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诗歌意象的分析

如题所述

了解唐诗时,我们通常会谈及唐诗的意象的精彩纷呈。作为诗歌文化的内涵,“意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壶老酒,酌饮之后,醇香久而不散。可是在唐初,诗歌的意象却没有那么多彩纷呈,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一首《雨雪曲》极尽写实之意: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那么唐诗是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变得富有意向的呢?

唐代诗歌富有意象,运用声律促进近体诗出现。同时唐朝社会开放,多元文化共同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的完整,儒、释、道三教思想文化在理想人格、境界、修养见性等方面对唐代的诗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诗歌的艺术文化在唐代的各个阶层中都有涉及,上到国家统治者与朝廷官员,下到普通百姓。就唐代诗歌的自身来探讨,其演变与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相对比较长的时间。诗人们的作品中不乏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诗人们的作品中不乏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除此之外,经过几代诗人的努力,格律诗也跨过了最初的试用阶段,被诗人们广泛的使用。在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声律说的运用促成了近体诗的出现,且其平仄与押韵越来越严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