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一些生活中普通的科学探究问题?

可以用实验证明,且简单,不含化学成分。

一、常规工作:理论学习、教材辅导、研究课、教材编写、视导听课。(研究课可以参加基本功竞赛)
二、三个一活动(每位年轻教师上交一节录像课,一节课堂教学设计,一篇论文。本项工作由各学科自己组织,自己设奖,盖教研考试中心章)
课堂教学设计格式
1.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参考高中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部分;有关整合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3.教学方式及手段说明。
4.技术准备。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教学流程图。
7.教学过程(文字、表格都可以)
8.教学效果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
三、12月份区教委组织全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方式”观摩活动,各学科从基教研中心提出的六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体验学习、讲授法教学、学科德育渗透)中任选两种方式的课在观摩活动中展示。
四、区教委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基本功竞赛
1. 11月各校按比例上报参赛教师名单。
2. 各校被推荐教师在网上答题(考题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两方面。如:《新课程下专题课例研究》《新课程标准》)
3. 被选拔教师上交课例、课件
4. 12月组织使用课件的教学展示活动。
几种学习方式介绍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习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处于的层次。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还可以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教学设计可按以下步骤
①按照传统方式,先准备教案;
②根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的课件页面。
③制作课件,保存备用
这种授课方式和传统方式比较,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它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不仅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而且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功能
(2)信息技术提供资源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学生或在自己学校内部网站或到Internet去搜集素材。搜集的内容可能是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可能是自己学习需要的各种信息。搜集的时间可以是课上,也可以是课下。
教学设计可按以下步骤
①先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按照传统方式准备好教案;
②根据教学设计确定教学需要的相关信息。
③上网查询相关的信息资料(文字、数据、图片等),并将有关内容下载下来;经过比较、筛选,确定需要补充的内容。
④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或把能找到相关信息的网址、搜索引擎等纪录,备用。
这个阶段的显著优点是: 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3)局域网络教学
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程内容制成网页,形成非线性、网状结构的分布式的课程学习资源,从而把含有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表征方式的媒体信息以及不同学习特征(如教材、习题、参考材料、演示实验等)的课程资源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上课时,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顺序,学习时间,师生还可以通过网上的BBS、E-mail、聊天室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所实现的网络教学,体现了教学信息大、交互性强、实时性和非实时性并存综合性强等特点。(如:以下教学设计)
第三章:室内照明电路的安装 § 4 熔断器及其安装
一、教材分析
“室内照明电路的安装”一章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突出实用,与初中物理“家庭电路的组成”一节互为补充。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1、熔断器的种类和作用;2、熔丝的规格和选用;3、常见熔断器的安装;4、熔丝的更换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的安排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中,熔丝的选用过程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与物理中电功率的计算联系紧密,教学中不必过多强调;熔断器的接线桩是“针孔式”和“螺丝压接式”,具体接线要求已在第一节导线的连接中讲过,不必过细讲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应为熔断器的安装过程。
二、指导思想及理论根据
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形式:
本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形式(4 ~ 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以自愿为前提、以能力的异质为基础,由教师决定。
本节课的学习形式采取网络主题探究式学习和实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四、教学用具:
电脑(网络连接完好) 教师机1台;学生机8台。螺丝刀 8个;剥线钳 8个;偏口钳 8个。
瓷插保险盒 8个;闸刀开关 8个;导线(独股铜导线);不同规格的熔丝;实验线路板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断器(保险盒)在家庭电路中的作用。
2. 了解生活中常见熔断器的种类。
3. 了解常见熔丝的规格。
4. 会正确安装熔断器。
5. 会正确选择和更换熔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常见熔断器种类和熔丝的规格。
2. 通过实践操作,初步掌握熔断器的安装方法和相关技能。
情感与态度:
1.通过熔断器在家庭电路中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安装熔断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态度。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为:熔断器的安装;熔丝的选用。
本节教学难点为:熔断器的安装;联系实际正确选用熔丝。
七、教学过程:

教学网页的设计与说明

4.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防止形式主义,坚持效益原则(将教学提纲做成幻灯片,讲一个问题出一个题目;将课本内容输入计算机,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放着现成的教学模型不用,而是扫进电脑,让学生自己观察,都是形式主义,为用而用)
(2) 防止维技术倾向,坚持适度性原则(教师用一台电脑接大屏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场效应,教学效果很好。就不需要一人一机。)
(3) 发挥创造性,倡导教与学的多样化(让学生分组在课下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制成幻灯片,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方式有它的可用性。但经常这样做,科科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时间,设备)
二、探究式学习
1. 探究:通过仔细的考察,来了解某一事物。
2. 探究式学习: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3. 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
(1)确定要探究的问题(探究什么)
(2)设计出探究方案 (怎样探究) (3)实施探究,按照探究方案的要求进行实验、调查、访问,对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4)探索研究:将收集到的与探究问题有关的证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综合研究,得出结论。
(5)评价交流,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验证、修正自己的解释,或改进自己的作品。
4.完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1)实验探究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证据——结释结论——交流评价
(2)调查论证型:提出问题——形成设想——制定计划——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5.融合传统教法改良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案格式)
基本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发问题 创设情景 感知学习
目标定向 启发引导 分析假设
深入探究 点拨调控 验证交流
形成新知 归纳评价 总结反思
拓展新知 示范指导 应用发展
6.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 探究式学习不是先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结论,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是通过自己在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亲自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2) 探究的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的。(象探究今后一百年全球气候将会如何变化这样的问题是不合适的)
(3)有些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会感到不知所措,容易产生无效学习,因此教师应加强指导。
三、体验式学习
1. 体验: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他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
2.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在美国,当消费者走进“雨林咖啡厅”,首先听到滋滋的声音,然后会看到迷雾从岩石中升 起,皮肤就会感觉到雾的柔软、冰凉,最后消费者可以闻到热带的气息,尝到鲜味,内心被 打动。“雨林咖啡厅”是连续使用五种感官刺激的成功例子。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 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
3. 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1) 活动性:体验式学习以学习者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活动是体验的载体。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会带给学习者不同的心理体验。
(2) 自主性: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体验具有直接性和自我性。他人无法代替。
(3) 生成性:体验是一种亲历,是经验的积累过程。作为学习者,如果没有体验,感知也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
(4) 综合性:体验学习目标不总是情感性的,还有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学习价值等的体验,乃至对社会,对人生,都是体验的内容与对象
4.劳技课中的体验
因劳动技术课的实践性及重视技术设计的特点,使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有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如:栽培及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制作作品时可以亲身体验技术实践中心、眼、手之间畅达自如的互动和谐,真实感受朴素清新的工艺与材料交织出的创造美的愉悦。在欣赏作品时可以感悟到设计作品的方法。在设计安装电路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学会技术的成就感。
四、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1)分组:一般来讲,小组由4—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
(2)分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 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3)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4)合作学习: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5)激励性评价: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交待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如:以下实例)
设计并制作台灯
某班的同学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经过全班的讨论,决定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学习用的台灯。设计要求是大小适当、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稳定性好、成本不要太高,并规定两周内完成。
第一小组的同学参观了商店中陈列的各种成品台灯,在图书馆中查阅了台灯式样流行趋势的图片,了解了制作台灯可能要用到的各种材料。然后,他们设计了几个方案,并进行了反复比较,最后选中了一盏可调光的台灯的设计方案。
小组进行了分工。鲍小龙和黄玉负责电路部分,他们画出了电路图,收集了灯泡、灯头、变阻器、电线、开关等电路元件,并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虽然可以调节光的强度,但使用时间一长,变阻器就会发热,容易断路。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学习了可控硅的知识,用可控硅代替了变阻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王芳芳和张明制作灯罩,他们根据草图中的尺寸先用铁丝做成架子,再把带有图案的塑料布固定在架子上,做成一个漂亮的灯罩。其余同学的任务是制作台灯座,他们选择的材料是木头。他们先画出了加工图样,利用锯、钻等木工工具加工成形,再打磨、黏接、油漆。各部分都完成后,大家一起进行组装,并作了测试。结果表明:一切正常,达到设计要求。为了让台灯更漂亮,有的同学还在灯座上添加了一些小装饰品。
第二小组做的是日光台灯,他们用竹筒制作灯座。做完测试后发现,由于日光灯管比较长,竹筒较轻,台灯稳定性不好。为解决此问题,他们又在灯座上加了配重来保持台灯的平衡。
两周后,全班召开总结会。每个小组汇报了自己小组的设计总结报告,并展示了成果。各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台灯可以遥控,有的台灯具有多种功能(如带有温度计或小钟表),有的利用了废旧材料来制作灯座。
大家决定为学校办一个灯展,除展示自己的作品外,还展示了收集到的各种关于照明发展史和台灯式样的资料,有照片、剪报、录像等。灯展还进行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和保护视力的宣传。
五、讲授法教学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则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
1. 讲授法存在的必然性
“只要有课堂教学存在,讲授法就不能废止。”可以这样说,其他一切教学方法,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的介入,都离不开教师的“讲”。
学生的自学能力受原有知识的制约,当他们对所学知识知之甚少时,单靠其自学,单靠教师启发,单靠课堂讨论,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必须有教师的“讲”作引导。学生自学能力再强,知识面也还是有限的,有些内容离开了教师的“讲”,学生就难以理解。学生的思维虽然活跃,但缺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的“讲”可以扩展学生思维广度,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 “讲”有内容和形式之分,即“讲什么”和“怎么讲”。教学中,学生已经明白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学生不明白的,教师要讲透。讲授只有突出重点,攻破 难点,澄清疑点,指明知识的联系点,才能使学生内化基本知识,并用来自求新知。
2、讲授法教学的原则
(1) 启发性原则:教师讲课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记忆
(2) 直观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利用直观的教具、实物、图片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知效率,达到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的目的。
(3) 感染性:在传递知识和文化信息的同时,触动学生的真实感情。
高中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部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4.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2.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4.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5.经历将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6.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等良好品质。
3.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4.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5.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一定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6.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具有敬业意识与创业意识,形成?/td>

参考资料:19910912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16
极难的问题.不含化学成分的探纠:跳楼,上吊,溺水,摸电门......另外一个探纠叫"吃饱不饿"这里面有点化学成分,怕你不懂.....
第2个回答  2006-01-16
学习

谁能提供给我一些科学探究的实验,要过程
1.引出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一般常规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然后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为了突破难点,结合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提出:实验室用哪一种碳酸盐和哪一种酸反应最适宜制备CO2,为什么?2...

科学冷门小知识和解释(一些冷门的科学小知识)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现象是因为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

谁能给我提供一篇小学生科技论文,大约3000字.谢谢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2: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

政治作文《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某一方面,观察,探寻奥妙_百度...
《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也告诉我们:“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观察是我们小学教学中常用的科学探究形式,其目的是要去发现蕴涵在事物内部的实质性的规律,而非表面的现象,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手段。 前段时间有幸欣赏到了浙江省特级教师为我们展示的...

六年级科学研究小论文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

这是为什么,谁能告诉我是因为什么?
实验一:真的跑去楼上打弹珠,发现声音根本几乎是听不到,其实地板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厚得很多,顶多像文具、手表之类掉到地上的声音,如果这都听得到~那我看还得了,楼上一举一动你都听得到。实验证明声音能否传到楼下和那个东西的重量有很大关系,也许这有声学或物理上的原因吧,在此就不探究了...

...老师教我们做实验要观察七天谁能告诉我气天来面包的观察记录_百度知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食物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发霉的情况,这时我们通常会停止食用这些食物。不同的食物在相同的环境下发霉的速度各不相同,而相同的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发霉的速度也会有所差异。那么,食物发霉的速度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准备:我准备了4块面包...

简单而又实用的小发明
搞小发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发明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对青少年来说,应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校、家庭及周围的生活圈中去寻找发明题材。如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你肯定会说:"要是有某某东西就好了。"这个你想的所要发明的东西就可作为发明对象。不过,...

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做过不少有趣的实验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将实验...
难怪我们学校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都是一个道理啊!小小的实验蕴含着大道理,这节课真是有意思啊!有趣的一次实验一年级到四年级,科学一直是我喜欢的学科。科学课上我做过的实验数不胜数,但在这无数的实验中,唯独一次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前不久刚做过的硬币实验。 那天下午的科学...

用数学知识解决的生活问题
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 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心得体会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