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美术等级考试(B级)的笔试资料

大家帮帮忙,多找一点。 内容: 一、通识部分(80%) 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 (一)鉴赏基础: 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2.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3.了解透视、明暗、色彩等相关知识。4.了解平面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 (二)鉴赏内容: 1.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2.了解中国书法和篆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特点。3.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代表作品及其特点。4.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代表作品及其特点。5.了解现代媒体艺术的基本知识。 注:重点掌握的鉴赏内容以现行初中美术教材中的鉴赏内容为主。 二、专项部分(20%) 注:考生需掌握相对应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要求。 (二)西画 (西画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1.初步了解西方绘画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初步了解西方绘画的基本步骤、透视方法及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理解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方法。3. 初步了解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及色彩表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万事拜托了!我下个星期就要去考了!!!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西方绘画分为不同的类别。最常见的是按照实用工具和材料分,可以分为油画、水粉画、水彩画和版画等。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最重要的画种,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因其颜料用油调和得名。它既可以画在画布上,也可以画在木板上,还可以画在墙壁上。油画色彩丰富、浑厚,可反复涂改画面,具有较强的遮盖力和可塑性,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真实感。 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和粉质颜料而成的画,是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的一个画种,能兼具油画的浑厚与水彩画的明快两种特点。水粉颜料一般不透明,具有较强的遮盖力,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的艺术效果。 水彩画——产生于欧洲,在18世纪的英国曾盛极一时。水彩画用水调和颜料,水渗透在纸里淡化颜色,能够产生透明、润泽的艺术效果。干画法和湿画法是水彩画最重要的两种技法。(干画法:第一遍颜色干后,在上面继续涂颜色,没有水在上面的渗化效果,比较简单。 湿画法:第一遍颜色未干时,再涂另一种颜色,或与另一种颜色相接,可表现湿润和过渡色彩效果。) 版画——用刻刀或者笔,在特定的木板、石板或者铜板上绘画,借用药水的腐蚀作用在板上留下痕迹,然后通过油墨印刷的方式来创作的绘画就是版画。版画简洁明快、纯朴厚实,常被用于书籍的插图、封面等。 (素描:以单色线条和快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是西方各种绘画种类的基础,尤其是油画、水彩画和版画的基础。画素描时,只要一支铅笔就足够了,大幅的则用可以画出粗线条的炭条。) 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 (2009-05-04 17:14:11) 标签: 色彩 杂谈 分类:教学、资源 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 固有色 指一个物体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的色彩印象(概念)。例如, 红旗是红色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国人的肤色是黄的,西方人的肤色是白的,等等。 从色彩的光学原理知道物体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固有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与光密切相关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化着的,是具体的,而不是一种概念。讲中国人肤色是黄的,其实不可能指出是哪一种具体的黄色。然而,物体的颜色尽管是变化的、复杂的,但仍给我们一定的色彩印象。所以,我们既不要受固有色概念的束缚,又不能完全忽视固有色。 光源色 指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例如,阳光、月光、火光和各种灯光等的光色。光源色的不同会引起物体的固有色的变化。例如,一块红布在白天看起来和在晚上灯光下看起来颜色是不同的。许多女同志都懂得这一点,她们避免晚上去商店购买衣料,因为晚上灯光下看到的花色,和白天看到的是些不一样的。就是同样的太阳光来说,在早晨、正午和傍晚其光色也是不相同的,会引起同一景物的色调的显著变化。 环境色 指一个物体的周围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它也会引起物体固有色变化。例如,在一只白瓷杯的背光部附近放一块红布时,白瓷杯靠近红布的一边,便会接受红布的反光而带红灰色倾向。如果把红布换成一块绿布,白瓷杯的这一边又变成绿灰色倾向。 可见,物体的固有色实际上是受着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而变化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环境的条件下所呈现的色彩,在色彩学上叫做“条件色”。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对物体的色彩关系的形成和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在物体的不同部位,三者的相互关系也不相同。其一般规律如下: 物体的受光部,受光源色的影响显著,其色彩倾向是固有色与光源色的综合。其中的高光几乎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物体的背光部,受环境色的影响较显著,其色彩倾向是固有色与环境色的综合。背光部中的反光处,环境色的影响则更明显。 物体的半受光部,受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都比较小,相对来说固有色便比较明显。 物体的受光部和背光部的色彩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既是明暗关系,又是冷暖关系和补色关系。但这一定要和具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联系起来作具体的分析。例如,光源色是微弱的暖色,环境色是强暖色,这时物体的受光部和背光部就不是通常的暖与冷的对立关系了。 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相互影响的程度,与该物体的质地有很大的关系。粗糙的物体,如呢绒、粗布,陶器等物,不易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固有色比较显著。光滑的物体,如金属、瓷器、绸缎等物,易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固有色较不显著。了解这一点对表现物体的质感有很大的帮助。 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关系还与光线投射的角度、强弱有关。在间接光线下(如室内),固有色较显著。在直接光线下,光越强(或是有色光),固有色便愈弱。例如,同一物体在阴天时固有色比较显著,在阳光下固有色便明显地减弱。 初学时,往往容易受物体的固有色概念的束缚,不懂得固有色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而变化,不习惯于把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联系起来整体地观察、分析和表现。这需要物别注意克服。但是又不能过份地注意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而完全忽略固有色。例如一只白瓷杯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下,色彩可以变得很丰富,但给我们的感觉总还是一只白杯子。如果只注意变化,过分强调,把白杯子画成一只花杯子,那也是不对的(只有在极强烈的有色光线下,才不易看出这是一只白色的杯子)。 色彩对比 任何一块色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和周围的颜色互相影响,形成对比变化的关系。如前面提到过的当洋红色块和朱红色块并置时,洋红色块显得冷而暗。而当洋红色块和玫瑰红色块并置时,洋红色块反显得暖而亮了。再如我们摆静物时,把一个橙色的柑桔放在蓝紫色的衬布上时,它显得又暖、又亮、又鲜艳。当我们把蓝紫色衬布换成一块金黄色的衬布时,这同一只柑桔便便变灰、变冷、变暗了。任何一块颜色既影响着周围颜色,又被周围的颜色所影响,发生对比变化(只是程度上有强有弱)。这就是普遍存在的色彩对比现象。 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写生时,我们观察分析对象的色彩关系,除了要懂得前一点中提到的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关系之外,还必须考虑到色彩(色块)之间的对比关系。这是构成写生对象的色调和色彩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色彩的对比现象增加了在写生时观察和分析对象色彩关系的复杂性,但同时也增强了色彩的表现能力。我们除了常用的混合调色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色彩对比的方法达到改变一块颜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以取得所需要的色彩效果。例如,需要提亮一块颜色,不一定是在这块颜色中调入白色,而可以采用加暗周围色块的方法。再如在写生中感到画面上某一块颜色太暖了。但不一定是这块颜色本身画得太暖了,而可能是周围的色块画的太冷的缘故。修改时可以不动这块颜色而用改变其周围色块的办法加以解决。因此,懂得和熟悉色彩间的对比关系,可以大大地增强我们用色彩的表现能力。 着重对象的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的描绘在色彩写生练习、或在一般写实风格的作品中,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装饰性绘画,或在非写产表现手法的作品中,却往往是不重要的,甚至要有意去打破固有色与光源色和环境色相互关系的束缚。然而,色彩间的对比关系无论在写实的、装饰的和非写实的绘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色彩对比现象是无限丰富复杂的,如果加以概括,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九种对比关系: 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同时对比;连续对比;边界对比;面积对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