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一、前资本主义时代(14、15世纪--17世纪中叶)
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商品货币关系也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发展起来,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这也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
政治方面,一方面是下层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高涨,另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两者结合为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16世纪后期,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独立后的荷兰迅速发展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其转变的基本特征有三:一为经济方面,由闭塞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法治取代了人治,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以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参与国事,拥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第一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
本阶段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亦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心内容。
1、资本主义发展: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本阶段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这种变化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受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的有力推动。正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出现了一个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等野蛮手段,西欧各国迅速积累起大量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时带动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并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但此时的资本主义从经济发展上看仍处于初期阶段,水平较低。此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手工工场,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两类,均由商人开办,因此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并未截然分开,反而由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本。由于受工场手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充分,尽管代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远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而此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就决定了此时一些政治现象的特点:如,由于商业资本较工业资本为雄厚活跃,故商人、大金融家的力量较强,被称为大资产阶级。他们一般在本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又如,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还未对封建经济形成优势,从而直接限制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故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一般都呈现曲折复杂的特点,往往遭到占优势地位的封建力量的反扑。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尽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已明显暴露出来,各国发展各具特征。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但殖民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而大多用于统治阶段奢侈生活的挥霍,因而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荷兰在16世纪晚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其对外贸易、运输等行业远较工场手工业占优势。这一特点不久就成为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也较为迅速。荷兰的经济地位和海上霸权很快就被拥有强大工场手工业的英国所代替。马克思曾指出:“荷兰作为一个优势商业国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商业资本在产业资本面前屈服的历史。”这预示着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走向。法国本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较快,18世纪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其采矿和冶金业在全欧洲居于领先地位,丝织业和奢侈品生产也蜚声国际市场。而俄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均较为迟缓。17世纪在莫斯科、图拉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但水平较低,并带有很深的农奴制烙印。
②思想:商品经济的突出特征即为自由。因其只能通过市场运转,而自由是进行市场活动的先决条件。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双方都要有选择的自由、谈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签订合同的自由。而取得这些自由的前提即人要有自由。由于商品经济的这个基本要求,在本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思潮,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以人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来和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对抗,提倡自由平等、法治、社会契约和三权分立等主张。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同时,启蒙思想家还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各种国家的政治构想,为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就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③政治:上述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演变的趋势可充分说明,此时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进程中。这一过渡有共同的规律,但其经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但在本阶段,成功完成过渡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极少数国家,改革尚处于萌芽状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旧的社会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资产阶级的力量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曲折多变。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前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已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得的成果。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新贵族、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另一条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推行者均为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封建统治者。当国外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并明显地显示出先进性,而国内资本主义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抛弃成法,采取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措施。这种改革不存在政权易手,有缓进、温和的特点,其措施首先从经济方面入手,极少涉及政治。对封建制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封建残余浓厚。因此,以改革的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必定是个长期的过程。本阶段并没有以改革方式走完过渡全过程的事件。但这些改革均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从改革的背景和结果上看,反映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必然性。
④殖民活动:在本阶段,资产阶级尽管只在个别国家掌握了统治权,但已经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这是商品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在本阶段,欧洲各国普遍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一方面鼓励本国发展工场手工业,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推行殖民扩张的政策,掠夺财富,赚取商业利润。17-18世纪,荷兰、英、法等国极力进行殖民扩张,成为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的新殖民强国。此时的殖民活动,以公开的杀人越货式的殖民掠夺为主要方式,充满暴力色彩,如公开掠夺贵重金属、屠杀当地居民、黑奴贸易等。其基本动因即为资本原始积累。它在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给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亚洲广大地区的贫穷落后。
2、民族解放运动:
本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在美洲。由于在亚洲殖民势力尚未充分渗透,只集中于南亚次大陆一带和太平洋地区。而在非洲,殖民活动主要限于沿海地区,以进行奴隶贸易为主要形式。因此在亚非两地,殖民势力有限,民族解放运动尚未兴起。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区,此时已被瓜分完毕,受殖民活动的危害最大,殖民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也较为激烈,所以该地区最早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在北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而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因此爆发了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它的胜利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国际关系:
在本阶段,西欧各国在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过程中产生了尖锐矛盾,为争夺殖民霸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世纪,英、荷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18世纪英法矛盾又逐渐突出。互相之间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些战争从本质上说都是争霸的商业战争。结果是英国先后战败对手,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自18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对法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干涉战争。它带有争霸性质,是英法两国争夺殖民霸权的延续,也是法俄两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表现。但它更是欧洲资本主义力量和封建主义力量之间的一次斗争。从结果上看,当时即使在资本主义力量最强的欧洲,封建势力也要更为强大一些。
这上面也有:
http://tieba.baidu.com/f?kz=1077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