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观后感 字数300~500 好的 追加50分~~~

如题所述

1.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传奇
——听《百家讲坛》刘晓岚教授讲“李煜”有感
与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你那心灵的寒气…… 春花秋月,刺穿你炽热的灵魂。雕栏玉砌,只剩得一声叹息。做个诗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低吟浅唱,千古愁绪,喝一杯苦酒吧!我愿陪你同醉,就让这一酒消千愁,随着一江春水东流去……
——题记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
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

2.《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3.两宋风云
一个朝代,由弱转强不易,但是由盛转衰那却是易如反掌,而其间最可怜的就是忠臣和百姓!想那宋徽宗刚做皇帝时东京是何等繁华,《清明上河图》便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但由于他亲小人,远贤臣,至靖康年间,金军南下,生灵涂炭,江山满目疮痍,百姓生不如死!二帝被掳后,赵构即位,但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金国册立的张邦昌那里得来的,而二帝虽被掳,但仍然健在,如果像主战派所坚持的那样,收复中原,迎回二圣,那让宋高宗情何以堪?你可以收复中原,但绝不可迎回二圣!可怜岳飞太直率了,一天到晚嚷嚷着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必然让高宗起了杀心!南宋的爱国将领,不是死于战场,不是铁马金戈裹尸还,而是死于自己一心保卫的江山的最高统治者手里,谁能不“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
曲端也是被诬谋反,被自己昔日旧部下严刑逼供,活活折磨而死的!我想任何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会感到心寒的!谁还愿意保卫这样一个国家?朝廷偏安南方,有一句词写的好“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辛苦?”,自己在那里歌舞酒会,而拼死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是用来被杀头的,对待奸佞小人,则是皇恩浩荡,这样的朝廷怎能不灭亡呢?
现在虽然不能算盛世,但人心向钱,有钱就什么都有了,官员照顾着,法官保护着,人人为己,腐败横行,是不是富了以后,人就没了骨气,什么也能做,民族大义都可不顾,看两宋风云,为了自己利益,卖国的卖国,投降的投降,内讧的内讧,哪管百姓死活

4.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5.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08
韩愈?写了什么“一封朝奏九重天”那个人嘛,中国古代文人多得是,韩愈能排第几?

韩愈能排第几,我也不知道。但古文运动的先驱,非他和柳宗元莫属,我还知道东坡先生对其评价甚高:“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四句话完整的概括出了韩退之一生的成就。

文起八代之衰,说的是当时社会上流行华而不实的骈文。骈文的特点是一个意思用了N多的典故,方便吟唱,但说半天说的还是那个事情,所以不方便说事儿。韩愈继承的是古文,直白、有逻辑有内涵的古文。并且广与人交,愿意教人做古文。比如张籍,李翊都在他门下学习……有人说他好为人师,觉得不爽。中国人的特点嘛,谁强看谁不习惯,如果你要说不是这样的,听听韩愈怎么说的吧: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

如果仅仅是古文成就的话,恐怕难得成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骈文,古诗,传记,悼文方面都是极有成就的。悼文呢,高中学过的《祭十二郎文》就是最经典的一篇。传记呢,看看《毛颖传》,他给毛笔写的传记。很有意思,很有内涵。

道济天下之溺,说的是他以儒家文化的继承者自居。他写了一篇《原道》,追述道的来源。这篇文章也成为韩愈的代表作。我境界不到,没办法,这个是真没看懂。

忠犯人主之怒,说的是他写了篇《论佛骨表》给当时想迎接佛骨回朝的皇帝,最后被贬到了潮州(当然,专家们说《论佛骨表》只是导火索),也就有了后来的《鳄鱼文》。上书的时候他刚被“平反”,恢复以前的官职,又被贬到了狗不拉屎的地方。韩愈啊,韩愈,你何苦呢?为忠乎?为勇乎?

勇夺三军之帅,说的是他去平反的事情。朝廷人马和镇州的叛军对峙不下,朝廷派了韩愈去安抚。韩愈深入镇州,对叛军一顿辩说,然后叛军就降了……当然,当时的情况不可能这么简单,但韩愈表现出的胆识与魄力实在让人折服,所以称作“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就只有这些了么?读完韩愈除了知道这些之外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收获?有啊,当你知道他一贬再贬到了潮州,仍然做《鳄鱼文》来表示自己与恶势力抗争到底时,当你看到他仕途坎坷之时仍然写出“杲杲寒日生于东”时,或者当你纵观他一生,发现他一直坚持自己理想,不落流俗时,心中不由生发出一种敬佩之情。退之啊退之,你何以对生活常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又是什么支撑着你坚强地走完这坎坷的一生?

高中学过韩愈的很多诗文,并且这些诗文可算作韩愈的经典之作,比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祭十二郎文》,何以当时未有现在这般有感触?我想应该是对背景的了解吧。如果知道了韩愈年过半百,自己孤身一人迁往八千里外的潮州,只有他的侄孙韩湘在大雪中为他送行,应该能够理解他的绝望之情吧: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之后韩愈家人被赶出京城,女儿死在了驿站之中……知道了这样的背景,对于理解他饱满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大帮助。

韩愈读完了,最合我心意的一篇文章是《送李愿归盘谷序》(虽然韩愈对这样的隐士赞扬有加,但他是不愿做隐士的,这才是韩愈嘛)。文说,“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又说,“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我也愿跟着韩愈高歌,“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观后感 字数300~500 好的 追加50分~~~
但他是不愿做隐士的,这才是韩愈嘛)。文说,“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又说,“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我也愿跟着韩愈高歌,“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韩愈(1-5)观后感!!200字!!!速度急\/\/\/_百度知...
第三,专心阅读儒家圣贤的著作。史料记载,韩愈“业孔子、孟轲,而侈其文”(皇甫湜《韩文公神道碑》),“及冠,恣为书以传圣人之道”(皇甫湜《韩文公墓铭》)。第四,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换句话说,读书特别广泛,记忆力也特别好。史料记载,韩愈“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李翱《韩公行状》)...

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原创)
老师讲,我们认真听,老师讲完我们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和加工,最后再通过以后的实践来表达出来最终完成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读后感《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原创)》。可以这么讲,对于康震老师对于唐宋八大家的讲授,如果只观看不思考等于白看...

急!求一篇《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读后感,追加50分!
百家讲坛读书笔记之苏轼(一)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轼”乃古代马车的一根横梁,没甚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当马车比较摇晃时,车上的人可以用手抓住这个“轼”以维持身体平衡。苏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