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里面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是什么意思?

是不要害怕的意思吗?
“恐怖”这个次在心经是什么意思?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所得故。此句总结前面所说,一切法相不可得,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修学的方法四谛十二因缘,智与得均不可得,身心世界万缘放下,妄情尽了,真就显了。挂碍即牵挂,有我执起烦恼障,烦恼障障性,心不清净,不自在,不解脱,造业轮转。有法执起所知障,所知障障慧,不了自性,不达性相,纵然断了见思,出三界,因有法执,也只能屈属于小乘,不能成佛,所以障大涅盘谓之碍。一切众生错认了四大、六尘、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执著我见我所,于是才有六道轮回。菩萨依究竟圆满的智慧,即依般若波罗蜜多,看清楚事实,心中无有障碍,不再有妄想执著。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功夫又进一层。世间人最大的恐怖是生死,远离恐怖即是了断生死出三界。

生死轮回之由来,一切经论中说之最详。确因迷惑颠倒,造善恶因,感得三界果报。凡夫不知此事实真相,恐怖心时时刻刻萦怀于心中。华严说恐怖有十八种之多,不必一一细表,般若经中说的很明白,离开我法二执即无有恐怖。远离颠倒,颠倒是无明、是错乱。经中说四种颠倒,常乐我净。凡夫不知世间无常,亦不知世间的乐是苦因。贪图乐受自然生起三毒烦恼。乐不如苦,佛教我们以苦为师,在苦闷时,易于警觉,时刻想出离。若迷在爱欲中,愈迷愈深,难以自拔。凡夫执著身体为我,不知其为四大假合,四大亦空不可得。凡夫身心都是污染,自己并不觉得。现在人心污染比从前不知道严重多少倍,心中充满人我是非,贪嗔痴慢,此之谓颠倒。

梦境是妄想变现出来的,其根源是五蕴,色蕴是坚固的妄想,受蕴是虚明的妄想,想蕴是融通的妄想,行蕴是幽隐的妄想,识蕴是颠倒的妄想。楞严卷十中说的很清楚。凡是有妄想的人皆有梦,梦的现象亦有种种不同。日有所思,夜必有梦。另一种是无始习气,也有鬼神来托梦的。

远离颠倒梦想才能达到究竟涅盘,究竟是圆满佛果所证,菩萨虽不圆满而能分证。涅盘是梵语,最常见的翻作灭,四谛中苦集灭道之灭。灭是灭烦恼。小乘的涅盘是灭见思烦恼,不究竟,称为‘偏真涅盘’。大乘菩萨所证,不但见思断了,尘沙断了,无明也破掉几分,称为‘究竟涅盘’。从初住到等觉有四十一个阶级,品品分证,如来果地的大涅盘不是一下子得到的。此名词又翻为圆寂,圆是圆满,寂是清净寂灭,见思、尘沙、无明都断了。圆是性德圆满开显了,佛说圆教初住菩萨只破一品无明,其作用即与如来果地上相仿佛。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的修学方法,证入圆教初住,即可随类化身,在诸佛刹海,普度众生,可知究竟涅盘有圆寂的意思。功德圆满谓之大涅盘。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从初住到等觉位,菩萨位已圆满了。再往上去,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处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事实,菩萨依般若智慧能证到等觉,一切诸佛也是依般若智慧证到无上菩提,无怪乎佛说般若二十二年。

佛法修学是戒定慧,般若是慧,常言说:‘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般若要从定中得到,般若不在经里,不在佛的言语中,亦不在思维想像中。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给我们一个启示,看经听法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心缘是思想研究,不可想,一想就落到意识中。如不用心意识,就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般若才现前,此理很深。菩萨知道诸法空相,故能远离妄想执著,以清净心照见诸法实相,自然契入究竟涅盘。再进一步说,真正平等觉知诸法的真相,彻底究竟明了,这能明了的即是无上般若智慧。不得已说了这一个名词,其实性相之中都没有名言。不过用这些名相作一个引导,由此契入真实。故在因称它为智,在果上称它为觉。果达到极处,加一个‘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此为尊重不翻。正是无有一丝毫偏邪,等是与一切诸佛所证的平等,双照二边,转八识成四智,证法空而悟真如。真是法性,如是法相。古德为了使人容易理解起见,常用金作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作真心,器比作法相。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一如,故称真如,此诸佛如来真正清净的觉悟。如此一切诸法的实相(真相)完全觉了,称之为菩提。古德有一简单解释,完全了解(证悟)契入,证得真如、实际、法性的道理,可以说证得法界事实真相,佛为其建立一个名称谓之菩提,此名相之由来。又说不可破坏,不可分别,谓之菩提。又说:法真如性,无颠倒性,亦谓之菩提。从种种解释,体会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的精义,佛是以般若而证得佛果。由此可知般若精髓,解悟尚且不易,证悟更难。正因其难,所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作增上缘,叫我们到那里去修学圆满的般若波罗蜜多,若无圆满智慧,如何能不退转?定功尚且有退,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达到不退转,古德说的好,西方最殊胜的缘就是西方有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有他们关怀照顾,决定可以圆证大菩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9
自己的心不受外界的风雨所影响,也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往往表现的很宁静,甚至静的可怕,但是他的内心是明晰的,是安静和丰富的,甚至是强大的。看过太多风起云涌,这些风吹雨打,已经不能让他再兴奋。就是如此。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独处,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可以在独处中绽放大千世界,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清寂。
第2个回答  2009-05-04
观世音菩萨的世间行度就是三施(财、法、无畏)中最难的无畏施。世人之所以生活在“苦”中,是因为有畏惧,有畏惧就有恐慌、怖畏,不能安乐,处于苦境中,观世音菩萨揭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由虚妄之心生起,心不妄动则无挂碍,无挂碍则无有恐怖。这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
第3个回答  2009-05-04
恐惧、害怕,都因为有牵挂。比如怕鬼,实际上是因为怕死,对性命的牵挂。

没有挂碍,恐惧、害怕自然就消失了
第4个回答  2009-05-04
因为没有牵挂,所以不会有恐惧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_碍,无_碍故,无有恐怖”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有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指引和修行,人们能够摆脱内心的挂碍和束缚,达到心境的自由和平静。因为没有了这些内心的困扰和挂碍,人们也就不再感到恐怖和不安。详细来说,“心无挂碍”表示通过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行,人们能够看透世间万物的真相,不再被世俗的价值观和期望所束缚,...

什么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意思是:什么事情都不要执着,不要挂放在心上,不要心生恐怖,远离胡思乱想。此句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句为: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释义:“挂碍”,的“挂”即牵挂;“碍”即妨碍。意谓由于物欲牵挂妨碍,所以不得自在;“恐怖”,...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什么事情你都不要执着,不要放在心上,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心生恐怖,远离胡思乱想,得到圆满无碍的佛果。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句为: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白话译文: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_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意思是:心中没有挂碍,因为没有挂碍,所以不恐惧,远离迷惑的梦想,最后达到究竟的涅槃。详细来说,“心无挂碍”表达的是一种心境的解脱和自由。在佛教中,“挂碍”指的是内心的牵挂、忧虑和执着,这些都可能阻碍人们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当一个人...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怎样解释?
意思是因为心中不受物欲牵挂妨碍,便不会有怖畏,可远离那些不安定、不真实的妄想,达到解脱。"挂碍",的"挂"即牵挂。"碍"即妨碍。意谓由于物欲牵挂妨碍,所以不得自在。"恐怖",即惊恐怖畏的意思,心中惊慌,当然不得安乐。"颠倒",不平顺,不安定。"梦想",不符合真实的妄想,错乱之想。"究竟"...

心经里面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是什么意思?
以无所得故,心经中提到“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句话的含义是,因为心中没有牵挂和障碍,所以不会感到恐惧和害怕。这里的“挂碍”指的是内心的牵挂和障碍,如我执和法执,它们会导致烦恼和所知障,从而使心不清净,不自在,不解脱。而有了圆满的智慧,就能看清楚事实,心中无有障碍,不再有妄想...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_碍,无_碍故,无有恐怖”什么意思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_碍;无_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_。出自《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第三分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出自什么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什么事情你都不要执着,不要放在心上,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心生恐怖,远离胡思乱想,得到圆满无碍的佛果。

心经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心经》的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心中没有挂碍,就没有恐怖,心念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会被虚妄的事物所影响,从而达到佛的最高境界——涅盘。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什么意思?
1. 这句话的含义是,对于任何事物都不应该有任何牵挂和障碍,不要让过去的事情影响现在,也不要对未来的事情感到恐惧或焦虑。2. 远离那些不真实和幻想的想法,最终达到涅槃的境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提到,因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所以心中没有恐惧和颠倒的梦想。3. 《心经》的核心思想是,世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