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诗词

如题所述

《听雨》

宋代: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译文:

已到鬓发稀疏的年纪,我的鬓发已是斑白稀疏,独坐于屏风之间,看着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亮这寂静深夜。

在京城多年性情尽改,忽然听到春雨淋淋的声响,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绝句为诗人虞集在朝廷任翰林官时所作。虞集于延祐六年(1319年)时年49岁时,入翰林为院官,一直到元文宗在至顺三年(1332年)驾崩,诗人时年59岁,告病回乡,在翰林院任职达10年之久,这也是他仕途生涯中的最后10年。从诗的内容看,当为诗人任翰林官时的中后期作品。

诗人“忆江南”,不仅仅是因为春寒犹在的北国比不上“杏花春雨江南”,而主要是因为诗人年纪老大、仕途坎坷。诗人在翰林时“承顾问及古今得失,尤委曲尽言”,“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

一些同僚“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谗言一时不能奏效,“则相与摘集(虞集)文辞,指为讥讪”。在此种情况下,诗人时时想退出政坛,告老还乡。

从亮度上看,也只有一点点绛蜡的摇光。如此一点亮光,很难抵御夜深的漆黑,诗人独自一人处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里,心情上必然产生一种重压感。如此漫漫长夜,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环境。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7

1、《听雨》宋代·胡仲参

听尽灯前细雨声,声声总是别离情。

何时断得闲烦恼,一任芭蕉滴到明。

2、《听雨》宋代·胡仲参

耳根听不歇,滴滴冷於秋。

疑是山翁醉,岩前枕瀑流。

3、《听雨》宋代·杨万里

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4、《听雨》宋代·陈藻

逋负关心籴谷偿,麦苗准拟贴春粮。

连宵不寝听微雨,错喜檐花滴数行。

5、《听雨》宋代·陆游

老态龙锺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纱幮笛簟差堪乐,且听萧萧暮雨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