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如何产生精神

人体是由物质(细胞)组成的,那么这么物质(细胞)又是如何产生思维的呢?求相关文献,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谢谢
给具体网址也行,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实验,越多越好

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
神经:我们有所谓的反射,我们就是通过反射来感应外界的刺激。我们有反射弧(物质),通过反射弧,我们的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局部电流,由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进入神经中枢。此时,我们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传出神经传导到效益器,我们就能对外界产生反应。在此过程中,有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参与。
体液:和神经是相辅相成的。神经能使我们的一些分泌腺分泌激素等物质,来调节我们的一切。
我们能看、听、说、写等,是由大脑的相应区域来负责的。我们的躯体活动,也是由大脑(中央前回)来控制的。
对于我们的动作的产生,其实不一定就是由意识控制的。比如我们可以用电流刺激身体的某个部位来使之产生相应的动作。我们的意识,并不是完全都是天生的。本能等的先天性行为,是在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面。而后天性行为,则必须通过模仿、印随、学习等的途径来获得。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是没有所谓的精神活动的,因为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根本谈不上。在原始的生物中,只有低级的神经网(不是系统),所以只有最普通的应激性。
精神要转换为物质?其实我们应该换一个说法,就是“实践”。实践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我们并不能凭空创造物质(即使是人造元素,也必须在客观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活动来获得),因为我们的意识直接来源于物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

意识的本质

要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本质就是关于意识的质的规定。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意识是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同时,要进一步把握意识,还要懂得意识和思维模拟的关系。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人脑为什么能产生意识?

人脑 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是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人的脑量、功能、结构诸方面都与猿脑有着本质的区别。脑 科学的发展证明,意识活动是人脑神经细胞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过程。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当大脑受损就会丧失正常意识活动,这说明没有大脑就没有意识。

人的大脑是由大约 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有着非常细致、严密的分工,在人的大脑皮层中还产生了专门的语言中枢,这是其它动物所没有的。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元的本体部分,大量神经元组成及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就是人脑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人脑怎样产生意识?

人脑通过反射活动产生意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 的反射活动。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根据引起的信号,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文字)。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意识。如果取消人脑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就不会产生意识。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不断揭示意识产生的生理过程,证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正确性。

(图式所示)

无条件反射:先天的、与生俱有的反应形式。

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 后天的、经过教育和训练养成的反映 形式。

(第一信号系统): 通过抽象思维

(第二信号系统):信号的信号,即语言和文字。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217 页。)

(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也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但并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能决定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只能来源于客观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反映者不能脱离被反映者,必须依赖于被反映者。

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和半成品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因此, 无论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思想,其内容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源泉和内容虽然是客观的,但它是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映象。因而具有主观的特征。就是说,尽管意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即具有客观性。但绝不能因此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就是说意识虽然离不开物质,但它本身是非物质的。意识的主观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的各种反映形式中,不管是感性反映形式中的感觉、知觉、表象,还是理性反映形式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此外还有情感、意志、愿望等,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外部的客观事物本身是无所谓感性或理性以及情感、意志、愿望的。

2.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可能不一样。

同样一个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甚至完全相反的反映。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状况不同引起的。

3. 人们可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对象,也可能歪曲错误地反映对象,形成一些荒诞的意识,这是由于反映本身的曲折、复杂性造成的。

(三)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观点充分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没有人脑,就不会有人脑的功能;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的发生。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它是从意识的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辩证统一中去把握意识的。

* 否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会导致以下三种错误观点:

I .唯心主义

即否认意识的客观内容,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认为意识是先天存在的或是在“神”的启示下产生的。

II .庸俗唯物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混淆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

例:(略)

III .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承认意识的客观内容,但却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认为人脑产生意识犹如“照镜子”一样。把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看作是消极、被动的过程。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其意义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它是现代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神经生理学、脑科学、仿生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等发展的产物。就像人类在劳动实践中为了延长手臂和增加体力,很早就发明了很多工具和机器一样,人类也很早就探索能代替或模拟人脑部分功能的手段和机器。这种探索到了 20世纪中叶才有了重大突破,这便是电脑的出现。

2.人工智能出现的意义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研究意识本质有巨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它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列宁曾经指出:“对于那种看来完全没有感觉的物质,跟那种由同样原子(或电子)构成但却具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感觉能力的物质如何发生联系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再研究。唯物主义明确地把这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从而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推动人们去作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从列宁指出到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这方面的确取得了重大进展。就是说,随着电脑的发明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如何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上迈进了一大步。这个进步对于意识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基础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个极有力的证明。

( 2)它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电脑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展,就像先进的工具和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曾引起了整个世界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样,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已经并将继续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引起的全部后果,今天的人们还不能完全预料到。

(二)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同“机器思维”( 人工智能) 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由于意识和信息都是物质的反映特性,因而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1. 意识同“机器思维”具有相似之处

( 1 )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五个步骤):

① (通过感觉器官)接收感性材料;

② 记忆感性材料;

③ (通过抽象思维)分析感性材料;

④ 保留思考结果(形成思想、观点);

⑤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观点。

( 2 )人工智能的工作过程(五个环节):

① 输入信息;

② 保存信息;

③ 运算、分析信息;

④ 控制信息;

⑤ 输出信息。

2. 意识和“机器思维”又有本质区别

意识和“机器思维”又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人脑和电脑的活动机制根本不同。

人的生命有机体是人脑存在和活动的基础,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人类意识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模拟人脑的思维活动,是纯粹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

( 2 )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人脑的意识活动构成人的精神世界,包含丰富的感情内容。电脑所表现出来的只能是对人脑意识活动的模拟,不具有社会性,不包含感情的内容。

例:(略)

( 3 )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这种创造性。

人脑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能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发现新事物,并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属于人的新世界。电脑必须接受人的“指令”才能开始工作,这种“指令”是通过人脑预先将思维过程形式化和符号化,以一定的信息输入电脑的,这种情况清楚地表明:人脑的思维在前,电脑的模拟在后。这就决定了电脑本身提不出任何一个新问题。就是说,不论电脑有多么强的“记忆力”,多么快的运算速度,多么精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它都不是能动的,不可能具有像人脑那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只能受人类的支配和操纵。

可见,认为“思维机器”将会完全取代人的脑力活动甚至统治人类的观点是荒谬的。
思想的科学本质:思想是我们一直捉摸不透的东西,而按照信息论假说来讲,思想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分子摩擦碰撞,引起了某些信息子的规则排布,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就是产生电流,引起脑细胞的活动,这便是思想的本质,当然,不同信息表现出不同思想。然而,这不等于我们的思想是早已限定好了的吗?其实就是这样。只不过我们脑中分子数量是庞大的,其能引起信息子的排布形式的种类是极其多的,我们现在的思想不过也只开发了很少一部分。现实中我们所谓的思想还要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需要通过一个完整复杂的调节机制将其表达出来,这个调节机制对于人类来说便是神经系统,因此只有我们能将复杂的思想表达出来。

去百科查查吧 思想 意识 你会有所启发的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27344.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7
太多了。框子里写不完
第2个回答  2009-05-08
呵呵。。。。这个你要看好多才能理解的了!
首先要看细胞生物学。。然后神经反射。。生物电传导。。有机化学。。生理学看看神经递质。。还得把大脑的生理方面的资料好好研究一下!

你想了解多深啊?相当科学家马?
第3个回答  2009-05-08
你问的是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方面太多了!要从医学,遗传,哲学,细胞,神经等等联合分析!

物质如何产生精神
我们有反射弧(物质),通过反射弧,我们的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局部电流,由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进入神经中枢。此时,我们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传出神经传导到效益器,我们就能对外界产生反应。在此过程中,有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参与。体液:和神经是相辅相成的。神经能使我们的一些分泌腺分泌激素等...

物质和精神如何转化
物质要转化成精神,依赖实践与人脑。因为,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客观存在是原材料,而人脑则是加工厂,客观存在进入人脑,就是实践。精神转化成物质,需要对实践的指导。因为,实践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具有直接现实性。

是物质产生精神,还是精神产生物质
1、从精神的来源来看,物质决定(产生)精神。例如,鸟的飞翔等客观事实决定了人想制造飞机的意识。2、从精神的功能来看。精神反作用于(变换)物质。例如,制造飞机的意识指导实践,飞机蓝图变成客观现实。精神转化为物质,主要通过设计、实践等形式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飞机、汽车、手机都是先有意识方面的...

物质如何精神化
物质的精神化,是让物品超越实用,展现出象征意义。鸽子和橄榄枝在现代社会,已非单纯生物,而是和平的象征。此类现象广泛存在于神秘领域与日常仪式中,物品被赋予精神内涵。神秘仪式上,物品精神化使其成为连接灵与物的桥梁。在这些仪式中,物品被赋予了特殊能量,传递着超乎物质层面的意义。如古老的符咒、...

如何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因而精神作为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在机械物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最高产物必然是物质性的,否则“世界是物质性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一观点就不能成立。因此,“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一观点内在地蕴含着精神也是物质性的...

精神现象是什么?精神现象与物精神现象有什么关系?
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是不同的两种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精神现象是由大脑神经元的电化学活动所引起的,而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则是物质现象。因此,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是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是物质现象的产物。同时,精神现象也可以影响物质现象,例如人类的思想创新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物质精神是从哪里产生的
物质本身并不能产生精神,精神是人脑的产物,是人对物质的需求所产生的

人只有满足了什么才能进而产生精神需求
人只有满足了物质需求才能进而产生精神需求。按消费需求的实质内容不同,可分为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这也是对生活消费需求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物质消费需求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用品的需要。精神的需求是指满足人的心理和精神活动的需要,如人的自尊、发挥自己的潜能、精神上的娱乐等需要。与物质的...

精神是如何产生的?
精神即“精气”与“元神”,是一种暗物质(量子物质)。哲学上,精神的定义,就内涵方面而言:精神是过去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1)精神物是过去事和物在现实物中的记录。(2)精神事是精神物在现实物中的重演。记录:以新叠旧式的暂态变化;重演:以旧启新式的暂态变化。

精神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精神和物质具有同一性是对的。精神与物质具有同一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起源,也决定意识作用的产生,意识作用的大小,意识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物质和精神具有同一性。首先物质的唯一特性为客观实在性,并且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