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题所述

德育的实施原则主要依据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提出的。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标要求和德育过程原理,我国学校实施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1.知行统一

把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问题的认识与指导他们的品德践行结合起来。要指导学生学习一定的政治理论、道德伦理,要求学生用学到的思想道德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通过行动、实践,加深对这些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其体验,使认知、体验、践行结合,做到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教育者要把自己的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的表率。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道德认识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向往未来,要求上进,对社会有所认识,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看问题简单、片面,出现一些过世时难免的。然而,只要他们的认识一提高了,改起来也很快。因此,进行德育要注意正面教育、说服诱导,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况且,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敢说敢做,他们的思想总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要堵是堵不住的。企图用堵得方法来解决问题,只会是矛盾激化。故应以说服诱导为主,惩罚为辅。

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即在集体中即通过集体教育每一个成员,又通过对个别成员的教育来影响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与对集体的教育相一致的平行教育思想,既有面向集体的教育,有有根据个人特点个别施教,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地结合起来。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以正面引导、说理教育为主,又辅以纪律约束,使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正面教育,先进人物的榜样教育,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要求学生遵守学生守则、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自觉性同必要检查、督促结合起来;把坚持以表扬为主同必要的批评结合起来。

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及发扬优点、长处、成绩,同时,克服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既克服缺点、短处、不足,并依靠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全面地看待学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辩证地看待优点和缺点,积极、热情、耐心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又善于教育帮助优秀学生发现自身的消极因素,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5.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信任一个人。在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德育要求;同时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他们,相信他们通过努力能达到预期的教育要求。在尊重信任的前提下,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提出明确具体、力所能及的教学目标,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努力目标。对学生行为作必要的指导与监督,对学生思想言行中的错误、缺点进行批评、教育等。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尊重信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6.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教育者不仅要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而且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教育者要增强自己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观念,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言行举止上做学生的表率。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以德育目标为依据,互相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团队组织及一切员工在教育要求、步骤上保持一致。学校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家庭、社会加强联系,统一协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并使学校内外的教育影响保持连续、一贯。

8.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定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集体教育,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相结合,长善救失相结合,知行一致连续性相结合。照顾个别特点照顾年龄特点相结合
第2个回答  2021-02-22
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知行统一原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