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宋词,并写出赏析

急啊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另:此词牌名为《相见欢》,实则写愁之味,形成鲜明对比,将愁思更进一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赏析: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歌。亦抒情,亦议论,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无怪乎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4
青门引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赏析】
  这是感春怀人的小词。词中写出从风雨初定的黄昏直到月明之夜,孤独的作者触景伤心的种种感受。此词用字非常新警,如“楼头画角风吹醒”句,“醒”字极尖利,给人触目惊心之感。末二句与前面提到的“三影”同为名句,它不实写打秋千的人,而借秋千影来显示他人对春残花落的无知无感和作者的多愁善感,以及他人欢乐而己独伤悲的难堪情状,意味隽永。
菩萨蛮张先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歌伎的美貌和高超的技艺,并刻画了她内心深处的哀怨,表现了她富而美好的感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内在和外貌一样美好的歌女形象。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菩萨蛮张先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歌伎的美貌和高超的技艺,并刻画了她内心深处的哀怨,表现了她丰富而美好的感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内在和外貌一样美好的歌女形象。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
木兰花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赏析】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赏析】
  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意十分蕴藉含蓄,通篇无一字正面表现思情别绪,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等句,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联工巧而流丽,风韵天然,向称名句。
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晏殊一生仕宦得意,过着“未尝一日不宴饮”、“亦必以歌乐相佐”(叶梦得《避暑录话》)的生活。这首词描写他有感于人生短暂,想借歌筵之乐来消释惜春念远、感伤时序的愁情。这首词上下片前两句均从大处远处落笔,提出了人生有限、别离常有,山河宏阔、好景不驻的偌大缺憾,含有无限人生感喟。尾句则以把酒听歌、怜爱有情人以解之。词小而充满深远哲思,体现了作者把握当前、超脱愁苦的明达识度。“年光”从时间说,“山河”从空间说:“伤春”承“消魂”来,“怜取眼前人”应“酒筵歌席”语。前后片浑然一体,契合无间。其语言清丽,音调谐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