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央政府的核心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三部分组成。其中,中书省为总揽政务的中枢机构;枢密院主管全国的军事行政;御史台为最高国家监察机构。元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机关师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每省设丞相1人,平章2人,左、右丞,参知政事等。至元二十七年,即1290年,元朝调整行省建制,山东、山西、河北之地直属中书省,除吐蕃和畏兀儿外,全国分为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省。自该年开始,行省各长官不再系中书省衔,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行省制度为后来的明清两朝所继承。中书省和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县四级。路设总管府,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个1人。府、州、县分设知府或府尹、州尹、县尹,各尹之上俱设达鲁花赤。远离行省中心的地区,分设宣慰司,兼有行省派出机关和介于省、路之间一级行政机构的职能。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及所属的路府州县等,多任用当地土官。
岭北行省南与甘肃行省相邻,东与辽阳行省相邻,西同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钦察汗国接壤,北临北冰洋,管辖面积十分广阔。岭北地区是元朝的祖宗根本之地。它是蒙古汗国的中心区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在这里起兵发家的,忽必烈定都燕京后,才降为元朝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但是元朝一代,特别是元朝的前期,岭北地区仍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岭北地区是东道诸王和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封地,诸王所部星罗棋布,各自拥有属民和军队,虽然忽必烈已经建立了仿中原帝制的政治制度,但是蒙古诸王对皇位的继承仍有相当的影响力。元初,在大汗宝座争夺战中失败的阿里不哥诸子曾支持蒙哥之子昔里吉发动反对忽必烈的叛乱,加之据有按台山以西广阔地区的海都图谋恢复其先人的大汗之位,觊觎岭北地区和故都和林,因此,忽必烈对岭北的经营十分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派遣亲王镇守岭北地区。至元三年,即1266年,忽必烈封第四子那木罕为北平王出镇漠北,统领诸王军队与以窝阔台后王为主的西北诸王作斗争。那木罕在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的叛乱中被俘虏,后于至元二十一年,即1284年被获释回朝。忽必烈有该封他为北安王,仍镇守岭北地区,并增派真金的长子甘麻剌共同镇守。在平定东道诸王勾结西北诸王的叛乱后,甘麻剌被召回。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那木罕死,忽必烈改封甘麻剌为晋王出镇岭北地区,统领北方诸军和蒙古汗国以前的本土,次年又命真金第三子抚军北方,统帅诸王诸军,地位在晋王之上。由于岭北地区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以及镇守岭北的亲王手握重兵,往往成为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岭北地区的主要居民是蒙古各千户所辖的牧民,主要经营畜牧业。岭北地区在蒙古汗国时期和元朝时期,有众多的汉族及中亚、甚至欧洲的各族人民因征服、掳掠、贩卖、贸易等原因而迁入。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技术,因此,元朝时岭北地区的这些经济部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岭北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各个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二 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理
元朝在东北地区设立辽阳行省。辽阳行省的辖区,东到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西与岭北行省相邻,南通高丽国接壤,北部直达北冰洋,幅员十分辽阔。元朝在辽阳行省分封了昌王、辽王等诸王以及功臣木华黎的后裔。行省境内居住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各民族。大体说来,其中辽东半岛是汉族人口较为集中居住的地区,农业经济比较发达。行省中部的西半部是蒙古人的游牧地,东半部是以狩猎为主的女真和水达达的居住地。黑龙江沿岸和库页岛则生活着主要以捕捞为主的居民。黑龙江以北地区的人们大概以狩猎为主。
三 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对吐蕃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即位后,他封八思巴为国师,并命其弟统治吐蕃地区。至元六年,即1269年,加封八思巴为帝师,并命八思巴领宣政院事。帝师可以再皇帝的名义下就吐蕃政教事务发布命令,可以提名地方高级官吏。
吐蕃为宣政院辖地,管辖面积与今天西藏的管辖面积大体相当。宣政院初名总制院,设于至元元年,即1264年,至元二十五,即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者,故更名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设院使等官。宣政院为从一品衙门,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选择、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宣政院的职能相当于行省机构,所以在吐蕃地区不另设行省。其下属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行政区划上成为“道”。吐蕃地区一共划分为三道。宣慰司之下,设元帅府、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邻近内地的藏、汉等民族杂居地区,则置路、府、州、县。各级官员由宣政院或帝师推荐,皇帝给予任命。
1253年冬,蒙哥汗派遣忽必烈率军进攻大理,攻灭大理后,忽必烈留下大将兀良哈台继续经营云南。当时蒙古在云南设置近20个万户府,但只有万户之上的大元帅、都元帅等职才由蒙古人担任,原大理国王段氏仍掌握着相当部分的实际统治权。至元十一年,即1274年,忽必烈在大理原统治地区建立云南行省,治所在今昆明。元朝对云南的统治进入一个新时期。行省建立后,段氏势力被限制于大理一地。实行军民分治,郡县行政官由朝廷委派,行政权得到很大程度的统一,边远地区仍用土官进行管辖。这使得唐末以来不受中央政府管理的云南地区重归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下。
列举元朝对边疆管辖的措施?
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元朝统治者即联合各民族上层,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政策有哪些
创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世祖时首次在澎湖岛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有哪些???~
澎湖巡检司,西藏设立都司藏辖区,云南设立行省
元朝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元朝对新疆的管辖,先后设立最高的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元朝在政治上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诸色户计 、投下制、驱口制、匠籍制、籍没制、人殉、宵禁、海禁等,中断了唐宋变革的进程...
元朝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什么制度
1,土司制度 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2,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
元朝时中央有分别设置了哪些机构管理边疆哪些地区
元朝时中央设有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此外,在边疆地区也设置了宣慰司、行省等机构进行管理。其中,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宣慰司包括:1.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治所位于朵思麻宣慰司,掌管朵思麻宣慰司、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宣慰司、阿里宣慰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地。2. 朵甘思宣慰使...
元朝是如何对地方进行管辖的?(简单,但要正确)在当时中国的北部地区设置...
元朝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岭北、征东11个行省,其中,征东行省设置时间不长,便诏罢,“从其国俗”,实有10个行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以西之地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西藏地区则由宣政院统辖。行省制度对中央加强地方管理较为有效。行中书省的...
元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
元朝政府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与澎湖,这是台湾归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与行省、行省与行省之间的联系,使元朝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比以前任何朝代都有效,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一项创举。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
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管辖的?
(1)中央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行政、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掌监察。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后来都由皇太子兼领。另外还设宣政院掌管佛教及吐蕃事务,设通政院掌管驿站,将作院掌管式匠等。(2)行省制度。元朝地方政府,主要设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书省管...
元朝的行省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元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的行省包括东北的辽阳行省,管辖着东到库页岛、北到北冰洋,包括今天我国东北在内的广大地区;东南的江浙行省,管辖着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的东南沿海地区,所属的澎湖巡检司管辖着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的南部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所属的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