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上的白露是啥意思?

如题所述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三候

鸿雁来:白露节气“鸿雁来”,按古人说法,鸿大雁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玄鸟归:后五日“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燕昵呼唤燕好,燕舞莺啼,生机勃勃。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群鸟养羞:再五日“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0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一般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到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话释义是:白露是八月份的节气,秋季属于五行中的金,金的颜色是白色,寒气逐渐加重,凝结出露珠,故名白露。“白”字,其实并非指露水的颜色,而是来自于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

白露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节气,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虽然白天的气温仍较高,但夜晚会较凉,昼夜温差开始增大,若下雨气温下降更为明显。

扩展资料:

白露的民俗

1、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这时,每天都要唱一台戏,每台戏有四出。两出文戏,两出武戏,其中一出必为《打渔杀家》。

2、十样白

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食后可以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

3、白露米酒

江苏浙江一带乡间,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售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7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出现时间:每年9月7日或8日

温度变化: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节气民俗:

1、祭禹王

太湖畔渔民治水的大禹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2、吃龙眼

福建福州的地方民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3、白露茶

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白露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4、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扩展资料

节气谚语:

1、白露白茫茫,秋分稻秀其。

解释:白露前后若是有露珠出现,那农民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2、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解释:过了白露、秋分这两个节气,气温迅速下降,夜里一天比一天冷。

3、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解释:白露以后,温度降低,不再适合蚊子生存,所以白露过后蚊子不会再繁殖。

4、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解释:到了白露秋分,棉花正是大批量收获的时候。

5、棉怕白露连阴雨。

解释:棉花的收割是在白露前后,这个时候如果下雨会影响操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30
第4个回答  2020-09-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