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 高手请进

下边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某学校的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 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 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 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地,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什么鬼追着似的.
1,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试与《最后一课》相比较,想一想,为什么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课堂上的气氛和老师的情绪却如此相同呢
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从《最后一课》里找出韩麦尔先生 一反常态的表现,作个比较.
3,韩麦尔先生在最后节法语课,"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前全教给我们……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4如何 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变成了木头"这句话
5.捕捉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幸福的感受,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写一段话,突出“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这一中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78267.html最后一课>那篇文章

1.《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虽然作者不同,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和老师情绪的描写上却又有类似之处,是因为它们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尽管韩麦尔先生上的是“最后一课”,祁瑞宣老师上的是开学的第一课,但课堂气氛都是“肃静”、庄重,任务情绪都是同样的机动、悲愤。

2.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往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韩麦尔先生也有一反常态的表现,在教堂钟声敲了十二下,普鲁士士兵收操的号声响了以后,他的坚持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勇气似乎像泄气的皮球一样,全部泄完了,他变得脸色苍白,全身无力,头靠着墙,连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韩麦尔先生也和祁瑞宣老师一样也被亡国的痛苦和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弄得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3.答: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韩麦尔先生也有一反常态的表现,在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普鲁士兵收操的号声响了以后,他坚持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勇气似乎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全部泄完了,他变的脸色惨白,全身无力,头靠着墙,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韩麦尔先生和祁瑞宣老师一样被亡国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悲愤弄的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4.答:这句话表现了当时学生一动不动,一片愕然的情形,生动的反映了他们内心极大的悲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9
课堂气氛和老师情绪的描写上却又有类似之处,是因为它们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尽管韩麦尔先生上的是“最后一课”,祁瑞宣老师上的是开学的第一课,但课堂气氛都是“肃静”、庄重,任务情绪都是同样的机动、悲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