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如题所述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素质教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诱发创造兴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创设良好的氛围,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学生 创造思维 创设氛围
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等,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去思考,完全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维、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但是,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表现
1.陈旧的教学不能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学生不善于提问题,不愿提问题。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一批批只知忙于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前景。这就产生了当今教育界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并付诸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
2.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保护和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成人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注重的是步调一致,要求统一;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从“传道、授业、解惑”开始,教育舞台就鲜见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在此课堂中的学习,无疑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去了自我表现,流失了个性。据有关人士调查,中国学生与欧美学生比较,中国的学生的笔答能力较强,各学科发展较均衡,而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却明显偏弱。这正是传统教育忽视对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结果。
3.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
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视孩子的环境教育,因为从国内外对青少年的大量的智力测试结果表明:智力优秀和超常以及智力边缘和落后的人仅仅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而且从大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其智商有一定的相关,但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人行动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行动,在这些行动过程中,不仅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还支配着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的。意志就是在这样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位伟人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积极的性格特征,如勤奋、坚毅、自信、谦虚、细致、进取心、探究性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情、怯懦、自卑、骄傲、粗心、安于现状、墨守成超等,则阻碍学习的进步。然而性格是在人和生活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对于学生来说,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环境首先是他的家庭。家庭的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父母的态度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儿童形成这种或那种性格特点。
4.课堂结构单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弊病,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作过十分中肯的分析:“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而举手答个问题,也只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于是,叶老进而提出了“‘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个著名论断,并鼓励我们教师“朝这样好的境界努力”。
为了达到“这样好的境界”,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教学结构。要打破常规带学生容入社会和大自然之中,进行多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
5.学生的习惯性根深蒂固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来,人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是说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正确结论上,如果学生仅仅只有习惯而不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上述现象说明:传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抛弃陈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来作为我们国家教育的着眼点,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想问题的习惯
要从改变已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也就是说,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又终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要激发学生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次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安排要有弹性,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难易适当,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
2.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所谓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重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学会“节外生枝”。让学生充分想象,在某些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加深,突破传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哪怕是想入非非,异想天开,也要支持,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其次,还可利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余地。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榜样的是非常必要的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精神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帮助学生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常识的问题也可以问。鼓励这种行为可能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但当学生通过提问学习和成长时,他们会永远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要想帮助学生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就要以身作则,公开分享你的创意。

建立模型,展示反馈意见,并将你和学生的观点相互融合。在分配课堂活动时,允许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个人喜欢的事不仅可以避免群体思维,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更重视他人的优势。

拓展资料

作为人们最信赖的榜样,教师在鼓励或抑制创造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虽然创造力萎缩的责任并不完全落在教育系统上,但值得记住的是:几乎100%的学生在成为学生之前都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正如肯·罗宾逊爵士所说的:“现在,创造力对于教育来说和识字同样重要。”

通过课堂设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体在可改以前的美术教育,学生大多是照着书上的图案“复制”作品,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极大限制。教学应当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要你学”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8
第4个回答  2018-05-29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分为三大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回答)
【答案】:(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直觉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校主动观察事物、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机。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疑...

联系实际,谈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

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绘画或写作等方面,能够鼓励学生创意发挥,自由作画或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3.提倡多元化的思考方式传统的教育虽然可以提供知识的输入,但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并掌握新颖、卓越思考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提出困难的问题或给出复杂的任务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③改革考试制度...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

根据教育实践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创造性的方法:(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几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其次,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途径如下: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内容如下:1、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2、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应该...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好奇心、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1、培养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指学生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能力,而创新精神则是指学生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