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如题所述

经常看清宫剧的读者,对这么一个场景定不会陌生,每当朝廷查出贪官污吏时,在惩罚贪官时,坐在正大光明殿上的皇帝,就会对着群臣威风凛凛的说道:“来啊!将xxx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

“宁古塔”、“披甲人”,这二个词恐怕是清宫剧中在出现惩罚贪官污吏场景时,皇帝口中所用到的最为频繁的惩罚贪官的刑罚,仅次于斩首示众 、满门抄斩。

•宁古塔在哪里?

宁古塔,虽带塔字,可并不是说它就是一个塔,实际上它是一个地名,指的是今中国境内,图们江以北,松花江以南,牡丹江流域的广袤地区,及今俄罗斯境内,日本海以西,乌苏里江以东的部分地区。

“宁古塔”,满语是“ᠨᡳᠩᡤᡠᡨᠠ”。关于此地名的由来,现在尚未有定论,是众说纷纭。有“六个”之说,清代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一书中说:“虽以塔名,实无塔。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据吴桭臣所说,古代这片地区被六个兄弟所占据,而满族称六为“宁古”、个为“塔”,故得名“宁古塔”。

有“六坐”之说,清代方拱乾在《绝域纪略》一书中说:“相传当年,曾有六人坐于阜。满人呼六为宁公,坐为特,故曰宁公特,一讹为宁公台,再讹为宁古塔矣”,据方拱乾所说,相传这片地区曾有六位仙人在此坐过,而满人称六为“宁公”,“坐”为“特”,故此地被人称为“宁公特”,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以讹传讹,最后就变成此地的地名就变成“宁古塔”。

除了“六个”、“六坐”之说,关于“宁古塔”地名的由来还还有 “六子”、“六部”、“六塔坦”等说法,这些说法大概的意思就是这片地区曾居住着六户满族人,故得名。

•为什么清代要将犯人流放宁古塔?

首先,我们都知道犯人之所以要被流放宁古塔,就是因为他犯了法,要惩罚他,故才会被流放。而在清代,流放宁古塔之罪是仅次于凌迟、斩首的刑罚,比一般的流放之刑还要重些,就是说会被流放宁古塔的就是被清廷认定是罪大恶极的主。试想,既然是被清廷认定是罪大恶极的主,那他被流放到宁古塔,肯定就不是让他去享福的,肯定是让他去受折磨的,受惩罚的。

而宁古塔的环境,恰恰就能满足清廷想要惩罚这些被认定是罪大恶极的罪犯的想法。宁古塔常年处于冰封状态,天气十分寒冷,王家祯在《研堂见闻杂录》一书中就曾说过:“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它位于辽东的最北端,离京城最起码也有八千里,常年冰封,重冰积雪,对于常年生活在南方的王家祯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清初诗人吴兆骞在给母亲的信中说过:“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宁古塔的天气是反复无常,极其恶劣,一月到四月是经常下暴风雨,五月到七月是阴雨连连,八月就开始下大雪,九月就呈现出冰雪连天的状态,雪一落到地上就成坚冰,一眼望去皆是白雪茫茫。

从被流放到宁古塔的文人对于宁古塔环境的描述来看,宁古塔的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尤其是对于来自南方的人来说,这环境就更是恶劣,就根本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正如清代文人方拱干所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宁古塔的环境在多数眼里就是如同地狱一般,让人感到惧怕。

其次,宁古塔是满族先民肃慎、挹娄等民族的主要生活地,也是清朝皇族的老家,《宁古塔纪略》有言:“东门外三里,有林名‘觉罗’,即我朝发祥地也”,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有树林,名为觉罗,被视为是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龙兴之地。因此,清帝为以示其祖上的荣耀,就有意的将宁古塔作为被视为罪大恶极的罪犯的流放之地,让他们在宁古塔为奴为婢,在这里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替清朝皇族改变老家的面貌,为当地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

而事实上,当时有很多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罪犯,他们多是反对清朝统治的汉人,比如文人金圣叹、诗人吴兆骞、思想家吕留良等等,他们皆是因被清廷认为是反对清朝的统治而被流放到宁古塔的。清廷将他们流放宁古塔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既然你反对我清朝的统治,那我就让你去我满洲的老家宁古塔终生为奴为婢。

•“与披甲人为奴”的披甲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刚才我们也说了宁古塔是满人的祖地,是龙兴之地,因此清廷对这个地方是很重视的。但是,我们也说了宁古塔的环境很是恶劣,是常年处于冰封的状态,这样的环境对于已经进入关内那锦绣河山的满人来说,已经是不能够再忍受的了,谁都不想再待在这苦寒之地,因此当时多数满人都迁往关中生活,宁古塔已无多少满人。

可是,宁古塔毕竟是龙兴之地,清廷不能,也不会放弃这祖地的,于是在满人不愿在此镇守的情况下,清廷就让其他人来镇守此地,而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披甲人”。

清代的披甲人多是在战争中投降满族的降兵,民族不一,或汉族,或朝鲜族,或蒙古族等,因是投降过来的,所以他们的地位较俘虏过来的奴隶要高,但是较之八旗旗丁却要低上一些。当时清朝入关后,他们就多会用披甲人来帮助自己镇守边疆。

而因披甲人世代镇守多为苦寒之地的边疆地区,难免就会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谁不想去关内的花花世界去生活呢!于是,为了安抚这些披甲人,不让他们生出异心,清廷就会经常将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或其家属分配给这些人为奴,让他们随意使唤,以此来稳定军心。

简单说披甲人在满族人的眼里虽然也跟奴隶差不多,但是因为清廷需要借助他们来镇守满族人不愿镇守的苦寒之地,所以较之奴隶,清廷还是高看了披甲人一些,为了安抚他们,经常将罪犯或罪犯家属发配给他们为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第2个回答  2020-11-27
披甲人就是镇守边疆的将士,因为他们是半农半军的状态,所以用披甲人来代称。
第3个回答  2020-11-30
披甲人是投降后被安排到边境去戍守边关的人,后面投降的少了,被引申为军人。
第4个回答  2020-11-28
宁古塔是满清时期的流放地之一。例如,西北,东北(宁古塔)的流放者,以及南部闷热潮湿的地方都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宁谷”在满族中指6,“塔”在另一个中指。总共叫6。根据《宁谷塔的故事》,有六个兄弟占领了这个地方,因此被称为宁谷塔。从清朝进国和顺义年起,宁古塔地区十分辽阔,位于盛京(沉阳)的北部和东部,即图们河以北,乌苏里河的东西两岸,和日本海它的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