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文中常见,而白话文中见不到的字词?

如题所述

古文中常见而白话文中不常见的字词,比如说子曰。因为子曰是在古文中经常见到一个词语,这类词语是古文中专用了一个词语,也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说话才能够用子曰。而白话文中是不怎么能够见到子曰这一类字词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6

我觉得在古文中常见,而把画文当中见不到的字词,就比如说子曰。子曰,就是在古文中非常的常见,他表明是谁谁谁说的一句话,并且只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才能给用子曰。而子曰是在白话文中几乎都见不到的一个字词。

第2个回答  2019-07-06
有很多古文中常见白话文找不到的字词,就比如说焉这个字,在古文中,他几乎就是一个语气助词的一个表现,然后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文言文当中,但是在生活中就非常的难遇到他,还有一些汝,也就是你的意思,然后这个字也在古文中非常的频繁的出现,但是在现代的词语中就非常的少。
第3个回答  2019-07-09
之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第4个回答  2019-07-06
很多这样的字眼,比如说像是一些宋词当中的词牌名吧,比如说眉妩,这个在古文当中是非常常见的形容的,其实就是丈夫帮妻子对镜画眉,但在白话文中很少能见到。我觉得古人写的词牌名真的很美。

古文中与白话文意思相差甚远的字
余挐一小舟中的挐,通“桡”,撑船。蝉则千转不穷中的转,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中的反,通“返”,返回。才美不外见中的见,通“现”,显现。四支僵劲不能动中的支,通“肢”,双手双脚。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百废具兴中的具,通“俱”,全,皆...

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区别
虚词(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很常见,现代汉语不常见。

古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翻译成白话文?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镰刀镰刀宝刀藏在宫中和府中(两部分)都是一体的,直发帐皮不宜异同。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8、葫芦葫芦(玉玺)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着,可以行使权利,交给有司讨论其刑赏。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

白话文中的“不是”可用文言文哪些字词代替?
最接近的是“非”、“否”。其它的否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的有“不是”的意思。如“未然”,也可以是“不是这样”。其实,文言文也可以直接用“不是”。如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是汝书,即注是,以字押;不是,即注非,亦以字押。” 这里的“不是”,与现代汉语的“不是...

高中文言文异读字
文言文中,有些来自外族语言的国名、人名、姓氏名等,有时读音较为特殊。例如:“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汉书·张骞传》)此句中“大宛”是古西域的国名,“宛”读作yuān。在“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一句中“可汗”是对...

文言文常见虚词
'乃'字在文中用途广泛,既可代指人称,如“乃至于此”,你到了这里;也能指代事物或情况,如“此乃天命也”,这是天意。'其'字则表示所属关系,如“其人善忘”,他(的)人容易忘记;也可以表示疑问和反问,如“其可乎”,怎么可能呢?'且'字在古文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用来表示感叹...

为何古文比白话文更具美感?
以四个字的居多),比如老子说的「上善若水」。可想而知,如果用白话文来表述「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肯定流传不了多久。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所以古人几千年前说的话能够流传到今天,而现在的学者,比如钱穆、冯友兰、陈来、陈鼓应,说过什么话,你多半不知道。

白话文知道了我懂、明白、在古文中是哪个词
白话文“知道了。”“我懂。”“明白!”都是短句或短语,不是词,用文言文表达也必须是短句或短语。如:悉知;已明;深晓、深谙等。

文言文基础汉字
1. 文言文基本(常见)字词解释 实词,还是虚词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

叶圣陶: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解释起来就变得简单得多。另外,文言文里面的代名词是非常繁复的,但是在白话文当中却非常简单。例如在白话文中一个“我”字,在文言文当中却有“吾”、“我”、“余”、予等字。三、由古语到今语 文言文里面所用的词汇有许多是白话文里绝对用不到的,这是由于古今语言的根本差异所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