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大众性(或者说商业性)和艺术性哪个更重要?

如题所述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影视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由于具有雅俗共赏的大众性和视像传播的独特性,影视艺术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影视,这个新的“公众话语空间”,其传播对象是一个个无组织大群体。

群体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社会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一个群体的成员通常是在一定的价值规范、目标引导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活动的。而作为影视观众的群体是由于某种原因偶然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即无组织大群体。同样状况的如体育场里的观众、露天舞台表演的围观者等。我们在这里所关注的传播的对象——正是无组织的大群体。

那么,作为大众传播的影视是怎么影响这个无组织的大群体里的一个个成员即传播受众的心理,从而表现为服饰行为的趋同性的呢?

从服装心理学角度看,影响服装行为的众多因素,服装行为表现一种综合价值。一个行为,首先取决于外在刺激(外因),即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服装行为的外因是复杂多变的;外因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个体以不同的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也可称为内因)给外因以反应,对外界刺激给予不同模式和水平的加工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3]

在影响服装行为的众多因素里,作为大众媒介的影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因。早期的靶子论和魔弹论都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体的影响力,事实上,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更象一个个进入自助餐厅的顾客有着自己的选择。在此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影视观众进行受众分析。

1、需要的满足

看电影或电视已经成了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最主要的休闲活动与娱乐方式。影视艺术具有审美娱乐作用。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在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同时身心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得到愉快和休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艺术可以通过纯形式特征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生理享受,给人以生理、心理的快感。现代心理学甚至以为,影视艺术有一种代偿与宣泄的作用,即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观众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比如自己心情不好,看到影视剧中人物的坎坷遭遇,心情会缓和一些。影视艺术兼具审美、教育、娱乐、认识作用,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选择性注意

大众信息在受众头脑中的加工过程,传播研究者称之为“黑匣子”,认为对“黑匣子”内容的了解,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媒介传播活动的规律。影视媒体当然很关注影视观众的注意力了。心理学研究认为,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注意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刺激的物理特性、刺激物之间的意义联系、刺激物与个体的关系、个体的知识经验等,都能影响对信息的选择。 [4]

对影视观众而言,服饰艺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影视剧中,服装设计师通过款式、色彩、面料等手段尽情展示影视服装的艺术表现力。影视观众在光与影的变换中跟随情节的发展,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同时被影视服饰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美国著名的影、视、歌三栖明星麦当娜在影片《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中展示了85套戏服、39顶帽饰、56幅耳环、42种发型。[5]面对这庞大的视觉盛宴,观众们简直眼花缭乱,不过他们还是会情有独衷于个别服饰,这和受众的性格、爱好、职业等种种特点分不开。值得提出的是影视观众往往对自己所崇拜的明星们的着装很关注。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男影星汤姆克鲁斯在《壮志凌云》一片中身着酷酷的短夹克饰演一位年轻有为的飞行员,这款服装很好的弥补了穿着者身材不够高大的缺陷,很快就成为了广大青年争相模仿的对象。

3、共鸣

影视为我们打开一个生动形象的透视中外文化的窗口。它可以再现历史,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巨变,又能创造典型的人物和环境,提供最普遍和真切的生活体验。生活是影视创造的源泉与依据,影视又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呈现到观众面前。屏幕所映现的是日常现实生活本身抑或是对之的再造、表现、抽象或虚拟,影视已经成为生活本身。因此影视很容易贴近人们的心灵。

影视服饰也是现实的或近于生活的,能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影视角色演绎世间人生百态,影视观众浮想联翩,在细细品味的中,共鸣油然而生。早先影后张曼玉在《阮玲玉》里就曾演绎过老上海的旗袍风尚。观众在感受一代影后阮玲玉的绰约风姿与坎坷人生的同时也对中国女性特有的旗袍情结产生了共鸣。人们在影视世界里寻觅情感的诉求,找到心灵的归属,影视服装、影视人物的生活方式等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

4、模仿

影视剧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人们欣赏镜中人,进而对镜中人的造型从偏爱到模仿。影视剧中的时尚风会随时打动人们的心,剧中人物的服饰装扮、个性生活也都会成为人们追逐时尚的风向标。如20世纪20年代,在电影《第凡尼的早餐》中,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身着出自夏奈儿之手的精致的“小黑衫” ,其俏丽风姿令人倾倒,影片上映后欧洲街头到处可见穿着小黑衫的女子。又如我国港台文艺片《欢颜》、《燃烧吧,火鸟》上映后,很多女孩们都迷恋上了白色网球裙、套头蝙蝠衫。[6]

对剧中人物服饰、发型的追随、模仿已经成了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们往往透过模仿自己喜爱的明星的着装及行为的途径,来表现自己和明星之间的相连感,从而找寻到自我归属感。模仿于是蔚然成风。据说,上个世纪20年代就有摩登的上海女郎带着裁缝走近电影院,仿照好莱坞最流行的样式装扮自己。人们常常不清楚自己适合的服装类型,而影视恰恰给人们提供了便捷而时尚的参考。于是人们去寻找和自己年龄和职业相类似的角色的着装进行模仿。有的全盘接受,完全根据所喜欢的明星的服饰造型装扮自己,让人一眼就看到流行的味道;有的则根据自己的气质和个性,理智地仿效明星的造型风格,重新打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可以在百度搜 马可波评价网 上面的内容比较全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4
大众性没有生命力,昙花一现,但商业利润丰厚;艺术性犹如钻石的属性,价值在于久远。追问

能举个例子吗?

第2个回答  2011-07-24
没有什么绝对重要。

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指什么???
1.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是电影行业的两个重要方面。商业电影追求票房和市场价值,而艺术电影追求影片的艺术内涵和行业认可。2. 艺术电影通常探讨深奥的主题,如哲理和人性,拍摄手法不拘一格。商业电影则更注重视听感官的刺激,以迎合观众的口味,这可能导致拍摄手法逐渐落入俗套。3. 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看...

电影是具有商品属性的艺术品,该如何看待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两个人都体现了一种价值关系,电影的艺术性决定了该电影的商业性,因为一部电影的收视率主要是靠艺术性来决定的,如果观众认可这部电影,那么它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而且像奥斯卡当中评判的一些最佳影片,都是根据电影的艺术性来评判的,

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电影首先是商业产品,拍摄电影是商业行为,因为你需要资金来拍摄、你的剧组需要酬劳、你希望电影上映后能带来收益。不赚钱的事真的没人愿意做。电影其次是艺术作品,无论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有艺术性在里面。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审美逻辑和目标追求有着明显的区别。艺术电影讲究艺术本身的完美或创新...

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区别
艺术片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大多以幽默,讽刺,寓意的叙事方式同时具有一定的美感。商业片,商业元素较多,文艺片中几乎没有花俏的特技镜头和后期的电脑制作。商业片一般性特征 商业片,特别是美国商业片投资巨大,票房回报更大,但并不是每部商业电影都是成功的。商业片的主要作用是娱乐和休闲。商业片...

拍摄商业电影。和拍摄艺术电影。哪个难度更高
商业电影拍摄要符合大众口味,这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来研究受众心理学。剪辑和剧情都要配合观众的喜好,其次,制片方基本上会全盤操控制作,导演没有太多的自由,只是个行使的工具。再次大场面需要花更等多的金钱时间人力,总体来说,商业电影拍摄的难度是艺术电影不可比拟的。但论其价值,商业电影是电影产业的...

【商业性与艺术性:两种价值判断】 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那些对于“叫好”与“叫座”不一致的现象感到诧异、因而要求艺术电影具备商业性的人,有一个观点是电影具有观赏的群体性,不能只给少数几个人看。这种观点忽视了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创新是艺术生命的源泉,而创新的艺术作品是以丧失一部分观众为代价的。这种现象并不可怕,因为艺术价值很高的电影不但能给...

艺术是更为私人性的还是更为大众性的?
艺术作品是给任何人欣赏的,更是给懂它的人欣赏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艺术即便再曲高和寡,最终也应为世人所认知。记得张云雷的一句话,谁说传统不能和现代结合,他的相声里会这荧光棒。

浅析商业动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论文摘要: 商业动画是以商业目的也就是获取利润为目的而制作的动画,商业动画也有着商业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然而片面的注重商业性而忽视艺术性亦或是只看重艺术性而放弃商业性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只有商业性和艺术性并重的商业动画影片,才能最终获得大众的认可。    0 引言 对于一部动画来说,...

如何看待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如果艺术完全脱离商业价值,那艺术都无法养活自己,那艺术何以成为职业呢?艺术是不是应该以商业价值为唯一取向,就值得商榷了。尽管如此,也只说这是以艺术性为取向的艺术,那是以商业性为取向的艺术。但艺术市场的独特性在于,反而往往是以艺术性为取向的作品,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

关于电影的艺术性的问题
要是宣传里没有他,估计这电影真就无人问津了。营销策略而已,通用于大量商业活动。再拿斯皮尔伯格做个例子,他这会导演,那会监制,一下又是制片人。可是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这部作品是佳作。因为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好电影的象征。你觉得吕克贝松会去拍《大长今》吗,詹姆斯卡梅隆会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