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主要表现和经验教训

如题所述

试评析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
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
评价: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
4.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背景和主张: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思想的产生。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实践效果: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评价: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5.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派)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结果: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
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6.资产阶级激进派
背景: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主张方案为“民主"“科学"。具体为: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学 赞同0| 评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6
太平天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成熟的农民起义,一个农民还想居于庙堂之上?还想当皇帝?哈哈简直是白日做梦。是反封建运动的开始。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曾国藩 李鸿章,他们想把中国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驮起来。 他们兴办工厂,采用官办,官督商办的形式,并由此,产生了官僚资本。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康有为。主张光绪皇帝变法,由于触动了西太后的利益所以最后还是残遭失败。很多老臣如耆英去西太后那里诉苦,西太后说:说:“你们为什么要管这些闲事?难道我的见识还不如你们吗?”
荣禄说:“让他去胡闹几个月嘛!闹到天下共愤,恶贯满盈,不就好了嘛!”
如果变法成功了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孙中山同志把中国引导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可是就中国来说注定要失败的。

李大钊把马列主义带到了中国,为中国人民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了方向。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更加顺应了中国的发展和壮大。

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只要能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能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社会主义。
第2个回答  2012-03-26
1.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2.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应该不用写)
4.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客观规律。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主要表现和经验教训
首先要介绍的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它们产生于半殖半封的社会,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资本形态,由于没有私人资本发展作为基础,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始终在限制、利用、打击、吞并私人资本,通过将社会生产力控制在手中以达到维护他们封建半封建统治地位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其形成有主要...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主要表现和经验教训
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近代中国关于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包括哪些内容
1.地主阶级抵抗派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

从近代史对早期出路的探索得到的启示
1. 成功经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以农村为根据地,采取包围城市的策略,最终实现了城市的夺取。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以及根据地的建设。这一结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革命实践的典范,主要基于当时中国农民众多、经济状况和...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未能针对性解决几次战争失败的原因,政府官员的腐败,政体的落后,精神上的传统和守旧,坚持中体西用,顽固派的扼杀。教训:只学习技术是不能改变现状的...

说说近代各阶层对中国出路早期探索的认识
近代各阶层对中国出路早期探索的认识主要体现为一种对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迫切追求,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再选择。在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中国的出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

问: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经历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失败的原因...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

试阐述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总的经验和教训?
1.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 鸦片战争后,抵抗派如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放眼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 洋务派以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对外国经济势力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

评述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并说明早期探索经验教训和...
第二次是洋务运动,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由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前期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后期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但由于清政府统治者(慈禧)的昏庸所以这场运动也就已失败告终,说明了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第三次是辛亥革命,孙中山在前提出“三民...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经历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失败的原因和经...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五、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