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的启示

诸葛亮有一名篇<<诫子书>>,请问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8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意思是目标】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26
《诫子书》一文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全文共八十六个字,短小精辟,言简意赅,语重心长。从文中的话里行间,我们不仅读出了诸葛亮关心儿子的读书学习,更为关注的是对儿子智慧人生的教育——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己的意志等等。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表达出了慈父的殷殷情怀和智者的谆谆教诲。
这封信浓缩了诸葛亮毕生的经历、一生的忠告,不仅他的儿子从中受益匪浅,就是今天的我们也从中深受启发,特别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可鉴之处。
一是启迪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颗静思反省的心态。遇事能静思反省,是一个人内在品质修养的良好表现。对于教师而言,拥有这种良好的品质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自身工作质量情况如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对于客观性的困难或挫折,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进行静思反省,寻找最佳教育策略和方法。然后,因地制宜地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同学之间吵架,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去训斥他们,呵责他们,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这时,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地去说教,我想,不用多长时间,犯错的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而应该查找自己的原因,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明事知理,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出奇不意的效
果。

但凡那些优秀的教师,他们哪一个不善于静思反省自己思想上的缺点,哪一个不善于静思反省自己行为上的错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用睿智的头脑,高尚的情怀,不断续写教育美丽的新童话。
二是启迪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种勤俭朴素的作风。勤俭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教师,教育的传承者,保持一种勤俭朴素的工作作风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内在修养。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经常视老师为榜样、为楷模,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今天,老师换了新发型,一些女同学也回家梳个类似的发型,说:“要变得和老师一样漂亮。”老师亲临躬身捡地面上的纸屑,孩子们也不由自主地伸出小手跟随着捡地面上的纸屑。这些现象无不说明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尽的。所以面对众多的受教育者,作为教师,应该时刻衣着得体,勤俭朴素,稳重大方。用自己勤俭朴素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并教育着学生健康成长。看似这些举止无所谓,实则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无形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要强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几万倍。看似这些举措很平常,实则是老师心灵阳光的一个折射,也是一种期待,这期待,因为智慧,而显得明媚。也是一种希冀,这种希冀,因为满怀向往,而充满温馨和幸福。
三是启迪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种清心寡欲的心境。人活在世上,不免有一些功利性的东西萦绕在我们身旁,无论谁都渴望成功,也渴望有所成就,但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或东西都与我们有缘,所以当我们没有
取得理想成绩的时候,没有获得光艳荣誉的时候,应该学会用平淡的心态去看待,用冷静的头脑思辨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抱怨,不苦恼,而是认真地去思考,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理想与人生感悟交融在一起。想想孩子们的可爱之处,想想课堂上的精彩纷呈……从细节处发掘人生乐趣。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凡事都有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待之,用宽容的心态处之,满眼都是红花、绿叶,晴天艳日。所以能拥有清心寡欲心境的人,是幸福的,是富有的。

远离名利,远离浮躁,远离喧嚣,就有了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高雅情趣;有了陶渊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高洁情操。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放置我们的灵魂;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虽然来时路坎坷崎岖,但心坦然,心境广阔,我们就会幸福无比,快乐无限。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静心能做很多事,修身在静心中获得。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对待我们的工作,只要静思、勤俭、清心,我们的灵魂就能得到升华。

诫子书对学生的启示
诫子书对学生的启示如下:1、宁静的力量: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2、节俭的力量: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

《诫子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诫子书给我们的道理:一、修身养性贵在“静”、“俭”。“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告诉人们只有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俭以养德”,告诉我们生活务必要节俭,并以此培养自己的德行。二、只有淡泊、宁静,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

诸葛亮的《诫子书》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呢?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

在《诫子书》里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诫子书》中所受的启发是: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诫子书》翻译意思
1. 修身养性之道:《诫子书》首先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应当注重品德的修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2. 为人处世之要:诸葛亮在信中提到,为人处世应当诚实守信,正直无私。他强调做人要坦诚正直,言行一致,这样...

诫子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诫子书给人们的启示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对待工作,只要静思、勤俭、清心,灵魂就能得到升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

读了诫子书有什么启发
1、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也是诸葛亮一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这篇文章从修身、学习、惜时等方面教育儿子,传达了节俭养德、明志向、惜时等重要思想,强调了学习与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2、读完《诫子书》,我深受启发。首先,我认识到修身和学习的...

《诫子书》全文+译
1. 《诫子书》是两汉时期诸葛亮所写的一篇文章,全文主要阐述了君子的行为举止需要修身养德,静心学习,节俭朴素以培养品德。2. 诸葛亮提出,不把名利看淡,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3. 他认为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这样才能增长才干;而懒散和急躁都不利于修身养性...

选自诸葛亮的《诫子书》的宁静致远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紧急!
1、启示 文章告诉我们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2、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诫子书和孟母诫子两文给了什么启示?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孟母戒子》主要讲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为。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