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把酒问月赏析及相关内容

急!

  标题】:把酒问月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言古体诗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含义: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世间则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今晚月华如练人却千里,小女也只是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希望自己能够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如此而已。
  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②。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③!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⑤。
  ① 题下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② 丹阙,朱红色的宫门。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③ 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隐没。
  ④ 白兔捣药,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
  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⑤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20673.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5
——李白《把酒问月》赏析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本诗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咏月抒怀,感叹明月常在,而人生却如此短暂,从多层次多角度塑造了一个孤高而神秘的明月形象,从而展示了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表现了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一轮圆月揭开神秘的面纱,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发出清澈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亭台楼阁。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类世代更替,逝者如斯,然而明月则亘古不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诗人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明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第2个回答  2009-03-26
——李白《把酒问月》赏析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本诗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咏月抒怀,感叹明月常在,而人生却如此短暂,从多层次多角度塑造了一个孤高而神秘的明月形象,从而展示了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表现了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一轮圆月揭开神秘的面纱,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发出清澈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亭台楼阁。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类世代更替,逝者如斯,然而明月则亘古不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诗人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明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本诗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咏月抒怀,感叹明月常在,而人生却如此短暂,从多层次多角度塑造了一个孤高而神秘的明月形象,从而展示了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表现了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第3个回答  2009-03-26
中秋的月最美。古铜色。又圆又大又近。看时,呼吸也不必有了。可我知道,就算我不再呼吸,这样的月光也是见不到了。城市不为赏月而存在。朋友说凤凰的月才叫月,我却怀疑,即便是凤凰,还会有以往那么美的月吗?与期求证,不如怀念。回忆中月仍是美的,如我见它之时。
月的美丽不必在月本身。见月之人,咏月之人,为月而痴而喜者,月自为之而美。翻开《李太白集》,其中“月”字不知凡几。诗人眼中,月色如何?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轻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月光幽幽,思绪悠悠。“清泉”、“疏松”、“寒月”、“轻波”、“流光”五景,喜其自然协调浑然一体。孟浩然《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云:“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清泉映疏松”,此句不唯写泉与松,月光也在其中。有月在天,方可知泉“清”、松“疏”,方有一个“映”字。“不知几千古”,此句不唯写出诗人思绪万千,亦写出诗人独立的身姿。亦可想见诗人之非常人,方有念及“千古”之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寒月摇轻波,流光入窗户。”目光由远及近,由外及于内,由风景转入心境。薛逢《长安夜雨》云:“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与此类。钱起《裴迪南门秋夜对月》云:“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则是由近至远了。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情因月起,意由情发。诗意满怀,故为“长吟”。然有佳作岂可无人欣赏、倾听?故思知音之意甚深。《长相思》云:“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送纪秀才游越》云:“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对月思人,自然之事。李白行呤天下,知交亦满天下,处处相知却也是处处别离,思念于是则多。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怀君而终不得见君,意兴阑珊,愁苦渐来。《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云:“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马戴《楚江怀古》云:“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柳永《蝶恋花》云:“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参考资料:http://fenggu.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Q2H6MV0&dname=K4H7MV0&xpos=26
第4个回答  2009-03-26
本诗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咏月抒怀,感叹明月常在,而人生却如此短暂,从多层次多角度塑造了一个孤高而神秘的明月形象,从而展示了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表现了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