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情人节和西方情人节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不少人都习惯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但民俗专家表示,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8月5日新华网)

对于民俗专家“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的说法,笔者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将七夕节定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虽然在节日形式上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但在节日的内涵和外延上,却是有严格区别的。

在习俗上, 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七夕源于一个凄楚动人的神话故事: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织女星,分隔在天河两岸,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人过七夕节,在很大意义上是为了纪念和弘扬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那种“忠贞不渝”的伟大爱情的。把这样纯洁伟大的爱情与西方情人间的那种情爱混在一起,定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显然有损于中国人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观念上,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看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这种源源流长的文明历史和文化传承,在中国人的思想潜意识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爱情观,突出表现为对爱情的 “忠贞不渝”。事实上,正是这种“忠贞不渝”爱情观的作用,才演绎出七夕这个凄楚动人的神话爱情故事。也由于中国人“忠贞不渝”爱情观念的根深蒂固,往往对现实中出现的“情人现象”比较反感,比如将情人称为不道德的“第三者”、将腐败贪官的情人称为“二奶”、“三奶”……由此不难看出,情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光彩的形象,既然如此,硬把具有“忠贞不渝”爱情意义的七夕节认定为“中国情人节”,不仅有违于中国人的爱情观念,而且也有损于七夕节特定的爱情意义。

在内容上,七夕又称“乞巧节”,在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巧节、技巧节、智慧节,这与悲剧性的、内容简单的西方情人节是不能等同的。正如专家所言,将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对民族传统乞巧节的片面认识。况且,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不自觉地将它和西方的情人节对立起来,也是没有道理的。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消化、融合,使自身变得越来越饱满、越来越丰富的一种文化。如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舶来品”的节日文化,在丰富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生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情人节这个“舶来品”的节日文化显然没有这样的作用,它所发挥的无非是对青年友人和恋人间激情和浪漫的激励作用。

在情感上,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还有了孩子,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这就意味着,情人虽然也有情爱的情感,但这种情感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如爱情的内涵和外延更深更宽。因此,硬把西方情人节附加在七夕节上,显然在情感上不相吻合。

由此看来,民俗专家称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是有道理。将七夕节定为“中国爱情节",既吸收了西方情人节的节日形式,又传承了七夕节的特定爱情内涵,这是很有意义的。至如一些青年人喜欢过西方的情人节,那就让他们按照西方人的习贯过好了,但没有必要将其强加在具有中国特色和特定爱情意义的七夕节这一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5
东方以中国的汉文化为主的情人节基本上的农历的七月初七,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而西方的情人节是阳历的2月14日,来源于罗马的一个暴君分散了一对情侣!
东方的情人节是让有情人见上一面,虽然牛郎织女的身份差的的很悬殊,但是王母娘娘还是很有人情味的,而西方的情人节是罗马的皇帝抢走的一对情侣中的新娘还杀了新郎,这就很明显的表现出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东方的情人节是为了纪念相聚,而西方的情人节为了纪念分离,说明东方人在感情上一感性为主,虽然七月初八俩人又分开了但是七月初七还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而西方呢以理性为主,从2月14日就永远分开了,所以纪念!
当然了,西方的情人节和东方一样有很多传说,我这里只是引用了两大文古国的神话传说来佐证
的!
至于东方人过情人节的原因可能是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完善,我们和地球上的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越来越容易接受,并且把和我们的文化相似的节日引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从而产生了现在的西方节日东方同样庆祝的局面!
第2个回答  2014-03-02
方式不同 目的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