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反复看一本书?

如题所述

没有应该不应该,不懂的书就应该反复看。

有人说真正读懂一本书,是将这本书越读越厚。还有人说真正读懂一本书,是将这本书越读越薄。

这两句话是有两个不同的大家说出来的。这是他们两个人说的话都是对的,因为你真正读懂这本书了,就会将书中隐藏的韵味读出来,书中读懂的知识越多,这本书读得也越厚。

当你真正读懂一本书的时候,你闭着眼睛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框架构造出来,大的框架包含着小的框架,把它们其中的精华浓缩出来,这本书便越读越薄了。

我就无数次反复的读一本书,我们读书的原因是什么?是想从书中吸取一些知识来丰富我们自己内心,而不是出去的时候告诉别人我读过多少本书。所以书读的多,读的少是没有意义的,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知半解,就把它扔在一边的时候,跟没有读这本书又有什么分别呢?

不要说那些意味很深重的书了,有时候我读一本书的时候,这本书很长,我看了后面便会忘记,前面我都会反反复复读好几遍。就像盗墓笔记,它光正文一共就有九本书,谁又能记得特别清楚呢?所以我会一遍又一遍的看,直到把它记得清清楚楚的。

读懂一本书,比读过十本书更为重要。书的意义就是要我们学会其中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学会的话,就是看了成千本上万本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关于该不该反复看着一本书的问题还是在于你自己,如果你觉得真的读懂他了,读透它了一遍就可以过,如果你觉得没有读懂,没有读透,那翻过来从头看一遍,也许你会领略到和第一遍不一样的感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这是忘了。反正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古话。但是,这是谁说的呢?这句话一定是在一本书里出来的,所以说,反复的读一本书,是有必要的,就像我一样,一句我知道的话但我却不知道这谁说的,这不就很尴尬。如果我多读几遍这本书,我不就会对这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很深的印象。然后不就知道这句话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了吗?

        也许你会说,这些东西嘛,问度娘不就好了吗?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度娘事你什么时候都能问的吗?如果是我这种再给你回答问题了,刚好不知道想引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了,出自哪,有着怎样的背景……好,我问度娘。这没关系,因为我并不是很着急,而且呢我也不需要考虑我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周围又没有人,不需要考虑他们怎么想我。就算这些都不算,网络嘛,你没网的情况下,你拿什么问呢?所以还是反复的多读几遍书,加深下这个东西的印象来的实在。

         刚才我们说了多读几遍书对于记忆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说下多读几遍书对于理解的重要性。对,就我之前说的那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不是?你是不是以为我说这句话就是简单的为了引出多读书对于记忆的影响。不,重点是反复读一本书对于内容的理解的影响。

         随便的说本书,《西游记》启蒙读物对吧,毕竟暑假电视台不是播还珠格格就是西游记……就算你没有读过原著,电视剧、动画片总是看过的。小时候呢,你还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朦胧和童真,所以说你在看这个东西的时候会问爸爸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呀。上学后呢,你也是保持着一个相对简单的心思,别和我说你是大学生你就很成熟了,实话你经历的还远远不够。这时候,你开始觉得唐僧师徒也不完全是好的。师父太过仁慈,多少次因为他使得大家陷入危险;猴子、八戒还有沙僧太鲁莽了,很多没有多大罪恶的小妖因他们而死。你工作后,你对这个一定又会有不同的理解,官官相护,钱权交易……各种的肮脏龌龊的东西。你都会感觉和西游记里面的东西很相似。

         总之,每一本书都有着她自己的生命,像女孩子一样,总会给你不同的惊喜。

第2个回答  2017-09-25

我觉得应该,因为有的书我们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和第二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很不一样的,有的书它需要经过更多次的琢磨它才能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道理。

我前几天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解忧杂货店》,我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因为每天晚上都会给自己一个固定的页数,所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算是并不想看,也要逼着自己去完成,所以有的时候反而不能专注到书中的内容当中去。我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是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很快就忘了,而且也没有在书中发现一点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或者是写作方法,完全就是看了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故事,然后转眼就把它忘了。

后来我们宿舍有个女生问我借那本书看,她看完之后说作者是多么多么优秀,很了不起,在一本书中居然能够把里面呢所有的人物都串起来,而且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有它独自的一套做事方法和原则。所以她觉得这本书很好。

听了她的话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那样看书的行为很不好,于是我又把那本书重新看了一遍,不是把它当任务的那种看,而是让自己沉浸在故事当中,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用意,所以这一遍对我来说有了不一样的收获,让我明白了我舍友口中的作者的了不起,还从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对一本书看次数越多,就越能体会到一些不一样的,之前没有发现的财富,由此可见,反复的研究一本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3个回答  2017-09-25

我觉得应不应该反复看一本书的情况得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这本书有没有再次阅读的价值。你觉得当你再次看一本书,能不能够从书中学到新的东西、领悟新的东西。如果能够领悟更多新东西、学到更多东西,那么就可以尝试再看一遍,比如很多讲哲学道理的小说、故事等,还有比如自己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或者一本带有科普性质的书籍。我觉得这些书就能够通过重复阅读学到更多新的东西。而那些简简单单讲一些笑话或者新闻的书,就不用反复观看了,我觉得这种书第二次观看、能够汲取到的新东西就很少了。

第二个方面是实用性。你看的一本书究竟对你有没有用,如果有用,就可以反复观看。比如我当初学会计,三本会计从业资格的书我就看了好几遍,这个反复观看只能够汲取很少知识,很多知识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重要的是我需要把这些知道的知识都记在脑子里,所以不得不反复多看几遍。如果你也是在学某门重要课程,我也建议你反复观看它,这样子记得才会更牢。

第三个方面是喜好。如果你对那本书爱不释手、非常喜欢那本书的内容,那么你反复观看也没什么不好。一个人嘛,有自己喜欢的书,多看几遍并没有什么错。我有几本喜欢的小说就被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书都被我翻坏了几页,而我还是意犹未尽的。现在我还是会时不时的拿它们出来翻看,看看那些我喜欢的人物的故事。

我觉得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反复观看一本书的理由,因为这些理由,一本书是应该被反复观看的。

第4个回答  2017-09-25

  那要看你对这本书有多少好感了,读书就跟谈恋爱一样,有些人你看一眼就觉得很讨厌,有时候是没来由的,所以这种肯定不可能与你有过深的交往,也有些人你看一眼就终生难忘,所以千方百计想要得到,所以就需要你一遍遍去温习。

  读书也是一样,有些书浏览一遍,感受不到更深刻的内涵也就不想再去翻下一边,甚至看过一个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但是也有一些书,看过一遍让你印象深刻,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触,你会不自觉的想要再去看。

  一些中外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我想正是得益于作者深刻独到的见解,让每一位读者都从中有所感悟,并且每个人读过的感悟又是千差万别的,比如《红楼梦》,不仅有人会去一遍遍反复读,更是有人一生专注其中,所以才有了专门搞“红学”研究的这么一个群体。

  我记得我人生读过的第一部小说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从初一开始,那时候也许是精神世界太匮乏,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很多年过去,我一遍遍的重温,每一遍都不再是当初的感觉,但是每一遍又带给我不同的感悟,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书中的人物,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比如一开始喜欢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男主孙少平,喜欢热情洋溢青春活泼的田晓霞,但是后来却更加欣赏更有责任感的少安,和朴实坚强善良的秀莲。

  读一本好书犹如结交了很多有益的朋友,友情当然也需要时常的维系。所以,对于有意义的书,能够带给我们精神慰藉的书,很有反复重温的必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