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朗诵技巧,以《雨巷》为例

如题所述

楼上的情景代入法有点过于笼统了
《雨巷》的作者戴望舒是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中的翘楚
而 雨巷 一诗 则是他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此类诗歌 多用 含蓄的暗示 注重于情感的表现

你可以尝试尽可能借助 抑扬缓急的节奏变化 来表现内心情感思绪的波动 利用关键元素的重读 获得暗示的效果 从而感染听众的情绪和思维

下面摘录的是关于象征主义一些表现要领 你可以做一下参考

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7
1.体味作者心情
“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2.把握朗诵技巧
句式相同的句子,语速不可相同。一般来说,先急后缓,根据内容判断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在一个反复结束时,左后一个字,一般要读出意味悠长之感,即声音要适当延长,声调渐弱。
第2个回答  2011-04-06
朗诵的最大技巧在于情感的投入,要充分理解朗诵的内容,背景等资料。设身处地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朗诵是语言要清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