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和民间文学是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如题所述

一、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二、神话和民间文学都是文学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在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比较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异同,完全可以通过比较神话和民间文学的途径来达到,因此神话和民间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三、近年来,对神话及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出现了一些代表性著作。在大学里甚至专门开课讲《神话及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这也为神话和民间文学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有力佐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05
当我们把民间文学命名为为“民间文学”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预先设定了一个“非民间”,这个非民间可能指“统治阶级”,也可能指“知识阶级”,而“民间文学”只是作为后者的“他者”被关注、研究和理解。
在中国学术整体版图中的“民间文学”的地位和命运其实从来没有摆脱这种“他者”的立场,这是一种相当于多妻制度下的小老婆、夫权制度下的女性、西方中心主义中的东方一样与生俱来的、无法摆脱的地位和命运,无论你如何弘扬它的价值,标榜它的意义,它都无法摆脱。——我们用来命名和意指事物的话语,就预先设定了我们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因此也就预设了这个事物的地位、命运和价值。
这种潜伏于命名之中的知识政治较之现实政治及其意识形态更隐秘、作用也更持久、更难以克制。
问题是,像炳善兄所说的那样,对民间文学的重新命名,比如说重新命名为“口头文学”是否可能?乍看起来,如今我们有了口头传统研究和口头程式理论这样的学科,学界同人对于“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日益重视,因此,从凸现民间文学的本位计,从突出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计,将“民间文学”重新命名为“口头文学”应该是不成问题,顺理成章的。
但是,仔细一想,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命名问题从来就不简单,正如对一个新生儿的命名牵扯到整个家族的谱系,对于一个学科的命名也牵扯整个学术的“政治版图”。
把民间文学重新命名为“口头文学”,就可以摆脱对于主流文学的依附性和他者地位,从而获得学科的独立性,但是,问题是,民间文学一旦不再作为与“主流”对立的“民间”而存在,民间文学一旦摆脱了对于主流文学的依附性,同时必定也就丧失了它与主流文学之间的“张力”,在汉语世界这样一个有着强大的书写传统的背景下,民间文学一旦没有了主流文学和文献传统这个庞然大物作为映衬,它的意义何在?离开了汉语书面文学的牵引,汉语口头文学如何界定自己的存在?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而在像汉语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语言传统中,没有了历史也就没有了身份,没有了立足之地。丧失了跟书面文学和文献传统之间的“张力”,民间文学或许终究会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在“生命无法承受之轻”中,化为天边一片轻飘飘的云彩;丧失了汉语书面文学这一个现成的广大版图作为背景或者“坐标系”,那些星散于地方的汉语方言口头文学将只是些漂浮游荡的碎片。
归根结底,语言作为“存在的家”,是一个民族人文学术的永远也无法超越、即使你想超越也无法超越的“宿命”或者“大限”,筹划一门人文学科的地位,包括民间文学学科,无法不考虑它所立足于其中的语言传统。
其实,在汉语世界中,从一开始,民间文学之引起学者(以及作家)的关注,就不是因为民间文学本身,民间文学之受人关注,成为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学术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因为民间文学是一个足资主流文学乃至文献传统“借镜”、“自观”和“自我救赎”的“他者”,民间文学从来就是作为书面文学和文献传统的补充、对照、根源或者希望而呈现于学术研究的视野的:只是人们首先站在了书写传统的高度上,他们才看到了民间文学。归根结底,民间文学的欣赏者和研究者,只能是以学术为业、以文献传统为依凭的“学者”,他们的屁股只能坐在主流的板凳上,屁股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决定对象对他的呈现样式。因为学者自始至终是坐在主流传统这条板凳上的,所以那些在这个传统之外的尚未被纳入这个传统的东西,就被作为“先进于礼乐”(孔子:“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的“民间”而呈现出来。“民间文学”一名,之所以在诸如“民众文学”、“民俗文学”、“人民的文学”、“口头文学”等众名中脱颖而出,被选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我想,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这个名字较之其他的名字的内涵和外延更清楚,不在于这个名字用来指称它所想指称的东西更周延、更准确,而是因为这个名字较之其他名字更好地体现了学者们对他们想言说的东西的“态度”,亦即那个东西对于他们的“意义”。【命名既关乎指称(reference),更关乎意义(sense)。丫鬟再漂亮,也只能叫“梅香”】
也就是说,在汉语传统中,民间文学只要想作为学术关注的对象、民间文学学科要在汉语学术中占据一席之地,关于民间文学的言说要成为在汉语学术界看来“有意思”的学术话语,而不想成为无人喝彩的自言自语,民间文学似乎就无法摆脱它“民间”的名号,民间文学就无法不作为知识共同体眼中的“他者”而存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神话和民间文学是比较文字的研究领域吗
1、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2、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3、比较文学主要研究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与差异,是跨民族和跨学科领域的文学研究。

神话和民间文化是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神话和民间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1、 神话的定义 A.神话是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感性的、 表象的认识, 是它们借助于想象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B . 表现了对自然力的敬畏、 崇拜和奇幻想象, 与宗教和神紧密联系;C .讲述神的故事, 反映太初时代的现实生活 ;D .口头流传...

神话和民间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吗
二、神话和民间文学都是文学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在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比较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异同,完全可以通过比较神话和民间文学的途径来达到,因此神话和民间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三、近年来,对神话及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出现了一些代表性著作。在大学里甚至专门开课讲《神话...

神话和民间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吗
综上所述,神话和民间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关于比较文学的著作有哪些
茅盾的《神话杂论》陈寅恪的《〈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朱光潜的《诗论》张汉良的《苏曼殊的〈碎簪记〉:爱的故事/言谈》杨周翰的《镜子和七巧板》周英雄的《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范存忠的《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季羡林的《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戈宝权的《中外文学因缘》...

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图书目录
等,揭示了西方学者在比较文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深入研究。通过这一目录,我们得以窥见中外比较文学的丰富面貌,以及它在跨文化对话、理论创新与文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著作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也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窗口,促进全球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比较文学中的主题研究有哪几个主题
2、人物母题研究 中西文学中的神话传说人物和文学作品人物多不胜数,但上升为母题象征的人物并不很多。 对这些具有母题性质、象征意义的文学或传说人物进行比较研究,是人物母题研究主要对象。 如西方的美狄亚、普罗米修斯、浮士德、阿巴公、奥赛罗,中国的诸葛亮、包公、愚公、登徒子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物属明显的母...

比较文学概论的目录
平行研究第三节 阐发研究第四节 接受研究第五节 中外比较研究中的方法论第四章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第一节 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第二节 文类学第三节 主题学第四节 媒介学第五节 形象学第六节 比较诗学第七节 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比较研究第五章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一节 文学和...

比较文学概论目录
5. 第四章: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领域 - 神话和民间文学:比较研究这两种文学形式的异同。 - 文类学:分类和比较文学的不同类别。 - 主题学:探索文学主题的跨文化比较。 - 媒介学:研究文学媒介的比较分析。 - 形象学:对文学形象的跨国界探讨。 - 比较诗学:诗歌的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学科,翻译文学,世界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