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箜篌乐器啊?

如题所述

箜篌(拼音:kōnghóu),是一种拨弦乐器。竖头箜篌,又名胡箜篌,约在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竖头箜篌经过隋唐至明时期数代的的发展和改进,配合本土的音乐文化习惯,创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曲项琵琶与竖箜篌常配组出现在佛说法图、涅般图、因缘故事和伎乐天人的供养图中。唐代以后的箜篌专指竖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箜篌与琵琶、五弦、筝合称隋唐俗乐中的丝弦。明代燕乐制度中箜篌直长4尺8寸,并柄上雕龙头,20弦。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有唐代漆竖箜篌残件,有槽、颈、脚柱、响板、梁等部分,据残件与相关图像,音箱当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下方横木供系弦之用。自唐以后,演奏箜篌的人越来越少。明清之后,逐渐失传。1930年代有箜篌复制工作,1959年,北京乐器研究所研制明代的箜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3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弦乐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形制主要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也有资料将凤首箜篌归于竖箜篌)。

它的音色如溪流般清柔,音域如江河般宽广。

在表演形式上看,箜篌也适用广泛,既可以独奏、重奏,也可以用作合奏、伴奏与协奏。

第2个回答  2020-02-13

是一种形状半圆的乐器,竖着抱在怀里弹奏。

像下面这样,是不是很美

第3个回答  2020-02-13
箜篌是古代弹拨乐器。亦称"空侯”、“坎侯"。中国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卧箜篌传为汉武帝时乐人侯调所造。据唐朝杜佑《通典》记载:"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以祠太一。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琴而小,七弦,用拨弹如琵琶也。"竖箜篌原是波斯乐器,为竖琴前身,后汉时经西域传至中原地区。据《日唐书音乐志》:“竖箜篌,体曲而长ニ十有二(一作三)弦,坚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凤首箜篌原出自伊拉克,后传人印度,唐代票国(缅甸)进乐,传入中国。凤首箜篌也属竖箜篌一类,因饰以凤首而得名。空篌盛行于汉、唐时代,在石窟壁画、浮雕中屡见不鲜。古代在诗词中也经常描述演奏箜篌的技巧和形象。到宋代,仍有箜篌、小箜篌、凤箜篌等多种形制存在。明代以后渐少使用,以至失传近年来、借鉴西洋竖琴并参考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原理,设计制造了雁柱箜篌,独奏和伴奏效果很好,已被专业演奏团体编入民族乐队。
第4个回答  2020-02-05
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制成,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