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佛祖与菩萨,罗汉之间的关系?

请尽量用通俗的话来说,最好能打比方?例如,用!父亲家族,母亲家族,儿子辈,孙子辈来说,这样我就明白拉,以后好给别人讲故事。最好是对佛教通的

果位不同,修行大小决定的,佛的果位是无上正等正觉,十二地菩萨是妙觉……实际上不一定菩萨就是佛的老师或者也不一定佛就是菩萨的老师,比如虚空藏菩萨跟释迦牟尼佛是师兄弟的关系,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佛和虚空藏菩萨的老师等……阿罗汉是修习四圣谛的圣人,阿罗汉与佛的差别在于佛是取无上大涅磐,阿罗汉是取无余涅磐(实际上佛也能取无余涅磐)。无上大涅磐就是了悟一切,对所有的都明白了。无余涅磐就是让自己完全灭了,没有六道轮回,解脱一切烦恼了。实际上无上大涅磐包括无余涅磐,因为无上大涅磐可以无余涅磐,但是无余涅磐的未必能够无上大涅磐。
罗汉、菩萨和佛之间的差别
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
佛教的法门,照北传系统的看法,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小乘是专修解脱道的,大乘是修菩萨道的。菩萨道是人天道及解脱道的相加,也就是说,解脱生死而仍不离生死,以便随类化度有缘的众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萨道。
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简称罗汉,罗汉是小乘圣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两种:一是声闻圣者,由于听闻佛法,从佛的言教而修四谛法(苦、集、灭、道)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脱道的,那就是罗汉;一是生在无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脱道,自了生死的,那便称为缘觉或辟支迦佛。声闻与缘觉,同属于小乘,小乘分为声闻乘与缘觉乘,所以又称小乘为二乘。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槃的,他们绝对厌离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愿再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须要行菩萨道,菩萨道的主要法门是六度法(布施──财施、法施、无怖畏施,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忍辱──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精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禅定──心摄一境、不动不摇,智慧──清明朗澈、自照照人),三聚戒(无一净戒不持,无一善法不修,无一众生不度)。从最初发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无数劫,便可达到成佛的目的。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

  人天道是为生到人间天上而修的善法,小乘道虽不贪恋人天道,也不否定人天道的价值,小乘的解脱道乃是人天善法的升华超拔,人天善法也是菩萨一乘道的根基。因此人乘及天乘的善法──五戒及十善,乃是二乘与一乘的共通善法,故称人天善法为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小乘或二乘的解脱道,也是菩萨道的共通法门,菩萨不修解脱道,那便不是菩萨道而仅属于人天道,所以小乘的解脱道称为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唯有菩萨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为了便于记忆,现将五乘区别列表如下:

 

          ┌人乘┐
┌凡夫─世间法┤  ├五乘共法─修五戒十善─────┐
│      └天乘┘               │
│                         │
五乘 ┤       ┌声闻乘┐       四谛十二因缘│
│  ┌出世间法┤   ├三乘共法─修       ├成佛之道
│  │    └缘觉乘┘       三十七菩提分│
└圣人┤                      │
│                      │
└世出世间法─菩萨乘─一乘不共法─修六度三聚戒┘

  从这一表上,我们便可知道菩萨道,虽称一乘法,但却是三乘共法与五乘共法的汇归于一乘;小乘虽称三乘共法,但却是五乘共法的升华;五乘共法虽冠以五乘二字,其实仅是人乘及天乘阶段的善法而已。(按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统摄一切佛法,开显由人而成佛的正道,乃是太虚大师的创见。)

  人天乘是世间法,依旧是生死法,仍有生死的漏洞而不能航出生死的苦海,所以又称世间法为有漏法;小乘虽是自了汉,但却已是不受生死的出世圣者,故而出世间法又被称为无漏法。

  菩萨,有凡夫有圣人,菩萨共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加两个阶位,十地以前的四十个阶位,全是凡夫,从初地以上的十二个阶位,才是圣人,表中所列的菩萨,是指圣位说的,因为佛典中通常称的菩萨,如不标明地前菩萨,也多是指的地上圣位菩萨。

  小乘圣者不求成佛,但求入于涅槃,涅槃的境界,从本质上说,大小乘是一样的,不过小乘入于涅槃之后便安住于涅槃了,不再度众生了,大乘的涅槃是虽入涅槃而不即住于涅槃,并以生死也是涅槃的同一体性,所以称为‘生死即涅槃’,所以称为‘无住处涅槃’,这是大乘圣者的境界。

  小乘涅槃,是由断了我执──烦恼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罗汉,若从解脱道的境界上说,相当于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萨。菩萨道的圣者,是由断了法执 ──所知障及我执──烦恼障的各一分,而亲证真如法性的一分,进入初地阶位;从断烦恼障的程度上说,罗汉同于七地或八地菩萨,从断所知障的程度上说,罗汉仅相当于菩萨的第七信位。因为,断烦恼障(我空)即解脱生死,断所知障(法空)即不离生死,解脱生死即入涅槃,不离生死即度众生,解脱是慧业,度生是福业,福慧双修是菩萨业,福慧圆满便是成佛。因此,若从度生的福业上说,罗汉仅同于初发心菩萨的第七个阶位,距离初地菩萨尚有三十三个阶位,在整个成佛之道的全程之中,初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一(第一无数劫已满),八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二(第二无数劫已满),十信菩萨尚在即将进入三大无数劫的预备阶段哩!

  因此,如果罗汉要想成佛,必须回小乘向大乘,从第七信位上慢慢修起来。但是罗汉入了涅槃之后,短时间内很难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几乎就跟佛道绝了缘,于是,有的大乘经论,竟将小乘与外道相提并论而大肆贬斥。其实,如照法华经的观点,真的阿罗汉,必定能够回小向大,法华会上的诸大比丘比丘尼,也多是从小乘入大乘的阿罗汉。

  回小向大也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向修的小乘道,如果再从罗汉位上回入大乘,便得从大乘的七信位上起修大乘法;一种是曾经修过大乘法,后来退入小乘道的罗汉位后再进大乘道,那就要连带他们先前修过的大乘位加起来算了,比如舍利弗在往昔生中,已曾修道第七住的大乘位,后来退入小乘,证到罗汉果后再来进入大乘一样。大致说来,如果先曾修习大乘法,退失之后再入大乘法,一念回心向上,即可进入初住位,或曾经已有深厚的大乘基础,退失之后再入大乘,一念回心,即可证入初地以上的菩萨圣位了。当然,罗汉回小向大,只是福业不够大乘的圣位,他们的慧业──解脱功用,决不会也连带著退入凡位的。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阿罗汉有应受人天供养而作人天福田的意思,因此,应供也是佛陀的十大德号之一。佛陀是自觉觉他觉满或无上正遍知觉的意思;菩萨是觉有情──自觉觉他或正遍知觉的意思;小乘的声闻缘觉,也都有正觉或自觉的意思;人天凡夫便是未得正觉的痴呆汉了!现在且将五乘以其所得菩提(觉)的程度别列表如下:

     ┌人天凡夫──不    觉──轮回生死──有漏界

│小乘圣者──正    觉──自度生死┐
觉的差别─┤                  │
│菩萨圣者──正遍知觉────自度度他├─无漏界
│                  │
└佛  陀──无上正遍知觉──功德圆满┘

  另有一点,在中国传说中有关罗汉的生活形态,必须加以澄清。中国的佛教徒们,由于发现中国的佛教史上,曾有寒山、拾得、丰干、布袋和尚等的傀异奇特;南泉斩猫、归宗断蛇等的大用现前;或有弄船江上,或有吊影崖岛,或有混迹市廛,或有张弓舞叉,或有学女人而戏拜,或有取肥肉而大嚼──禅宗的不存规则的超佛越祖的作风。因此而往往把懒惰肮脏不修边幅不守律仪的出家人,称为罗汉型,视为罗汉化现,中国的佛教绘画及雕塑中,也就把罗汉的圣像,表现得仪态乖张,衣履不整,或者是暴牙裂嘴,面目可憎。(注十六)

  事实上,我们从小乘经律中所见到的罗汉生活,乃是最重律仪的,只有六群比丘(僧中的捣蛋鬼),才会像中国传说中的罗汉那样。这种歪曲观念如不纠正,实在是对罗汉的大侮辱。

  相反地,中国人心目中的菩萨,倒是垂眉低目,璎珞披戴,庄严万状的。其实呀!菩萨的报身固然是庄严的天人相,菩萨的化身为了随类应化,也随机摄化,往往化成各色各类的身分。所以,中国人说的罗汉型,实在说成化身的菩萨比较妥当。罗汉必是出家的僧尼,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征者,罗汉不可随随便便,否则即有碍佛教的声誉;菩萨没有固定的身分,目的是开化众生,并不要求众生知道他是菩萨,菩萨固可以示现福德庄严的天人相,如有必要,往往也化身为外道屠夫乃至魔王,纵然如此,也不致于损及佛法的声誉。

  可见,中国的佛徒们,该把这个歪曲的观念,纠正过来了。

  注十六:(一)康未京兆虾子和上,印心润山而混迹闽中,沿江岸拾虾蚬以充食,暮卧白马庙纸钱中。五代梁世有布袋和上在四明奉化,其袋中藏有木履鱼饭、菜肉瓦石等物。以上均见佛祖统纪卷四十二(大正藏四十九册三九○页)。(二)宋真宗时,婺州沙门志蒙徐氏,衣锦衣,喜食猪头,言人灾祥无不验,呼人为小舅,自号曰徐姐夫,坐化时遗言吾是定光佛。奉其真身,祈祷神应不歇,世目之猪头和上──佛祖统纪卷四十四(大正藏四十九册四○三页)。(三)南北朝时有宝志大士,跣足锦袍,以剪、尺、镜、拂、柱杖、头负之而行,儿童见者哗逐之,或微索酒,或屡日不食,尝遇食鳖鱼者,从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6
这叫做“果位”,如果只是简单理解的话,你可以当成类似科长、处长、厅长这样的分类。

一般来说,代表其修行程度的高低,简单理解就是法力的高低了。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观音菩萨,因为发过誓不度尽世人不成佛,所以才一直只是个菩萨。就像在一些nb部门,虽然挂个处长的头衔,但实际职权什么的比一般厅长还高。

具体来说的话,这三个也只是三个大类,底下还可以细分。比如按照《楞严经》的说法,菩萨就可以在分成60个等级。而且根据不同的经书和教派,说法五花八门。
第2个回答  2019-07-22
依据佛教丛林制度和法师讲解简单解释如下如一个学校佛祖是校长菩萨是教导主任罗汉就是班主任而我们就是学校的学生
第3个回答  2015-10-01
佛祖是众生的导师,菩萨是人修大乘法门,罗汉是人修小乘法门,都是佛祖的弟子。
第4个回答  2015-09-10

    如同学校里 教授、讲师、类似的关系,不同贡献,获得不同的职称。都在六道外,不用轮回的

    菩萨如果要修上去成佛,一般就要用“乘愿再来,救度众生”的方法,做功德,修成果位

佛教中佛祖与菩萨,罗汉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不一定菩萨就是佛的老师或者也不一定佛就是菩萨的老师,比如虚空藏菩萨跟释迦牟尼佛是师兄弟的关系,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佛和虚空藏菩萨的老师等……阿罗汉是修习四圣谛的圣人,阿罗汉与佛的差别在于佛是取无上大涅磐,阿罗汉是取无余涅磐(实际上佛也能取无余涅磐)。无上大涅磐就是了...

佛教中 佛祖 菩萨 罗汉 供养天的关系是什么 ? 一个比丘应当怎样修练才 ...
佛祖,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专指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证得佛果的。菩萨是正在修证中。罗汉是在修证中的中途休息站,休息完后还要出来继续赶路。此三圣流,已出三界。供养天一说不够专业,应该是诸天,福德巨大,但还是六道众生。尚在轮回中! 一个比丘要修炼成佛,首先在于先发菩提心。然后才是六度万行。...

佛跟菩萨使者罗汉有什么区别
菩萨则介于佛与罗汉之间,他们虽已自觉,并努力发愿为众生寻求最高的觉悟方法与道理,但尚未能使自己和众生的觉悟及行为都达到圆满。而罗汉,也被称为声闻,他们在听到佛法后受到启发而有所觉悟,更注重自我解脱,较少将佛教教义广泛传播。这样,佛、菩萨、罗汉代表了佛教修行者的不同境界和层次,体现了佛...

佛、菩萨、罗汉有什么区别呢?
1、菩萨也是个职务,不分男女的。区别在于外在能力比如神通,如果说等级的话,分别是佛、菩萨、罗汉。佛祖就比如董事长,其他佛则是股东。菩萨是分公司的总经理。罗汉就是个个公司的职员,金身罗汉是小头目,十八罗罗汉是经理。2、一开始佛在觉悟之前叫菩萨是凡夫 ,佛和辟支佛,阿罗汉都是阿罗汉,都...

佛教神话中佛和菩萨和罗汉他们的级别是咋回是。是菩萨大还是佛祖的徒...
之意。罗汉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他们不现涅盘,但也不轮回。 菩萨和佛是平等的,只是菩萨还没有彻底的圆满,只是称呼不同,还差一点点就能“毕业”,菩萨比佛祖的徒弟自觉觉行更高一些。

我想知道,所谓的佛和菩萨,罗汉,大士之间的不同,排位?
菩萨,梵语bodhi-sattva(菩提萨埵)的简称,译为觉有情,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菩萨的称号,高于阿罗汉,次于佛,在大乘佛教中,为第二等果位。阿罗汉,梵语arhat,意译杀贼、无生。指断尽三界见...

佛,神,仙,菩萨,罗汉。的级别是怎样分的?
1. 佛、菩萨、罗汉三个称号在佛教体系中,境界依次递减。佛是指智慧与悟性都达到最高境界的觉悟者。2. 菩萨的境界要次于佛,菩萨所达到的只是大乘佛教中的上乘境界。3. 罗汉是佛祖的高足弟子。罗汉的修行境界在佛和菩萨之下,在和尚之上。罗汉修得的只是小乘佛教中的最高境界。4. 神、仙属于道教...

如来佛祖和降龙罗汉是什么关系
罗汉是佛的弟子。不是上下级,更不是主仆。按照佛所说,菩萨是佛的法王子,声闻(阿罗汉)是庶子,一般的信众是外子。意思就是,都是佛的孩子。

佛界的各位佛祖和菩萨地位高低是怎么排列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菩萨。菩萨与阿罗汉比,则又是另一种境界,更进一步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心经》里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空即有,空有不二。也就是故事里说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也就是世间一切理工农医治生产业之事,无不与佛事一般,也就是世间的一切事情,也都是佛的事情,佛的事情,也就是世间的事情...

佛里等级排位是,佛,菩萨,罗汉。 唐生,孙悟空,成为佛以后是不是比观音...
这是修的菩提道,阿罗汉是解脱道的,佛教的果位不是,阿罗汉→菩萨→佛这样,是独立出来的,解脱道最高就修道阿罗汉(辟支佛是特例属于罗汉以上菩萨以下),就到头了,要想再成菩萨,就要重新去修菩提道。观世音菩萨已经成佛了,只不过在一方世界之中只会同时有1个佛出世,别的佛要来这个世界度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