”,谢谢。

金刚在佛教中是指佛的侍从力士,手执金刚杵。
<br>(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折罗、缚日啰、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
<br>
<br>(一)以金刚比喻武器,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称为金刚杵;其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犹如金刚。故经论中常出现金刚坚固、金刚不坏、金刚身、金刚顶、金刚界、金刚心、金刚坚固之信心等辞汇。又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载,真谛以六种金刚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体用,即:(1)青色能消除灾厄,以喻般若能消除业障。(2)黄色随人之所须,以喻无漏之功德。(3)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稹?4)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浊。(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三毒。此皆以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来比喻般若之体;以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来比喻般若之用。
<br>
<br>于密教,金刚一词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独钴(即独股形状之金刚杵或金刚铃)、三钴、五钴等,多作为诸尊之三摩耶形,乃诸尊之本誓或内证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等各种含义,此外亦以之为诸尊所住三摩地之标帜。又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略称金刚。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br>
<br>(二)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然经论中较少用此譬喻。
<br>
<br>此外,据金刚顶疏卷一之说,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另据北本涅盘经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九等举出,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大日经疏卷一、卷十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金刚仙论卷一、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卷十、梵语杂名、慧苑音义卷上、希麟音义卷七〕(参阅‘金刚二义’3534)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7
五大金刚:即秽迹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

八大金刚:青除灾金刚 辟毒金刚 黄随求金刚 白净水金刚 赤声火金刚 定持灾金刚 紫贤金刚 大神金刚

金刚夜叉明王
又名金刚尽,金刚啖食,配于北方。能啖食秽恶,消灾除难,摧伏邪浊。三面
六臂,五眼怒张。手持金刚铃,表示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
金刚夜叉明王五大明王之一。在金刚界五智如来的系统,此明王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的教令轮身。

金刚夜叉明王的形相,多为三面六臂形,其正面五眼怒张,左右两面各有三眼。头有马王髻(即头发上竖,有如奔马怒嘶,马鬃竖立之状),周身遍饰珠玉。

六臂各持弓、箭、剑、轮、五钴杵、金刚铃等法器。手持金刚铃是其特征,表示以铃声振击众生,象征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摧伏一切邪魔。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

字典学术解释

【菩萨】

(术语)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众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也。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注维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大乘义章十四曰:‘菩萨胡语,此方翻译为道众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众生。’法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法华经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法华玄赞二曰:‘菩提觉义,是所求果。萨埵有情义,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萨。’佛地论二曰:‘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净名疏一曰:‘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为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生。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天台戒经义疏上曰:‘天竺梵音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今言菩萨。略其余字。译云大道心成众生。’等不等观杂录一曰:‘菩萨之萨字,说文无之。今有人改作,谓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写作杀,更可骇也。考字典从萨,与古经不符。经中从廿从阝从立从生,当是译经时所撰,良有以也。

①柬埔寨西部的省。西邻泰国。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省会菩萨。西部的豆蔻山,占全省三分之一,森林茂密,拥有全国最大的天然保护林。北部和东部高度稍降。西部潮湿,东部稍干。产稻、豆蔻,有捕鱼、养蚕、酿酒等业。盛产大理石。丹永河横贯,6-11月高水位时,可以通航。金边至曼谷的公路和铁路通过东部地区。

②柬埔寨菩萨省会。位于丹永河下游北岸,在磅清扬的西北方。人口1.4万。公路和铁路连接金边和马德望。有航空站。雨季时,吃水4米的船只,可自金边起航,经洞里萨湖至此。农、林产品和矿石的集散地。城南的丹永河是豆蔻山木材的流放渠道。
第2个回答  2007-05-17
"金刚"是不能被破坏 而能摧毁一切的意思
"菩萨"-菩提(觉悟的意思)萨埵(有情的意思)的缩写
有情是与众生 作不请之友的意思 不但自己觉悟 还要觉悟他人
第3个回答  2007-05-17
“金刚”是威武,降魔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07-05-20
五大金刚:即秽迹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

宗教里面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金刚在佛教中是指佛的侍从力士,手执金刚杵。(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折罗、缚日啰、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

金刚什么意思
金刚什么意思: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古印度兵器)而得名。在大乘佛法经论中,金刚系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坚固无能截断者,但又因没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毁坏的缘故,称这不可被毁坏、替换之法为金刚。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称金刚,中文又将它译为金刚杵、降魔杵。金刚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

佛家的金刚都指什么?四大金刚又是哪几个?
在大乘佛教中,金刚代表了一种不可摧毁、不可替代的法。在宗教仪式中,金刚也指法器,如金刚杵和降魔杵。四大金刚,是中国大乘佛教中对四尊重要的护法神的称呼。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这四尊天王被认为是佛教世界的守护者,他们的职责是保护佛教的法则不受侵...

金钢是什么意思?
金刚是印度教中最神秘和强大的神祇之一。他被描绘为一位战士,身披金色盔甲,手持一柄钢剑。金刚的形象代表着勇气、力量和耐力,因此在印度教中,金刚被崇拜为护卫神和追随者神。此外,金刚还象征着坚定的决心和忍耐力,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也为人们所追求和推崇。与此相对应,金刚也在佛教、密宗和禅...

金刚相关名词
金刚藏在佛教中特指金刚神的化身,而金刚禅则是一个民间宗教组织的名称。金刚杵在密宗中,不仅是象征摧毁魔敌的法器,其形状和材质多样,包括金、银、铜、铁等。金刚骨则与枣木杵臼有关,也有植物的含义,而金刚坚则是指佛珠,据说具有神奇的疗效。金刚揭帝和金刚揭谛是佛教中的金刚力士,是佛的侍从,...

想请教下道教的四大金刚和佛教的四大金刚有何区别
2. 象征意义:在佛教中,四大金刚的形象多为人形,手持法器,象征着佛教的教义和力量。而在道教中,四大金刚则是动物形象,每种动物代表着特定的自然元素和方位,具有守护和指引的象征意义。3. 宗教背景:佛教四大金刚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与佛教的教义和修行体系紧密相关。道教四大金刚则是道教文化中的...

金刚捣碓的金刚捣碓的名称来历
金刚,是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中文又将它译为金刚杵、降魔杵。金刚杵作为宗教器具,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在西藏密宗的护法神,经常手持金刚杵,象征能够摧伏外道、击败邪魔的力量。这些护法神被称为执金刚神,金刚力士或密迹金刚,简称为金刚。“金刚”一词被西藏密宗广泛运用。譬如:“金刚...

三六金刚是什么意思?
三六金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古代,当时的佛教发展非常迅猛。它后来传到了中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三六金刚在佛教中的地位至今仍是非常重要的。在明朝以后,三六金刚逐渐成为了一种流传广泛的民间信仰,人们在家庭或宗教活动中都会使用三六金刚。今天,三六金刚已经不再是只属于佛教的象征,它...

金刚的介绍
伐折罗、伐阇罗,藏语音译为多杰,梵文名词,为因陀罗的武器,也是钻石以及闪电的梵文名称。在大乘佛法经论中,金刚系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坚固无能截断者,但又因没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毁坏的缘故,称这不可被毁坏、替换之法为金刚。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称金刚,中文又将它译为金刚杵、降魔杵。

五大金刚是什么意思?
“五大金刚”一词是源于佛教经典,指的是除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之外,还包括观音菩萨、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等五位菩萨。这五位菩萨在佛教信仰中地位极为崇高,被誉为佛教教义中的“护法神”,专门守护众生,助人解难。虽然五大金刚是佛教中的概念,但其代表着守护和保护人们不受侵犯的伦理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