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其实断路器失灵保护基本原理是指线路发生故障是断路器能够及时切断故障电源的一种保护方式。

    故障相失灵的实现:按相对应的线路保护跳闸接点和失灵过流高定值都动作后,先经可整定的失灵跳本开关时间延时定值发三相跳闸命令跳本断路器,再经可整定的失灵跳相邻开关延时定值发失灵保护动作跳相邻断路器。

    非故障相失灵的实现: 由三相跳闸输入接点保持失灵过流高定值动作元件,并且失灵过流低定值动作元件连续动作,此时输出的动作逻辑先经可整定的失灵跳本开关时间延时定值发三相跳闸命令跳本断路器,再经可整定的失灵跳相邻开关延时定值发失灵保护动作跳相邻断路器。

    发变三跳起动失灵回路的实现: 由发、变三跳起动的失灵保护可分别经低功率因素、负序过流和零序过流三个辅助判据开放。三个辅助判据均可由整定控制字投退。输出的动作逻辑先经可整定的失灵跳本开关时间延时定值发三相跳闸命令跳本断路器,再经可整定的失灵跳相邻开关延时定值发失灵保护动作跳相邻断路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30
断路器失灵保护由启动元件、时间元件和出口回路组成。

所有连接到一组(或一段)母线上的元件的保护装置,当其出口继电器(如KCo1、KCo2)动作于跳开本身断路器的同时,也启动失灵保护中的公用时间继电器KT,此时,并不妨碍正常的切除故障。如果故障线路的断路器拒动时,如K点短路,KCO1动作后QF1拒动,则时间继电器KT延时动作,启动失灵保护的出口继电器KCO3,使连接到该组母线上的所有其他由电源的断路器(如QF2、QF3)跳闸,从而切除了K点的故障,起到了QF1据动时的后备作用。

由于断路器失灵保护要动作于跳开一组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而且在保护的接线上将所有断路器的操作回路都要连接在一起,因此,应注意提高失灵保护的可靠性,以防止误动而造成严重的事故。为提高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要求起动元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启动。

(1)故障元件的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后不返回。

(2)在故障保护元件的保护范围内短依然存在,即失灵判别元件启动。当母线上连接元件较多时,失灵判别元件一般采用检查母线电压的低电压继电器,以确定故障仍未切除,其动作电压按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末端短路时保护应有足够的灵敏性来整定,当母线上连接元件较少或一套保护动作于几个断路器(如采用多角形接线时)以及采用单相合闸时,一般采用检查通过每个或每相断路器的故障电流的方式,作为判别拒动断路器之用,其动作电流在满足灵敏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大于负荷电流。由于断路器失灵保护的返回时间之和来整定即可,通常取0.3-0.5s。当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双母线时,延时可分两段,第一段以短时限动作于分段断路器或母线断路器,第二段再经一时限动作跳开有电源的出线断路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