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发生的时间不同

1、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

二、法定事由不同

1、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等。

2、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主张权利;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法律后果不同

1、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2、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

扩展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7月18日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妥善处理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制度主要不同规定的衔接问题。

该司法解释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法民二庭负责人表示,诉讼时效制度是民商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由于两法的规定存在不同,导致在司法实务中,对如何正确适用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存在较大争议,亟需统一司法裁判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诉讼时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最高法明确诉讼时效适用规则 防止恶意逃废债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1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包括:(1)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2)其他障碍: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②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③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④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孙旭权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张烜墚

资深刑事律师

张丽珍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林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绍熙

合同纠纷专业律师

杨鹏淋

资深劳动纠纷律师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立即咨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1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时效进行中,因出现了法定事由,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因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暂停的一段时间不计入诉讼时效期间之内,而合并计算中止前后的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据此规定,适用时效中止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包括障碍在最后六个月前发生延续到最后6个月时的情形。否则不发生时效中止。

  2、诉讼时效的中止,须有法定事由:(1)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2)其他障碍。指不可抗力以外的,非由权利人的意志所决定的,足以阻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情况。按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2条规定,包括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和丧失行为能力等。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在重新计算期间内,再发生中断事由,则再次中断。其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如下几种:

  1、提起诉讼。即包括民事诉讼法上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如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支付令、申报破产债权、申请强制执行等,也包括依照其他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程序提出的权利主张,还包括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等。

  2、权利人主张权利。这是指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明确提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通知。这种意思通知,在方式上没限制,只要将催告之意思传达于相对人,并于事后能证明。包括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提出催告。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是指权利人的相对人表示知悉该权利人的权利存在的行为。同意履行义务的形式,无特别要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14
中止:客观因素,外界,如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不可抗力导致,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中断:主观因素,人为,如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诉讼时效是中止跟中断的区别:
主要在于发生是由、发生时间、法律效果等三个方面的不同
一发生的事由不同:前者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后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二发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后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
三法律效果不同:前者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后者重新计算。
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
第4个回答  2021-01-01

五分钟详解诉讼时效的中断与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

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如下:1.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2.发生的法定事由不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

简述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1. 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以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发生;而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2. 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通常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例如起诉或请求。相比之下,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事实,如不可抗力或债务人失踪等。3. 法律后...

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的区别:中止是指在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中断是指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3、法律后果不同。【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不同之处:(1)原因不同: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是当事人可控的行为,即主观的;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当事人不可控制的,即客观的。(2)时间不同:中止只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但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间内。(3)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断会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区别有哪些?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区别有哪些?1、发生的事由不同。前者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后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2、发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后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3、法律效果不同。前者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陆码三个区别:1、发生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发生的时间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而时效汪敏中断则是在时效开始之后任意一个时间段都可以发生;2、发生的原因不同。时效中止是因为外界客观原因导致出现的情况,而时效中断则是当事人的行为;3、时效不同。时效中止后,已经经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主要有:发生的时间不同、法定的事由不同、造成的法律后果不同等,但对于诉讼时效中止和诉讼时效中断的联系以及共同点都是在发生上述情况后,可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一、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是什么?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