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传的任见:《刘禹锡传》

如题所述

现代作家作品,历史人文传记中难得一见的优秀书籍。 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名句,早已为后世所传扬,但刘禹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如其《天论》上、中、下即是关于“天人之辩”的伟大著作。
“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的著名政治事变。在仅有数月的“永贞革新”中,永贞党人厉己竭节、铲革弊政、简放冗人、节制国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社稷得幸,百姓欢呼,刘禹锡便是这场政治革新的的领袖人物与中坚力量,刀口起舞,出生入死。刘禹锡的人生由于参与革新和朝局变幻,充满了英雄气概和传奇色彩。
研究刘禹锡的文字历代不绝,数量众多,然而真正从生活经历的角度为他立传的,迄今基本没有。这部《刘禹锡传》是以唐代历史为背景,以刘禹锡的政治活动、文学创作为重点,以他的人生际遇、情感历程为主线,以大气魄、大制作为标的要求,创作出来的重量级作品。
《刘禹锡传》250千字,著作文笔洗练,辞藻华贵,构思布局艺技独运,故事情节磅礴跌宕,文言与白话结合无隙,简约与饱满至于极致,既与刘禹锡的大家名作地位般配,与中唐丰富多彩的诗文艺术气象相和谐,又将中国文字的魅力发挥到了新颖动人的特殊境界,一卷展读,不忍释手。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他的祖父的名字叫云,父亲的名字叫溆,他们都曾经在县里担任县令或者在州里做属官,世代以儒学著称。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荣登进士的等第,又荣登宏辞这一科。刘禹锡对古文十分精通,善于作五言诗,他的今体文章不仅写得漂亮,而且颇多才华。他曾经在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里做事,主要负责登记幕府的一些事情,表现更加谦恭和非同一般。后来他又跟随杜佑进入朝廷,担任监察御史的职务。他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友好。
贞元末年,王叔文在东宫主事,晚辈们力求上进,许多人争相依附他。在这些晚辈中,刘禹锡特别被王叔文了解与夸奖,并且用宰相的标准对待他。唐顺宗即位后,因为长年生病不能处理政事,皇室中的所有文告,都从王叔文那里传出。王叔文还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带入皇宫内院,同他们商量革新的事情,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没有不听从的。后来,刘禹锡又调任屯田员外郎,参与审判度支盐铁一案,并兼任崇陵使判官。  王叔文的革新失败,刘禹锡也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他人还在去连州的途中,又被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处于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官员的风气孤陋寡闻,满眼都是不同内地的风俗,要找几个可以同他说话的人也找不到。刘禹锡在朗州的十年间,只能以吟咏古代先贤的文章和诗歌,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喜好巫祝的游戏,每当整个宗族击鼓跳舞的时候,一定要唱粗俗的民间小调。刘禹锡有时也会参加到巫祝当中去,他就依照诗人的写法,创造出新鲜的歌词用来教大家唱。所以在武陵的山溪和洞穴之间传唱的乡间小调,有很多歌词就是刘禹锡写的。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还京城,宰相(裴度)又想安排他在中枢机构工作。这时刘禹锡写了一首《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句涉及到讽刺朝政的内容,执政的人看了很不高兴,又想把他从京城赶出来,贬为播州刺史。贬刘禹锡的诏书下达,御史中丞裴度启奏道:“刘禹锡有老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了。现在那播州处在西南极其偏远的地方,野兽出没,人的踪迹很少到达。刘禹锡确实应该得到处罚,然而他的老母亲一日也离不开他,如果让刘禹锡去播州,那么他的母亲与儿子就是永别了,我担心这样会伤及陛下以孝道治理天下的良好风气。我冒昧地请求陛下你变通一下法令,把他流放到离京城近一点的地方。”宪宗皇帝说:“那些做人家儿子的人,做每件事时特别需要谨慎,常常要担心留给父母亲的忧虑。现在刘禹锡所受到的惩罚,应该比其他人更重一些,你怎么可以这样来替他说话?”裴度无言以对。过了很久,宪宗皇帝变了脸色,说:“我刚才所说的,是责怪那些做人家儿子的人的事情,然而我最终还是不想伤了他们所亲近的人的心。”就改派刘禹锡为连州刺史。离开京城以后的十多年中,刘禹锡又接连在好几个地方做刺史。  太和二年,在和州刺史的任上,被调回京城,授予主客郎中的职务。刘禹锡的心里还记挂着前面写诗遭贬官的事情,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诗》。他前面写的游玄都观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这样的句子,后面写的游玄都观诗中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这样的句子,人们看重他在诗歌中流露出的才气,却很看不起他的品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