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题简单的初一历史题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历史作用

2.秦朝的政策措施中 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简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5.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及主要思想

1.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历史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郡县制、设丞相、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中央)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②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①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②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③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④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4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二、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三、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

四、改鲜卑姓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

五、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5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经》
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
10.农家,农家代表:许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第一题:(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鼓励发展农业,奖励生产(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触犯了旧奴隶主贵族
  的 利益)
  (4)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阶级统治最为关键的一项)
  (5)推行县制
  (6) 整顿秦国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度,并规定父子及成年兄弟不得同居一室,到成年还不分家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7)实行二十等爵制度
  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
  荣 ,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制
  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国力骤增,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
  国,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题: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3、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驰道,排除了路障。
  文化上: 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民族关系上:1、北拒匈奴修长城
  2、南统越族开灵渠
  第三题: 第一,消弱“封君”的势力。
  第二,收天下兵器。
  第三,迁徒天下富豪。
  第四,铲除各地防御工程。
  第五,修筑驰道。
  第六,巡游天下。
  第四题: 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严禁官员贪污,缓和民族矛盾。
  2.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
  3.实行三长制
  4.迁都洛阳,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鲜卑姓为汉姓,穿汉服,讲汉话,与汉人通婚。
  第五题:儒家:孔子、 孟子
  孔子 治国思想:“仁”的思想。
  孟子 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
  道家:老子 庄子
  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辨证思想
  庄子: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墨家:墨子
  墨子: 主张“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法家: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兵家:孙武 孙膑
  孙武: 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膑: 事备而后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20
【1】变法的主要内容:
1、废井田 开阡陌(为田开阡陌而封疆)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4.奖励军功 实行军功爵制 编制什伍组织
5.除世卿世禄制 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6.推行县制
7.定秦律 燔诗书而明法令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壮大、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是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
郡县制、设丞相、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轨(这个太多了,主要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郡县制的推行)

【3】
(中央)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②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4】
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二、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
三、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
四、改鲜卑姓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
五、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

【5】
孔子:”仁“
孟子:”推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墨子:“兼爱”“非攻”
老子:“无为而治”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1-01-20
1.(1)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
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临阵脱逃和投降
敌人的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凡是进行私斗的,按照情节轻重判处刑罚。
(2)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
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官奴
婢。
(4)加强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
时进行户口编制,实行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中互相纠察告发
“奸人”,有坏人不告发的,什伍连坐。
(5)由中央制定和颁发统一的度量衡。比如以“商鞅方升”做为当时的标准量器,
有利于税收和经济交往。
2。郡县,三公九卿,皇帝制度,
3.一、政治方面。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县一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3、制定颁布了《秦律》。

二、经济方面。
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收税。
2、统一度量衡。
3、统一货币。
4、统一车轨,修驰道。

三、文化方面。
1、下令小篆为通行全国的文字,以后又在社会上流行更为简单的隶书。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兴办学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严禁官员贪污,缓和民族矛盾。
2.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
3.实行三长制
4.迁都洛阳,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鲜卑姓为汉姓,穿汉服,讲汉话,与汉人通婚
5.姓名 时期 著作 主 要 思 想
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孟子 战国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荀子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庄子 战国 《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ps;这是初一么
第4个回答  2011-01-20
按考试答案来说,最标准的是:
1、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土地国有制;奖励农耕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建立县制;
作用是:使秦国实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建立郡县制(和县制不一样),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度量衡,修驰道,统一车轨,焚书坑儒,统一货币,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征越族修灵渠。
3、自称皇帝,建立郡县制,在中央设丞相等
4、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学汉制,与汉族联姻,学习汉族礼仪。
5、儒家:孔子: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孟子:民贵君轻
墨家:墨子:非攻兼爱
法家:韩非子:主张强化君主专权,提倡法治
道家:老子:无为,朴素的变政思想
孙武孙膑:事备而后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考试的时候标准答案就是这个,也许各地不一样,有些出入。希望你还满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