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华美食之粽子

同样,清讲出粽子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粽子
  中国节日食品。又名角黍。为端午节所食。粽子在晋代已经出现。晋周处《风土记》已有五月五日用菰叶裹粘米煮熟,谓之角黍的记载。出现的原因说法不一,以祭屈原说影响较大。据记载,中国古代粽子的名品很多。如南北朝时有益智粽,唐代长安有庾家粽子、九子粽,宋代的汴京、临安有巧粽、栗粽、果粽,明代的苏州等地有果馅粽,清代的扬州有火腿粽,广州有灰粽、肉粽、筒粽,台湾有肉粽等。如今,粽子的著名品种则有浙江省嘉兴市“五芳斋”的鲜肉粽、八宝粽,广东省肇庆市的裹蒸粽,北京市的小枣粽等。
  现代粽子的制法:糯米用水浸泡两天,用芦叶数片折成漏斗状,把米装入,再折成三角锥形,外面用线捆扎起来放入锅内盖严,大火煮熟即成。粽子的包装材料,还可以用箬竹叶、竹筒、荷叶、玉米皮、棕叶等。馅料也可用黍米或再加入枣、栗、赤豆,以及鲜肉、火腿、叉烧、咸蛋、豆沙等。其形状也可以包成枕头形、秤锤形、菱角形等。粽子一般煮熟后趁热食用,也可待其冷却后食用或切片油煎后食用。粽子在古代就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闻一多的考证,早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前,吴越一带就已有过端午节的传统了。

  赛龙舟,吃粽子,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取悦水神———也就是蛟龙。

  又据《风俗通》和《荆楚岁时记》记载,妇女过端午节,还要在手上缠五彩丝,头上插用彩纸剪成的符并煮兰水洗澡,每家家门前都要挂艾,将它做成虎形或人形,并饮菖蒲酒,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刀兵、避邪和避瘟气。

  看过《边城》的人,不会忘记沈从文笔下湘西的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还要穿新衣,用雄黄酒在额上画“王”字,比较特别的是在码头看年轻小伙子凫水捉“绿头长颈大雄鸭”,这个习俗,其他地方似乎没有。翠翠第一次见到傩送,就是在一个端午节的夜晚,在看完了赛龙舟之后,独自一人在码头等她爷爷,唯一陪伴她的,是一只不会说话的黄狗。

  据《续齐谐记》记载,人们最早是用竹筒贮米投水来祭祀屈原的,汉建武中,屈原白日显圣,说大家投入水中的祭物都被蛟龙抢去了,以后要用楝叶塞住竹筒口,并用五彩丝线缚住后,再投入水中,因为蛟龙怕楝叶和五彩丝。这自然是小说家言,不能相信的。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参考资料:http://cul.sina.com.cn/t/2004-05-25/58490.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01
这也算呀?
第2个回答  2005-12-28
粽子的来历
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再遭到诬害,眼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于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楚国人哀悼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天,把米放入竹筒,煮熟后投入江中作为祭奠。
到东汉时,传说屈原"托梦"一个长江人说:"人们投入江水祭米,都江中蛟龙夺走了。今后如果再祭我,要用楝叶塞住竹筒口,并用彩丝把筒缠好,楝叶和彩丝是蛟龙所害怕的。"人们都照办了,从此五月初五都用楝叶彩丝把装米的竹筒粽,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形成了风俗。后来人们用菰叶、芦叶裹黍米、糯米,做成粽子,虽然不再投入江中,但五月五日用五色彩红扎粽子纪念屈原,这种寓意千百年来长留人间。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入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到了汉代建武年间,有一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粽子属不容易消化热量又高的食品,最忌狼吞虎咽的吃法,食用时可搭配青菜进食,吃完后可喝点蔬菜汤,酸菜等之类的汤品帮助消化或饮用些浓茶、柠檬汗、茶冻或奇异果之类的甜品,可去油腻且可且消化。
粽子可以冷吃,而且冷吃的口感会更好,但是,粽子冷却后会变硬,食用后更容易刺激消化道,因此从冰箱拿出来后应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可食用。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因此,晚上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易消化,伤害胃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