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凯恩斯消费理论,什么是相对收入理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当前

如题所述

凯恩斯消费理论概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a+b+Y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而得名。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
凯恩斯认为消费和人们的收入相关,即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水平的函数,也被称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但是,凯氏的这个理论只能解释短期消费行为,长期消费行为往往与此假说不一致。所以,发展出了新的消费函数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就是一种,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绝对收入影响,而且要受周围人和自己过去的收入和消费影响,也就是周围人对自己的消费有“示范效应”,而过去的消费习惯有“棘轮效应”(我觉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比较好理解)。

相对于凯氏的理论来说,杜森贝利的消费函数理论的有关消费的决定因素更复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关于收入和消费,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c=c(y)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c=α+βy
式中,α为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运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c=α+βy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所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因此得名。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是有正截距的曲线。杜森贝利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总之,杜森贝利短期消费函数之所以有正截距,是由于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另一方面内容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示范效应”。如果一个人收入增加了,周围人或者自己同一阶层人收入也同比例增加了,则他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会发生变化,而如果别人收入和消费增加了,他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但因顾及他在社会上的相对低位,也会打肿脸充胖子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的向上移动。
第2个回答  2010-12-21
凯恩斯消费理论概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a+b+Y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而得名。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