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是什么?国外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性是如何论述的?

如题所述

  打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一直就是思想家讨论人性的焦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源来自于恻隐之心,而荀子却以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所有的善都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孟子的性善论有本源、有主张,而且可以解释人之所以性善的可能,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屡被后世的思想家批评不够周延,而且无法自圆其说!到底问题出再那儿呢?以下,是这个问题的对话。

  “人性”的最大争议大概是先秦时的孟、荀间的善、恶说,先谈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由两种方式展开,首先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就是所谓的“类差法”,人和禽兽都是动物,而其中的差别在于,人之所以为人,乃是人有“四端”,也就是“性善”。其次是“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就是以先验的直觉来立论,这才是孟子和其他论性的思想家所不同的关键之处,影响至为深远,一直到陆、王,又重新受人了解。

  接下来谈荀子的“性恶论”,其实荀子并非完全主张性恶,而是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他对性的定义在于“自然和本能”,而性恶如何产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就是当人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时,如同禽兽一般,失去道德,恶便由此而生。荀子只是从人和禽兽间相同之处著眼,如此便人和禽兽无异。以孟子的论点而言,首先注意到人、兽之异故人的特出之处被凸显,其次在“善的可能(根源)”之处,孟子将它归于每个人的普遍善性,不假外求,而且注意,并非人一出生就有全德,就是圣人,故孟子说“四端”,便只是性的起点,所以还需后天的扩充功夫才行。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而荀子一开始便把人、兽之间的差别混淆,并且在“善的可能”上无法安置,因为他不理解孟子的说法,而又不愿意将善归于天(因为荀子的天是自然天),而他在解释如何修养的时候,只是说向圣人学习,那可以进一步问:“圣人的善又是如何修养来的?是天生的吗?若是,那和孟子又有何不同?不是,那圣人在成为圣人之前,又是向谁学习的?向前一个圣人?那前一个圣人又是向谁学的?”如此的问题将没完没了,若荀子愿意像董仲舒一样,将“善的可能”归于神秘的天(天的意义,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一直有不同的诠释。),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荀子的立论,是很有问题的。

  或许有人会问:“善的可能(根源)为何如此重要?”长久以来,从孔子开始,所注重的是道德修养问题,若不为“善”找到根源,那么代表著“我再怎么努力,也不见得达到善的境界。”如此修养功夫又有何必要呢?所以“善”的形上定义是非常重要的,如同西方哲学家对“上帝”观念一样的地位,只不过“善”在中国从来没被否定过,而“上帝”却被许多十八世纪以后的哲学家,如尼采、罗素……等怀疑,甚至否定。但无论如何,“善”和“上帝”不管肯定或否定,都是大部份思想家、哲学家展开其系统的重要起点。(不一定是“理论次序的起点”,大部份是“实在次序的起点”)
  -

  最后一个问题,孟子推论“性善”的先验观念,和禅宗十分相像。没错,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故在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中,若依劳思光先生的“一系说”来看,理学家的纠结在于,一方面要以亚圣孟子为权威(荀子的学说,一直要到清代才被重视,至少在整个宋明时期,其权威性远不如孟子),一方面却面临到他思想中“近禅”危机(指“先验的直觉”一点),如此纠结矛盾,是因为他们没有确切了解孟子和禅宗的不同,其相异之处至少在于“性是否完全”的症结之上。正如之前所说的,孟子的“性善”只是“四端”,意指仍须要后天的修养功夫才能保全,而禅宗的“性”却是生来就完全的,不需修养,其心自明,此点可从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中看出。而理学家们却未把握住其中的要点,故当陆、王学说一出,攻讦声音四起,痛批他们“近禅”,而不知“心即理”的立论和整个儒家原始的心性修养要求,并未冲突。

  以上是个人对孟、荀之间“性”的体会,其中有缺失之处,还望指正。

  遥光:

  君豪兄所言之本,大抵可推及劳思光先生思想理论一系,不过,论及荀子及禅宗部分,在下还有话说。

  荀子主张性恶,而人之为善如何而有可能?就在于“化性起伪”,这“性”与“伪”变就成了善恶了两端,而伪如何而为可能?在于“心”,正名篇曰:“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就荀子知言,心能虑,便能从善!说心能“虑”,其实,就是对善产生自觉,换言之,此心虽为五官之天君,一开始人心却是封闭的。不是说性恶吗?那此封闭之心是否存在呢?当然存在!所谓:“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换言之,就是因为性不受心的主宰与控制,所以“顺是”,“争夺生”、“残贼生”。他又提到,“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瞧见这里,我们便可以知道,荀子善的根源,还不就原原本本在人心的一颗人心?说荀子的善没有根源吗?毋宁是说他根本不承认人本来就有这颗人心!为了反对孟子的“人有四端之心”的性善论,他一直否认人其实是善性本具,可是,我们这么样推理过来看看,他绕了一大圈,最后仍是不得不承认,人,本来就有一个主宰的“善”。

  只是这善,是一种“逆势运作”,如果“顺势运作”,就变成了恶行,说到底,他还是比较著眼于“动物性”的“本能”,为什么这“顺”会比较倾向恶?这,又要从道家思想的影响说起,可是,这是另一个主题,这边便不离题了!

  说到善在中国没有反对过,这荀子不就是一个吗?其实承接法家一派的人们,大多也还是认为人性本恶,只是法家思想到后世与君王权威思想合流,著眼的是政治统治,这人性,反而不是掌控政权者在乎的地方。

  性善与禅宗之间的关系,其中当有同异之处。以孟子善性本具来说,当然是与禅宗的“自性本具”一般,但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发现的过程是很不一样的!而禅宗那“直指本心”的当头棒喝,也为不少人诟病!所以清代后期出现了“顿”、“渐”合流的说法,对禅风大是伤害。不过,这牵涉到禅宗的理念与做法,要讨论他,恐怕又是另一个议题了!

  张书豪:

  在“人性论”一文发表后,遥光对我在文中所判定荀子的“性恶论”有所回应:“为了反对孟子的『人有四端之心』的性善论,他一直否认人其实是善性本具,可是,我们这么样推理过来看看,他绕了一大圈,最后仍是不得不承认,人,本来就有一个主宰的『善』。”

  而我的论点是:“而荀子一开始便把人、兽之间的差别混淆,并且在『善的可能』上无法安置,因为他不理解孟子的说法,而又不愿意将善归于天(因为荀子的天是自然天)。”所以问题的症结在于:荀子他反对孟子的“性善”,可是又“最后仍是不得不承认,人,本来就有一个主宰的『善』。”就是这个“最后仍是不得不承认”,可是他又没有承认,如此在理论上造成的矛盾冲突,我才会提出此一问题。而在荀子的思想文献中,并没有承认“性善”,所以即使我们看出“他绕了一大圈”,但还是“不能代替”他肯定“性善”,因为他毕竟没有如此立场,而且自始至终,都和孟子的“性善论”对立。

  至于荀子说:“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这两句都是表明“心可以向善的『能力』”,却依然不能交代这个“善”的标准、根源在哪里。以西方的哲学来说,善的标准、根源在上帝,所以人要服从上帝,因为上帝就是“道德的标准答案”,而人有的是学习“标准答案”的“能力”,可是人并不是“标准答案”,由此可见,“能力”和“标准、根源”是两种不同的指涉,现在荀子只说人有“能力”,而“标准、根源”却无法安置,这在他的道德理论架构上,就会造成“功夫论”的架空,好比说人都有能力工作,可是我工作却不保证一定可以拿到薪水,如此要求人工作的目的因落空,而使得“功夫论”的依据更显薄弱。反观孟子,他以“天爵”、“人爵”,肯定“心性”(孟子不甚分辨其中差异),“有能力”、“是标准、根源”,理论上是要比荀子完备许多的。

  至于“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是说,当达到“正错而勿动”的时候,“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也只是指修养所到达的境界,同样也是只有肯定心有向善的“能力”,而没有提到向善的“标准、根源”问题,只是简单的说要向圣人学习,那是不是说“善的标准、根源”在圣人的身上呢?那么可以再次提到这个问题::“圣人的善又是如何修养来的?是天生的吗?若是,那和孟子又有何不同?不是,那圣人在成为圣人之前,又是向谁学习的?向前一个圣人?那前一个圣人又是向谁学的?”如此的问题将没完没了。于是“善的标准、根源”无法安置,导致整个道德理论失去根据,终至使理论站不住脚,这也就是我认为荀子不够周全的地方。

  遥光:

  看完了书豪兄对荀子性恶论的研讨,其实,我们都承认,荀子的理论真的是不够周全!我透过反思去点出荀子主张里的矛盾,书豪兄则是正向剖析出荀子理论立论的薄弱。与其说我们的认知的不同,不如说荀子理论里同样被突显出的缺陷,对你所说“善的标准、根源”的问题,我已经无法再作更好的诠释与突破,主要还是因为书豪兄诠释荀子性恶论中“善的标准与根源”理论的周全与透彻,令人自叹弗如。

  结论:透过这样反覆论辨的方式,我们可以知道,尽管有太多的前贤已经对这样的议题做过诠释,但这样的议题仍是可以随著时代的更迭而产生新的诠释。于是,当人性的善恶由自争论不休的同时,在这边,至少很深入的探讨了荀子性恶论中的缺陷,当然,这样的理论是否周全,其实还有待更多不以为然的文友们发表意见和想法。不是吗?

  国外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性是如何论述的:在国外的心理学领域,关于人的本性,也存在明显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性本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罗杰斯的人性本善的观点基本上有这样几条:(1)人的本性不是敌意的、破坏的、邪恶的;相反,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向上的,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2)人不是反社会的,相反,人都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积极关注。(3)人和其他一切生物一样,具有求生存、求发展、求强大、求完美的倾向。(4)每个人都有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自我导向的能力,既能自主自立,对自己负责,又值得信任与合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性本恶,以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组成部分。“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存在了,由遗传的本能、欲望组成,也就是人的本性,按满足的原则来活动。但“本我”与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必须通过“自我”同外部世界相接触。“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行事。“自我”调节着“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对“本我”进行控制和压抑。“超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是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是传统教育的产物,以社会道德准则为标准。“超我”的主要功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基本的本能与动物相同,除了食欲和性欲外,还包括攻击与破坏两种原始性的冲动。所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主张,一方面需要通过“超我”、“自我”来压抑和克制“本我”;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法律、社会舆论来限制和约束人的行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4
对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对事情处理多是以人性本善为前提的,这样是不适合的,实际上现在的社会性善是不利于个人的。
第2个回答  2010-12-04
孟子:人性本善 荀子:人性本恶 苏格拉底认为人性本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07
傍晚点已过了放学时间
万竹排霜杖千荷卷翠旗
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
第4个回答  2010-12-04
1,。善:孟子。恶:荀子。两者皆为儒家代表人物。
2.你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中国古代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是什么?国外的思想家关于人...
打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一直就是思想家讨论人性的焦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源来自于恻隐之心,而荀子却以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所有的善都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孟子的性善论有本源、有主张,而且可以解释人之所以性善的可能,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屡被后世的思想家批评不够周延,而...

问: “人本善”和“人本恶”在中国古代分别由谁提出的?在外国还有谁提...
性恶论”是在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主流思潮。以奥古斯丁、路德、加尔文的观点为代表的西方性恶论,都把人的欲望说成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这种性恶论思想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法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西方性恶论及其发展。(一)、西方的性恶论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在基...

中国历史上对人性的三种学说
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有羞恶之心,有辞让之心,有是非之心。人为什么有这四种心呢?因为这是天赋与人的本性,天道本是仁道,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如果没有这四种心,就“非人也”,既然不是人也就没有什么好说了。另一位诸子百家的名人叫荀子,他也是儒家学派的代...

性恶论和性善论哪个对?
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荀子观点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好处和坏处
性善论和性恶论都属于人性假设。人性假设是对人的本性所持的基本看法。性善论,顾名思义,就是认为人一出生时是善良的。代表人物:孔子性恶论,就是认为人一出生是邪恶的。代表人物:孟子国外也有相类似的理论,如人力资源管理的x理论 y理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vsdvd 2006-01...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
几千年前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他之后的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人的本性应该是“社会性”。“人性自私论”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因为私有是一种意识,它是建立在私有制上的,而在原始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将不复存在,...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即:“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没有邪恶的本质。性善论主旨在于人生来是善良的,后天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可以直接决定人的好坏。性善论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张即:“人之初,性本恶”,荀子认为人一生下来便具有了恶的本质,有善也有恶,即使是...

性善论与性恶论 用来参加辩论赛的 主要是性善论 孔子与荀子的 多多益善...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

论述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各自的基本内容,并比较两者异同...
孟荀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孟子强调教育是为了保持和发扬人的善性。荀子提出性恶论,其主要目的不是批判人性,而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为他推行礼仪教育奠定基础,且教育与学习在人性由恶转向善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我们要结合荀子思想其他方面理解其性恶论,这样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不同就是一个性善,一个...

性恶论与性善论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与性善论都是对人性本原的探讨和阐发,思考的角度不同,也就得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区别: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在后来成长过程中,如果接触了不良的东西,那么品性就有可能会变坏;性恶论则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和调教,才能去恶存善。(孟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