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

如题所述

愚以为,仁的内涵,可概括为“爱人”与“不忍”。孔子所着重阐述的,便是“爱人”,且将其提升至极高的层次。

在孔子看来:“爱人”既要存于心,更要见于行;既要有高度(道高德厚),更要有广度(济世安民)。——如此,才可谓“仁”。

简而言之,孔子的“仁”,可概括为德厚功高。显然,这远非平民百姓可以企及。

假使将仁的内涵扩充,变“爱人”为“爱物”;那么,仁,便成为慈。

可以说,今人所理解和追求的仁,更接近于道家的“慈”,而非儒家的“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都是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

  仁的核心是爱人。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儒家认为应当用“仁”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

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所以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