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0-07-20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应试技巧
综观近十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情况,历史选择题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根据题目结构可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填充型选择题、连锁型选择题;根据题目考查内容可分为:排序型选择题、人物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史地型选择题;根据答题要求可分为:判断型选择题、是非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限制型选择题、归类型选择题;根据能力考查要求可分为:比较型选择题、分析型选择题、理论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有以下特点:一从考查内容的覆盖面来看,选择题的覆盖面广,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从考查的能力看,它能考查学生除文字表达能力以外的所有的学科能力;三是选择题总分值高,一般占全卷总分的50%。所以说,选择题在历史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其总成绩的高低。
在高考中,要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因素是基础知识要扎实,而关键因素则是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掌握选择题的考查特点和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选择题一般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方式提出问题。选项即试题中的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或几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则是干扰项。掌握选择题解题技巧主要从审题、解题两方面人手。审题要求审清题目类型、题干中的重要信息、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解题则是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要求分析选项,逐步排除干扰选项、选择正确答案的过程。以下就从这两方面谈谈历史选择题的应试技巧。
(一)认真审准题干,把握题干的重要信息和限制条件
审准题干是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关键的一步。选择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隐蔽,在题干中命题者设计一些“陷阱”即限制条件,如求答限制词、考查内容、解题要求等等。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全面抓住这些限制条件,才能明确解题思路,正确答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在审题中的失误主要有以下方面:
1.没有全面把握题干中的限制条件。
[例1]1937年,国民党军队英勇阻击侵略我国华北日军的主要战役发生在 ( )
A.平型关 B.太原 C.忻口 D.台儿庄
点评:此题题干中限制条件较多,有时间、抗战军队、战役特点、抗击对象、地域五个限制条件。如果忽视其中一个,就会选择错误。所以建议考生在做选择题时养成一个习惯,即在审题时将题干中、选项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条件做上记号,以提醒自己重点从这些方面分析判断。
2.对题干中隐蔽的限制条件熟视无睹
[例2] 1922年6月中共发表声明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还是联络资产阶级民主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的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这表明中共当时已 ( )
A.把发动工人放在次要地位 B.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C. 受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D.初步明确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策略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有些同学选择B项,主要错在对题干中的一个限制条件“1922年”没有注意到。这提示大家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
3.思维定势和答题习惯影响审题的准确度,如审题粗心大意,凭经验直觉选择等
[例3]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 )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的妥协
点评:这是1998年高考的一道多选题。此题难度并不大,然而有许多考生答错。平时对于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分析较多,此类的习题也做得不少,所以许多学生毫不犹豫地将四个选项全选,且信心十足,在检查时也跳过此题。此题命题的高明之处是在题干中设计的限制条件较隐蔽、选项中的错误选项干扰性强。它利用了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势,更换考查角度,使B、D两项的干扰性较强。另外,其多选要求也增强了学生选择时的干扰性。
(二)仔细审清选项,结合题干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排除干扰选项
为全面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命题者大多在选项中增加干扰因素,考生就要利用多种方法排除干扰选项。答题时排除干扰选项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全面把握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排除干扰项。如[例2]中通过时间这一信息可直接排除干扰性最强的B项。
2.仔细审查题干,把握选项要求及其含义,排除干扰项。在题干最后一般都提出选项要求,如要求选择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实质等等,把握这些要求,运用角度对应法可较快排除干扰项。
[例4]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痛心地说:“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临时约法》和国会被军阀践踏 B.资产阶级没有真正地掌握政权
C.北洋军阀打着共和的招牌行独裁之实 D.北洋军阀首脑都热衷于复辟帝制
点评:此题正确答案为B。D项明显错误可首先排除,再根据题干要求排除A、C两项。因为选项要求是结果出现的原固,而A、C两项是结果的表现。
3.结合题干要求,比较选项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
[例5] 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 ( )
A.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
B.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本主义化
C. 逐步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D.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全面勾结
点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趋势,判断哪一个才是根本趋势,就要认真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首先排除明显不正确的D项,再比较其余三项关系,可知A项对B、C两项起决定作用。因为在中国社会的日益资本主义化过程中,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化起决定作用,它制约着政治思想文化的资本主义化,同时它又是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由此,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符合题意的。
4.运用基本历史结论和政治原理排除干扰项。如运用阶级分析法做目的观点类选择题,运用内外因原理做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分析历史事件等等。
5.准确掌握历史概念,认真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在如何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这一问题上,命题者常用的方法是在选项的语言表达上做文章。例如1995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第21题中将半坡氏族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改成“妇女掌握统治权力”。所以在平时学习中要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注意区别一些相似的历史概念。
第2个回答 2010-07-19
用不着这么麻烦,我历史还行,秘诀只有一个,看书。要很认真的看书。注意到每一个细节,你大题目答得好说明你重点掌握的都不错,如果你做到好好看书这一点的话,再做选择题时认真读题并且把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答,这样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切忌盲目做题就算你还是没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多少题照样解决不了问题
第3个回答 2010-07-19
平时边翻书边做,记下常做错的题,通过做题来看书,多做只做选择题,那么多了你就没问题了,规律也出来了,以往我基本上只错一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7-19
做题时总结 :问根本原因,最重要原因的 从经济 主观 内因方面分析
问不正确的是什么 你找正确的,里面有没有“最什么什么”语句的都是不正确的。
问题只给出一半,后面要选择的答案是另一半的题时 把答案读上,那个通顺选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