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题所述

一、提供各种材料,丰富幼儿认知经验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必须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入手,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是幼儿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相结合来反映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从而表达幼儿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幼儿天生就喜欢绘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直接去满足他们的欲望,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幼儿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尝试新的创作。这时我们就要为幼儿创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场所,时刻注意对幼儿进行绘画兴趣的培养,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要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观察、欣赏,只有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才能让幼儿有所创新。同一样东西,不同的幼儿会画出不同的效果。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绘画工具,通过实践,让幼儿明白,相同的东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会画出不一样的效果来。不但可以让幼儿从小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我们在上有趣的《脸谱》时,先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纸上画脸谱,让幼儿掌握脸谱的绘画技巧时,尝试创作。再让幼儿用胶泥在石膏板上制作脸谱,幼儿可以把脸谱做得更真,更形象,幼儿有了绘画的经验,他们在制作时也就能大胆的进行创新。最后,让幼儿用油彩直接在自己脸上画脸谱,幼儿对画脸谱更有了新奇感,通过幼儿亲身体验,他们知道怎样才会让脸谱更好看。不难发现,幼儿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所画的脸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二、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三、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四、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五、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