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务必要记的历史知识(100分!)

请问各位,初中有哪些历史知识,是一定要记的,“相当重要”的!
能帮我归纳吗?
谢谢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搞笑版

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共工说:我撞;
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
夸父说:我追;
后羿说:我射;
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球!
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
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
干将说:我铸;
专诸说:我舞;
荆柯说:我刺;
赢政一躲:没刺着……
始皇说:我修;
姜女说:我哭;
陈胜说:有种;
项羽说:我举;
刘邦说:我斩;
秦亡了……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无为;
庄子说:我逍遥;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张良说:我出谋划策;
韩信说:我统帅三军;
萧何说:无运筹帷幄;
高祖说:老婆,怎么办;
吕后说:全喀嚓了。
文景说:我治;
武帝说:我兴;
光武说:我中兴;
献帝说:我说了不算。
张骞说:我通;
班超说:我也通;
苏武说:通个屁!
卫青说:我打;
霍去病说:我也打;
李广说:我还打;
昭君嫣然晕笑,遂天下太平。
董卓说:我势大;
吕布说:我人帅;
貂婵说:你们俩谁厉害。
董卓完蛋了。
曹操说:快帮我脱鞋迎老许;
刘备说:快给我牵驴来访诸葛;
孙权说:周郎自有妙计安天下;
周瑜说:加油,烧死老曹;
诸葛说:天下三分,人人有份;
司马昭说:向刘备同志学习;
晋开始了。
司马迁说:要想成功,不怕被宫;
班固说:我要出书;
司马相如说:一首赋稿费一千;
曹操说:抄家伙我要赋诗;
曹植说:命题作文有何难;
孔明说:我要写道动员令;
陶潜说你们累不累呀。
遂卷铺盖回家了。
朱温说:我同花顺;
萧道成说:我一条顺;
陈霸先说:重新洗牌……
杨广说:去扬州观花;
李渊说:消来公费旅游;
李世民说:魏征,你的意思;
李治说:老婆,你的意思;
武则天说:那还不如我说了算;
薛刚说:反了你了!
骆宾王说:鹅肥;
王勃说:情深;
李白说:酒美;
王维说:景幽;
孟浩然说:风流;
杜甫说:屋漏;
白居易说:抱想琵琶唱OK;
李商隐:我没话说了。
柴荣说:三武废费有我一份;
赵匡胤说:今年流行黄袍子
寇准说:带上瓶醋谈判去;
李刚说:保家卫国;
徽宗说:没保成;
钦宗说:我想回家;
金兀术说:没门……
赵构说:把姓岳的抓了;
岳飞说:我有何罪?
秦桧说:也许有……
陆游说:我要死了;
文天祥说:死得好,我为你喝彩!
完颜说:金大;
耶律说:辽大;
成吉思汗说:大你个球!
忽必烈说:亚欧大陆我说了算……
朱元璋说:高筑墙;
建文帝说:孙承祖业;
朱棣说:我找我爹;
严嵩说:清史留字;
崇祯说:袁崇焕,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
李自成说:歇会,找个小姐来;
吴三桂说:敢泡我老婆;
皇太极说:三桂是个好同志。
顺治说:爱江山更爱美人;
康熙说:江山好管儿子难教;
雍正说:说我狠,我就狠给你们看;
乾隆说:我爹是谁;
嘉庆说:和坤是我爹留给我的遗产……
施耐庵说:天罡盖地煞;
罗贯中说:曹刘震河腰;
吴承恩说:全盘西化;
曹雪芹说:读书人的事能算淫么;
蒲松龄说:我是另类我怕谁?
林则徐说:我销;
洪秀全说:我反;
康有为说:我变;
孙中山说:看我的。
慈禧说:木偶戏你当好演呀;
李连英说:有奴才伺候;
李鸿章说:九亿白银,小意思;
袁世凯说:窃国者为诸候?
蒋介石说:倭寇未灭何以为家
毛泽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剩下的我只有中国近现代史下半部分的总结了
1国共十年对峙:
一、 工农武装割据
1 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纠左、总方针、秋收起义
(2)起义:
A南昌起义:特点-沿用国民党旗帜
功绩-中共第一只部队
B秋收起义:特点-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湘赣边-修水、铜鼓、安源-长沙-
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冈山
C广州起义:特点:建立苏维埃政权
损失:张太雷牺牲
(3)意义:A中国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开创新局面
C揭开转入农村序幕
2 井冈星火 (1)井冈山根据地:A三大斗争:
a游击政策
b土地革命
c工农政权
§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a工农革命军
b南昌起义部分部队
c湘南农民武装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毛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结合”典范
3 星火燎原 (1)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央――最大、最巩固、朱毛
左右江根据地――邓小平
(2)红军发展到十多万人
4“围剿”与反“围剿”:(1)时间:1930年底~1931年秋
(2)军事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
(2) 认识:毛军事思想重要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重大发展。
5巩固政权 (1)政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A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B影响:形成两权并立
(2)土地革命:
A必要性:土地问题是国民革命的关键
B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义务
C路线:对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核心: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认识:实质:变革生产关系
最大作用: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3)经济:A把农业放在首位
B兴办军需、民用工业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建设提供经验
二、中日矛盾激化
1 日本侵华:
(1)原因:A独霸中国-根因
B实行“大陆政策”和“东方会议”
C摆脱经济危机-直接原因
D客观条件:a英法美――经济调整和绥靖政策
b德意――欧、非扩张
c蒋介石――全力打内战
(2)侵华:A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伪满建立
B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暂驻上海特权
C华北事变:a《何梅协定》
B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第二个伪满
(3)影响: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2 蒋介石:
(1) 对外:A政策: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B活动:a下令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入关内
b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c签订《何梅协定》
(2) 对内:A政策:反共反人民
B活动:a“围剿”红军:第四、五次“围剿”
对长征红军进行尾追堵截
逼张杨“剿共”
b镇压抗日民主运动:镇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镇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c镇压学生运动—— 一二•九运动
PS:错误根源:将国内阶级矛盾(意识形态矛盾)置于民族矛盾之上
3 国民党爱国官兵:
(1) 分化原因:A民族矛盾激化
B蒋反动政策
C抗日民主运动影响
(2) 分化:A冯玉祥与吉鸿昌合作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多伦大捷
B蔡廷锴、李济深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日停战协定》
C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联共抗日(高潮)
4 民主人士:
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任主席,李济深任副主席
5 中共:
(1) 反蒋抗日:A“九•一八”,发表宣言——反对日本侵占东三省
B建立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主力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进行了第四、五次反围剿
E长征——战略大转移——陕北
(2) 逼蒋抗日:A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a 《八一宣言》
b 瓦窑堡会议
c 毛泽东报告
B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抓主要矛盾,实事求是,中共宗旨和性质决定
三 1931年至1937年中国历史发展基本特征:
1 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 在对日本侵华问题上,美英由纵容到遏制
3 中国革命重心因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红军长征,由赣南闽西转移到陕北
4 中共逐渐走向成熟,已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5 中共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6 爱国志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反对蒋妥协投降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7 蒋介石从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再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全面抗战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原因:(1)根因:中日矛盾尖锐化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日本侵华日益威胁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
(3) 日本侵华活动日益加深与英美矛盾
2 过程:(1)初步形成:A 九•一八、一•二九、华北事变
B 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正式形成:A 七七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红军改编:西北主力-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
D标志: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9
3 特点:国共两党党外合作
(1) 形成了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2) 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军队、地盘
(3) 中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路线:
A洛川会议召开——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B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C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D针对国民党反共高潮进行坚决回击
E加强根据地建设
F朱、毛命令人民军队大举反击
4矛盾斗争:
(1) 根源:国共两党阶级属性不同
(2) 反映:A两个政权、军队、战场、抗日路线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反共方针
C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定点:皖南事变
D中共提出“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5最大成果:抗战胜利
6最终破裂:原因:根: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反共反人民政策
合作目的已经达到,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标志:1947年春,蒋关闭和谈之门
二 两个战场:
1 两种抗战路线:
(1)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初期,面对日军大举进攻,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积极抗日。但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主张由军队和政府抗日。这种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战场丧师失地,大半个中国陷落
(2) 共产党侧面战场:采取坚持抗战,拒绝投降政策,洛川会议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深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形势蓬勃发展。
(3) 本质区别:是否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抗战
(4) 造成区别地根源:两党阶级利益不同
2 两个战场关系:
(1)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驱除日寇。
(2)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积极地抗战,就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到来。
(3) 在相持阶段,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战略反攻阶段野不可能迅速到来。
(4)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民族革命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三 日本调整侵华方针:
1 原因:(1)相持阶段到来
(3) 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
2 调整:
(1)对国:A政治诱降为主
B军事进攻为辅
(2) 对共:A集中兵力军事进攻
B 敌后根据地大扫荡
(4) 沦陷区:经济掠夺、殖民统治
3 实质:日本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不变,执行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4 影响:
(1)对国:A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南京伪“国民政府”
B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对共:处境更加艰难:日、伪、蒋三方——加强根据地建设 (3)日帝:A对国——枣宜、豫湘桂战役
B对共——“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四 日军侵华线索
1 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实施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
2 相继攻占平津、上海、太原、南京、徐州、广州、武汉
3 调整侵华方针:重蒋——轻蒋
轻共——重共
灭亡中国
4 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5 对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6豫湘桂战役和大陆交通线战役
五 中共情况:
1 防御阶段:
(1)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 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人民战争路线
(3) 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4) 平型关大捷是首次胜利
(5) 《论持久战》
2 相持阶段:
(1) 抗战:
A领导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B百团大战
C反“扫荡”斗争: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2) 维护统一战线
A“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B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
C对皖南事变:重建新四军,,坚持抗战,揭露蒋阴谋
(3) 建设根据地:
A政权:“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
B经济: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C思想:延安整风——肃左反右
内容:反主观主义~即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4) 七大:
A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B内容:毛——《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国家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全党空前团结§最重要
C意义:为争取“两个胜利”准备条件。
3反攻阶段
4 综上:中共政策调整:
(1) 政权: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权
(2) 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双减双交
(3) 军队: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
(4) 对蒋:推翻~承认
§主矛变化
六 国民党情况:

1准备抗战,自卫抵抗+
2 国共合作,组织四大会战
3政策反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反共高潮,两次会战
§既要投降,又进行抵抗;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阶级属性
解放战争
一 线索:
1宏观:
(1)国共关于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
(2)这种较量经历了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两大阶段
2微观:
(1) 国民党:
A政治专制独裁,陷于孤立
B经济崩溃,危机加深
C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D外交卖国求援
E必然覆亡
(2) 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
(3)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 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
1 时局:
(1)主要矛盾变化:中日民族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
(2)美国对华政策:扶蒋反共——美全球战略组成部分
(3)蒋介石反动政策方针:独裁内战
(4)中共政策:和平、民主、独立、统一、团结
2 斗争:
(1) 重庆谈判:A国共目的、政策不同
B成果:国民党被迫接受了和平建国方案,《双十协定》有利于人民
C局限:人民军队和政权问题未达成协议
D意义:中共取得政治成功
(2) 重庆政协:A依据:《双十协定》规定
B代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民主派——民资阶级,共产党——广大人民利益
C焦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人民军队和政权合法化问题的延续
D政治决议——有利于人民
E结果:国民党撕毁协议
三 人民解放战争分期:(1946.6~1949.9)
1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内线作战
2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内、外线作战
3 决战:1948.9~1949.1,消灭敌人主力
4 和谈:1949.1~1949.4,北平谈判
5 渡江作战:推翻国民政府
6 解放全国:
四 解放战争发展过程:
1 全面内战爆发:
(1) 原因:根本原因:国民党反共反人民本质
直接原因:国民党完成内战准备,准备武力统一
(2) 标志:19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晋冀鲁豫、山东、晋绥根据地
(3) 初期:国民党占有经济、军事优势,共产党拥有政治优势
(4) 粉碎全面进攻:条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制定正确军事方针- 战术上重视
表现:八个月作战,歼敌70万
(5) 粉碎重点进攻:地点:山东和中原
陕北: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相继取得四个战役胜利;歼敌3万
山东:孟良崮大捷,歼敌3万
2 发展:
(1) 战略反攻:南线: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鄂豫皖
陈谢大军豫陕鄂
陈粟大军豫皖苏
其他解放区:华北——石家庄,西北——延安,
(2) 战略决战:条件:敌: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数量下降;打内战,不得民心
我:军队数量增加;装备改善;解放区土地革命完成;国统区反蒋第二条战线
胜利:1948.9~1949.1 辽沈、淮海、平津——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3 胜利:
(1) 七届二中全会:背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召开:1949春,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转移
发展经济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促进革命胜利的方针
新中国基本政策
总任务:两个转变
三个告诫
作用:解决了革命过渡问题————联系党建
(2) 北平谈判:目的:国民党:蒋-元旦求和声明-缓兵之计;李-划江而治
共产党: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苦难
首席代表:周恩来、张治中
成果:《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结果:蒋拒绝签字
(3) 渡江战役:战线:东至江阴,西至湖口
时间:1949.4.21~23
作用:推翻国民政府
(4) 胜利因素:中共:五点~领导,思想,军队,统战,群众支持
国民党:政治失民心,军气不扬,腐败,美援断、蒋桂裂
结论:走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历史的选择
五 国统区与解放区不同发展状况
1 国统区危机:
(1) 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2) 政治:
A伪制宪国大遭到广泛抵制
B 国共关系破裂,标志:撤销驻扎南京、上海、重庆中共代表团
C 制造一系列惨案
D 中共领导反蒋第二条战线
(3) 经济崩溃
(4) 外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2 解放区发展:
(1) 土地革命胜利完成:原因:
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
成果:
作用:促进解放战争发展
(2) 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ps:重庆谈判于北平谈判共同点:
1. 都是国民党提出的
2. 都是国民党接和谈之名,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3. 主动权都在共产党手中
4. 和谈期间,共产党都作了两手准备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
一. 中国的建立和巩固:
1. 条件:
(1) 前提: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国民政府统治推翻
(2) 方针: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
(3) 人心:广大人民用户中共建立新中国
2. 建国:新政协.
(1) 中心议题:讨论建国
(2) 决议:《共同纲领》
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决定了首都、国旗
(3) 性质: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3. 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会
(1) 国家领导宣誓就职
(2) 任命政务院总理和外长
(3)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4. 开国大典
5. 历史意义
6.巩固政权

O(∩_∩)O~呵呵
但愿能够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2
我只有中国近现代史下半部分的总结了
1国共十年对峙:
一、 工农武装割据
1 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纠左、总方针、秋收起义
(2)起义:
A南昌起义:特点-沿用国民党旗帜
功绩-中共第一只部队
B秋收起义:特点-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湘赣边-修水、铜鼓、安源-长沙-
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冈山
C广州起义:特点:建立苏维埃政权
损失:张太雷牺牲
(3)意义:A中国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开创新局面
C揭开转入农村序幕
2 井冈星火 (1)井冈山根据地:A三大斗争:
a游击政策
b土地革命
c工农政权
§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a工农革命军
b南昌起义部分部队
c湘南农民武装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毛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结合”典范
3 星火燎原 (1)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央――最大、最巩固、朱毛
左右江根据地――邓小平
(2)红军发展到十多万人
4“围剿”与反“围剿”:(1)时间:1930年底~1931年秋
(2)军事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
(2) 认识:毛军事思想重要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重大发展。
5巩固政权 (1)政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A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B影响:形成两权并立
(2)土地革命:
A必要性:土地问题是国民革命的关键
B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义务
C路线:对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核心: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认识:实质:变革生产关系
最大作用: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3)经济:A把农业放在首位
B兴办军需、民用工业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建设提供经验
二、中日矛盾激化
1 日本侵华:
(1)原因:A独霸中国-根因
B实行“大陆政策”和“东方会议”
C摆脱经济危机-直接原因
D客观条件:a英法美――经济调整和绥靖政策
b德意――欧、非扩张
c蒋介石――全力打内战
(2)侵华:A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伪满建立
B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暂驻上海特权
C华北事变:a《何梅协定》
B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第二个伪满
(3)影响: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2 蒋介石:
(1) 对外:A政策: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B活动:a下令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入关内
b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c签订《何梅协定》
(2) 对内:A政策:反共反人民
B活动:a“围剿”红军:第四、五次“围剿”
对长征红军进行尾追堵截
逼张杨“剿共”
b镇压抗日民主运动:镇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镇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c镇压学生运动—— 一二•九运动
PS:错误根源:将国内阶级矛盾(意识形态矛盾)置于民族矛盾之上
3 国民党爱国官兵:
(1) 分化原因:A民族矛盾激化
B蒋反动政策
C抗日民主运动影响
(2) 分化:A冯玉祥与吉鸿昌合作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多伦大捷
B蔡廷锴、李济深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日停战协定》
C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联共抗日(高潮)
4 民主人士:
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任主席,李济深任副主席
5 中共:
(1) 反蒋抗日:A“九•一八”,发表宣言——反对日本侵占东三省
B建立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主力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进行了第四、五次反围剿
E长征——战略大转移——陕北
(2) 逼蒋抗日:A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a 《八一宣言》
b 瓦窑堡会议
c 毛泽东报告
B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抓主要矛盾,实事求是,中共宗旨和性质决定
三 1931年至1937年中国历史发展基本特征:
1 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 在对日本侵华问题上,美英由纵容到遏制
3 中国革命重心因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红军长征,由赣南闽西转移到陕北
4 中共逐渐走向成熟,已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5 中共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6 爱国志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反对蒋妥协投降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7 蒋介石从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再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全面抗战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原因:(1)根因:中日矛盾尖锐化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日本侵华日益威胁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
(3) 日本侵华活动日益加深与英美矛盾
2 过程:(1)初步形成:A 九•一八、一•二九、华北事变
B 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正式形成:A 七七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红军改编:西北主力-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
D标志: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9
3 特点:国共两党党外合作
(1) 形成了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2) 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军队、地盘
(3) 中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路线:
A洛川会议召开——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B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C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D针对国民党反共高潮进行坚决回击
E加强根据地建设
F朱、毛命令人民军队大举反击
4矛盾斗争:
(1) 根源:国共两党阶级属性不同
(2) 反映:A两个政权、军队、战场、抗日路线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反共方针
C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定点:皖南事变
D中共提出“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5最大成果:抗战胜利
6最终破裂:原因:根: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反共反人民政策
合作目的已经达到,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标志:1947年春,蒋关闭和谈之门
二 两个战场:
1 两种抗战路线:
(1)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初期,面对日军大举进攻,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积极抗日。但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主张由军队和政府抗日。这种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战场丧师失地,大半个中国陷落
(2) 共产党侧面战场:采取坚持抗战,拒绝投降政策,洛川会议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深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形势蓬勃发展。
(3) 本质区别:是否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抗战
(4) 造成区别地根源:两党阶级利益不同
2 两个战场关系:
(1)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驱除日寇。
(2)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积极地抗战,就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到来。
(3) 在相持阶段,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战略反攻阶段野不可能迅速到来。
(4)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民族革命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三 日本调整侵华方针:
1 原因:(1)相持阶段到来
(3) 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
2 调整:
(1)对国:A政治诱降为主
B军事进攻为辅
(2) 对共:A集中兵力军事进攻
B 敌后根据地大扫荡
(4) 沦陷区:经济掠夺、殖民统治
3 实质:日本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不变,执行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4 影响:
(1)对国:A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南京伪“国民政府”
B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对共:处境更加艰难:日、伪、蒋三方——加强根据地建设 (3)日帝:A对国——枣宜、豫湘桂战役
B对共——“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四 日军侵华线索
1 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实施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
2 相继攻占平津、上海、太原、南京、徐州、广州、武汉
3 调整侵华方针:重蒋——轻蒋
轻共——重共
灭亡中国
4 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5 对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6豫湘桂战役和大陆交通线战役
五 中共情况:
1 防御阶段:
(1)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 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人民战争路线
(3) 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4) 平型关大捷是首次胜利
(5) 《论持久战》
2 相持阶段:
(1) 抗战:
A领导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B百团大战
C反“扫荡”斗争: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2) 维护统一战线
A“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B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
C对皖南事变:重建新四军,,坚持抗战,揭露蒋阴谋
(3) 建设根据地:
A政权:“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
B经济: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C思想:延安整风——肃左反右
内容:反主观主义~即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4) 七大:
A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B内容:毛——《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国家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全党空前团结§最重要
C意义:为争取“两个胜利”准备条件。
3反攻阶段
4 综上:中共政策调整:
(1) 政权: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权
(2) 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双减双交
(3) 军队: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
(4) 对蒋:推翻~承认
§主矛变化
六 国民党情况:

1准备抗战,自卫抵抗+
2 国共合作,组织四大会战
3政策反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反共高潮,两次会战
§既要投降,又进行抵抗;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阶级属性
解放战争
一 线索:
1宏观:
(1)国共关于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
(2)这种较量经历了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两大阶段
2微观:
(1) 国民党:
A政治专制独裁,陷于孤立
B经济崩溃,危机加深
C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D外交卖国求援
E必然覆亡
(2) 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
(3)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 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
1 时局:
(1)主要矛盾变化:中日民族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
(2)美国对华政策:扶蒋反共——美全球战略组成部分
(3)蒋介石反动政策方针:独裁内战
(4)中共政策:和平、民主、独立、统一、团结
2 斗争:
(1) 重庆谈判:A国共目的、政策不同
B成果:国民党被迫接受了和平建国方案,《双十协定》有利于人民
C局限:人民军队和政权问题未达成协议
D意义:中共取得政治成功
(2) 重庆政协:A依据:《双十协定》规定
B代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民主派——民资阶级,共产党——广大人民利益
C焦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人民军队和政权合法化问题的延续
D政治决议——有利于人民
E结果:国民党撕毁协议
三 人民解放战争分期:(1946.6~1949.9)
1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内线作战
2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内、外线作战
3 决战:1948.9~1949.1,消灭敌人主力
4 和谈:1949.1~1949.4,北平谈判
5 渡江作战:推翻国民政府
6 解放全国:
四 解放战争发展过程:
1 全面内战爆发:
(1) 原因:根本原因:国民党反共反人民本质
直接原因:国民党完成内战准备,准备武力统一
(2) 标志:19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晋冀鲁豫、山东、晋绥根据地
(3) 初期:国民党占有经济、军事优势,共产党拥有政治优势
(4) 粉碎全面进攻:条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制定正确军事方针- 战术上重视
表现:八个月作战,歼敌70万
(5) 粉碎重点进攻:地点:山东和中原
陕北: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相继取得四个战役胜利;歼敌3万
山东:孟良崮大捷,歼敌3万
2 发展:
(1) 战略反攻:南线: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鄂豫皖
陈谢大军豫陕鄂
陈粟大军豫皖苏
其他解放区:华北——石家庄,西北——延安,
(2) 战略决战:条件:敌: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数量下降;打内战,不得民心
我:军队数量增加;装备改善;解放区土地革命完成;国统区反蒋第二条战线
胜利:1948.9~1949.1 辽沈、淮海、平津——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3 胜利:
(1) 七届二中全会:背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召开:1949春,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转移
发展经济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促进革命胜利的方针
新中国基本政策
总任务:两个转变
三个告诫
作用:解决了革命过渡问题————联系党建
(2) 北平谈判:目的:国民党:蒋-元旦求和声明-缓兵之计;李-划江而治
共产党: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苦难
首席代表:周恩来、张治中
成果:《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结果:蒋拒绝签字
(3) 渡江战役:战线:东至江阴,西至湖口
时间:1949.4.21~23
作用:推翻国民政府
(4) 胜利因素:中共:五点~领导,思想,军队,统战,群众支持
国民党:政治失民心,军气不扬,腐败,美援断、蒋桂裂
结论:走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历史的选择
五 国统区与解放区不同发展状况
1 国统区危机:
(1) 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2) 政治:
A伪制宪国大遭到广泛抵制
B 国共关系破裂,标志:撤销驻扎南京、上海、重庆中共代表团
C 制造一系列惨案
D 中共领导反蒋第二条战线
(3) 经济崩溃
(4) 外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2 解放区发展:
(1) 土地革命胜利完成:原因:
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
成果:
作用:促进解放战争发展
(2) 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ps:重庆谈判于北平谈判共同点:
1. 都是国民党提出的
2. 都是国民党接和谈之名,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3. 主动权都在共产党手中
4. 和谈期间,共产党都作了两手准备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
一. 中国的建立和巩固:
1. 条件:
(1) 前提: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国民政府统治推翻
(2) 方针: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
(3) 人心:广大人民用户中共建立新中国
2. 建国:新政协.
(1) 中心议题:讨论建国
(2) 决议:《共同纲领》
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决定了首都、国旗
(3) 性质: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3. 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会
(1) 国家领导宣誓就职
(2) 任命政务院总理和外长
(3)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4. 开国大典
5. 历史意义
6.巩固政权
第2个回答  2009-04-12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第3个回答  2009-04-1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封建王朝阶段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终结封建主义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公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然后记住最基础的朝代顺序吧,还有比较有名的皇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生平,简单的就可以了,毕竟初中生!
建议买本上下五千年来看,简史,但也能增长不少历史知识!
第4个回答  2009-04-12
第1 是肯定是咯
上课认真2.下课多看看书 3. 不懂的可以问老师 ,同学,有以上几点不讲是 100分 90分不是问题

初中务必要记的历史知识(100分!)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轻松记住所有历史难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三学生赶紧记下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3、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4、“为人所占有而做奴隶的人都应有那时(...

初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知识点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4.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初中历史知识点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 措施 和作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必备历史知识点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1)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在初二年级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 总结 。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初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八年级 上册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2):“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历史常识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哪些?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归有: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9: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3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虽然英勇奋战一年,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2、红军长征过程:1934.10,党中央、中央红军八万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