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生命的本性如何去知道呢?这靠知识,在哲学里头。我们晓得文化里有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在唯心、唯物之外,还有一个学问很大,在中国佛学叫唯识。人为什么有知觉,情绪思想,他们是怎么来的?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
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彻底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般用于修行人开悟之后的境界。
佛教认为,众生的真心因被贪嗔痴等烦恼障碍,而无法显现,现在当家作主的是妄心,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修行,就能让本有的真心显露,发挥无穷的妙用,从而离苦得乐。
这个就叫“明心”。“性”是指自性,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佛性。“见性”的意思和“明心”差不多,真心明明了了,自然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不过是换了个名称而重复宣说。
扩展资料:
佛教的观点:
1、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3、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4、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子。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明心见性的意思
佛家的明心见性是什么?什么是心?什么又是性?又怎么识自本心见自本...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心的真实性质是怎么样的呢,还是佛教的词解释吧,先哲的总结很经典,心的真性就是静寂而不动的,“妙湛常明”,无善无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充满宇宙而无处不在。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太玄虚了,是在扯淡。对世间常人来说,可能会这么认为。有此念之...
明心见性什么意思
明心见性是一个充满深意的佛教概念,意指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觉悟,从而洞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明确答案:明心见性是指通过内心修行,实现灵魂的觉醒,最终悟得生命真义的过程。详细解释:1. 明心的含义:“明心”指的是清洗内心的杂念和烦恼。通过修行和悟道,使人心灵清...
明心见性的解释
明心见性的解释(1).佛教语。谓屏弃 世俗 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 迷失 了的本性(即佛性)。 《元史·仁宗纪三》 :“ 仁宗 天性慈孝,聪明恭俭, 通达 儒术, 妙悟 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西游记》 第八十回:“却说 三藏 坐在林中,明心见性,...
何谓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 释 义 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禅宗的思维或成佛方式。自南北朝时竺道生首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说,佛性便被从神圣的彼岸拉回到每个人的心里。因此,慧能说,“佛向心头做,莫向心外求”。所谓“明心见性”,就是...
什么是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意思是心:思想感情。性:本性。原为佛教用语,指清除世俗杂念,大彻大悟,尽显人的本性。后泛指领悟人生,了解人生的真谛。
明心见性的意思
明心见性的意思如下: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出处:《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出处:《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明心见性,是佛教中的重要修行境界和悟道体验。明心,即是指明晰内心的真实状态,包括清除杂念,洞悉心性的本质。这里的“心”常常指的是人的本心、真心,它远离一切妄想和执念,恢复其原本的清净状态。明心的过程需要修行者通过禅修等方式去体悟和实践。通过这一步骤,修行者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
什么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顿悟,悟到自己这念心、悟到觉性、悟到人人都有佛性、悟到人人都能成佛。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
明心见性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无 【释义】:1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读音】:ming xīn jian xing 【例句】: 1.以灵为戒、明心见性;调整您的七魄,这是修行。 2.其油画作品「成住坏空」、「明心见性」、「永恒光明」「释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