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到广西柳州融水洞头多远

如题所述

广西姓氏的源流

广西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广西有人口4857万,其中汉族3004.8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87%;少数民族1852.1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13%。从方志材料可知广西现有姓氏1234个,与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所查的姓氏数量基本相符。虽然人口流动迁移较频繁,会有出入,但也在1250个左右。探究广西姓氏的源流与发展,对于了解和研究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姓氏的由来

  

  广西姓氏大多来自移民。广西古为百越人居住之地,早在战国时期,已有楚人移入桂东北。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广西人口不足20万,姓氏不到百个。公元前648年,地处中原的黄国为楚所灭之后,“黄氏遗民被楚国强制驱逐出河南潢川故土南迁,经辗转入桂后,长期与广西土著蛮越杂居生活,逐渐地被他们影响而融合在一起。”到了西汉中期,“黄同家族便发展成为瓯骆的上层贵族,黄同本人也当上了瓯骆左将”(《江夏黄研究》)。

  中原人大批移入广西是从秦代开始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指岭南),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中原大批移民迁来岭南,这些移民主要居住在桂东北及桂北灵渠周围和漓江上游,使原来的广西土著居民向桂中和桂西迁徙。大批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对当时广西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避地谋生入岭表最早始于汉末,“自汉末建安至西晋永嘉之际,中国之人避世者多入岭表”(《中华全国风俗志》)。南北朝时期,政局极不稳定,中原兵祸迭起,人民生活日苦,无法安居乐业。而岭南战事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为了生存与发展,居住在中原一带的百姓,为避乱纷纷举家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辗转入南宁等地。据多部《黄氏族谱》记载,黄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南迁的人口最多,分布的地区最广。到隋唐时,黄姓已成为广西的望族之一。

  桂东北的信都县(今并入贺州),有罗、欧、麦等34姓100余户,因“天灾地劫,众不堪命”,于南宋时“从广州南雄府迁来,开辟荒土,结草为庐,耕种自食”。桂北的怀远县(今三江县),宋大观元年(1107年),因避金兵侵扰,有曹、龙、李、潘等21姓人家,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经广东梅州入桂,溯柳江、融江而上,入居县属之老堡、古宜;继之,又有唐、张、莫、梁等20余姓人家,亦从福建汀州迁来,居于文封、六甲等地。据民国38年《广西通志稿·氏族》细考,广西各县“氏族”入桂定居记录,宋代迁入者尚有不少。

  桂林回族白姓始祖伯笃鲁丁,答失蛮人,元后至元三年(1337年)任广西廉访副使,其孙伯龄明初游宦到广西桂林落籍,更伯为白姓。后裔分布在桂林城郊及广西各地,白崇禧就是其后裔。桂东南一带的客家县市各姓家谱记载,元明以来,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入广西梧州、玉林、贵港、陆川、博白、钦州、合浦等地的有朱、李、王、刘、廖、郑、邓、丘、万、林、彭等姓人家。清咸丰年间,从嘉应州迁往粤西六县(新兴、新会、开平、恩平、阳江、阳春)的客家人和外省人,同当地土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械斗,双方屯兵攻打,历时12年,伤众多,损失惨重。后虽经官府调解“联合”,但土地问题未能解决,于是粤西六县,还有鹤山等县大批客家人涌入广西各县开荒种地,营造新屋。客家人被逐或被官府遣送入桂者十多万,梧州、桂林、平乐、柳州、南宁以及玉林各府州县,都留下了这批“落难者”的血泪迁徙史。彭志雄主编的《广西鹿寨彭氏族谱》记载,居住在广东恩平县平圹村的彭氏全村族人就是在土客械斗后迁入广西鹿寨等地谋生的。柳城东泉几支谢氏族人及乒乓球赛世界冠军谢赛克的曾祖父谢开扬也是在这次土客械斗中从广东恩平迁入东泉先务农后经商的。几乎同时,粤北、粤东地区也发生了宗族之间的械斗,嘉应州的李、邓、江、黄、戴及刘氏族人被迫向合浦的涠洲岛转移。从此,客家话与黎话成了涠洲岛和斜阳岛的主要方言。

  还有一些广西姓氏来自戍守军队。秦朝时,曾遣50万秦军戍守五岭,最后有近10万人留居广西。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秦兵南移驻守,同时有1.5万名无夫女子随军留驻守地定居繁衍。《莫氏系谱》称,宋代南丹州土官莫洪燕支系就是当时莫姓后裔之一。在部分地方志中记载,象州、鹿寨、富川、南丹等地都有秦戍五岭时中原人的后裔。此前,秦始皇为了便利南北交通,派史禄将军率军南下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系,以后有部分军人解甲,留居当地。如今,在兴安县灵渠旁有三将军墓,附近村还有守护陡门的后代艾姓人。可知当时广西的姓氏有所增加。

  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光武帝派马援率军南征交趾后,为了巩固边疆,留裨将黄万定等领林、简、梁、刘、凌、陆、韦七姓谪遣者(被流放的人)及所部将士戍守边疆,即所谓“马留人”。这些“马留人”(中原人、汉族)在此与越人杂居,经长期的民族融合,生活习惯等逐渐少数民族化,有的已演变成新的壮族,成为新的土著。

  唐武德四年(621年),山东青州人蒙朝安、朝泰、朝怀随大军南征,讨平寇蛮,立下战功,唐皇敕封蒙氏三兄弟为太尉、将军。后奉旨扎营横州(今横县),并定居于蒙村,子孙分派于广西各地。唐朝中期,广西南部先后爆发了黄乾耀、黄少卿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调集大军征剿。战事平息后,留下部分军队戍守邕州城,有的便落籍于此。

  宋皇年间,大将狄青率大军前来征剿侬智高,后留军三万多人,分戍诸州,实行屯田,不少宋军将士与当地壮民通婚,在此安家落户。今居住在亭子、白沙、上尧、老口、坪南一带村落的居民,多是当时留守将士的后裔。宋熙宁年间,交趾李朝派兵攻占邕州,宋王朝派陆逵、赵卤为正副招讨使,率领十万大军南征,收复邕州后,又留下一批军队戍守,其中有一部分落籍南宁。

明王朝推行“以夷制夷”和“剿抚兼施”的政策,实行卫所制度。除了军户世袭别于民籍以外,还规定士卒全家必须迁移到卫所所在地。因此,明代卫所制度的实施造就了大量进入广西的军事移民。当时广西境内共设有10卫,另20个千户所,以每卫5600人,每所1120人的足额计,明代在广西卫所士卒共78400人,合家属共24万人左右。实际上,由于明代广西用兵频繁,广西都司卫所大部分逾额,最多时达128892名,合家属达38万人左右,占了当时广西土著人口的1/4强,这些移民有刘、王、李、张、陈、钟、时、黄等姓。据黄城沅《上林县志》卷一二《氏族谱》统计,在该县27姓移民中有15姓明确记载始迁年代为明。

广西最早的土著姓氏。所谓土著,是指古代游牧民族定居某地后,不再迁徙的称“土著”。《汉书·西域传上》:“西域诸国,大率土著。”颜师古注:“言著土地而有常居,不随畜牧移徙也”,即指世代居住本地的人。据专家研究,广西的壮族、侗族、仫佬、毛南族等是土著民族,他们大多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

广西最早的土著姓氏源自何时呢?有学者认为,各民族的最古老的姓氏跟先民的“图腾”有关。古人认为每个氏族部落与某种生物有着亲缘关系,或跟某种物体有着特殊联系,因而看做是这些氏族的祖先、象征和庇护者,这些图腾标志即成为原始部落“姓”的最早来源。在广西的百越民族演变中,自春秋战国以来,先后形成了三大部族,即苍梧、西瓯、骆越。他们当时所崇拜的图腾是蛇、鸟、蛙等,以黑、黄、青、白颜色作为族徽标记。据何光岳先生的《南蛮源流史》、《百越源流史》称,黄氏族可能是壮族的一个部落或氏族。壮族在古代就有黑、黄、白等以颜色为姓氏的。瓯邓由三苗系曼姓邓姓人南迁到百越地区,和瓯人结合成为瓯邓,即后来的西瓯。那么邓姓也是广西最早的土著姓氏之一。后来西瓯人一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与骆越结合成为瓯骆,成为壮族的先民之一。“骆人系出黄帝之后的任姓,越则为夏禹之后。”由此可知,任姓、骆姓也应为广西较早的土著姓氏。骆姓在广西极少,大多转为陆姓,除一部分融入汉族外,大部分成为壮族。如今广西任姓较少,而陆姓则成为壮族十大姓之一。战国时期楚人势力延伸到桂东北地区,即楚国与越交界地,荔浦以北为楚,以南为越。此时,已有楚人移入,这些楚人逐步与百越族人同化时而随带的姓氏也应该是最早的土著姓氏。《上林县志》称:“上林县壮瑶二族古代无姓氏,后受汉文化影响,渐取姓氏。壮族标有姓氏最早见于西汉时的黄同,上林壮人姓氏,最早见于唐碑所载的韦敬办。”民国38年《广西通志稿·氏族》载,忻城县原始土人(壮族)相传为蓝、麦、卢、罗诸姓,其中蓝氏较多。

广西的大姓。了解少数民族的姓氏,探知民族分布情况及民族融合程度,是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我国姓氏学专家袁义达统计分析,在宋代时,广西的十大姓依次为赵、刘、李、张、黄、朱、蒋、田、石、杨。这十大姓当时应该是以壮、汉族人群为主。在宋代以前,入桂的汉族集中在桂东北一带,桂西极少。当时广西人口约有63万多人,是“民三蛮七”。到了宋代,宋王朝为了加强对壮族人民的统治,镇压侬智高起兵的狄青部属,大都留居广西。以后便开始有更大规模的移民。这些移民后裔与土著民族—壮族结合,形成了宋朝的十大姓。元明清各代进入广西的汉人更多,大多是避乱或行商谋生的山东、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的汉人,落籍广西,遍布于各县要衢、圩市,特别是清初至同治年间,粤、闽、赣的客家人大量迁徙入桂,广西的姓氏增加更多,到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广西的十大姓依次是李、黄、陈、刘、梁、王、吴、韦、何、陆。可知此时大姓还是以汉、壮为主。

现已知广西壮族的大姓俗称韦、覃、廖、蓝、谭……主要分布在桂中、桂南、桂西一带。瑶族的大姓有赵、邓、黄、周、冯、李、蓝、杨、盘、陈,主要分布富川、恭城、巴马、都安、金秀等县。苗族的大姓主要有贾、龙、管、梁、杨、潘、吴、周、何、石、廖、黄、王等,主要居住在融水、三江及与贵州、湖南交界之处。侗族的大姓有杨、吴、石、周、李、王、陈、黄、蒙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三江县及与贵州、湖南交界之处。少数民族大姓的形成与汉族大姓有很大关系。自明代以后,特别是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汉化程度加快,他们纷纷采用汉姓,使姓氏再次获得补充与增加。此时,广西的姓氏已增加到近千个。由此可见,各民族姓氏增加是民族之间同化融合的结果。如《韦氏扶社宗族族谱》:“我们族人是壮族。从第一代到第十代人,主要是讲壮话,第十代以后的族人因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社会交往增多,如读书、通婚、经商及生产生活的相互往来等,因而语言也就逐渐汉化。第十一代以后的族人,基本以汉话为主要语言,祖宗的壮话很少人讲了。也从这一代人开始,由于民族政策放宽,为享受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族人中有的跟祖母或母亲的民族改为苗、瑶、侗等少数民族。”

广西的名人姓氏。从现存姓氏家谱及地方史料来看,广西历代出仕人少,名人也不多。据《宁氏族志》记载,其先祖宁逵原籍山东临淄(今淄博)人,于南朝梁武帝时先到今玉林、贵港一带任定州刺史,陈宣帝时转到安州(今钦州)任刺史。宁逵以惠德并擅奇谋,雄长百蛮,世为酋帅。其子宁猛力、孙宁长真在袭任刺史(土官)期间,在维护隋唐国家政权的统一、加强汉族与壮族先民的团结合作、捍卫祖国边境领土完整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如今,宁氏已分布于广西的钦州、灵山、贵港、博白、横县、浦北、邕宁、陆川、上思、玉林、宁明、北海等地。

广西侬氏家族的侬智高(约1015~1055年),出生在傥犹州(今靖西坡州),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地方壮族首领,建立南天国,宋皇元年(1049年)起兵反宋,连破十二州,每破一州都遗下一些兵员,侬氏因此散布更广。后被狄青打散,败退云南,为了逃避追捕,遂将侬姓去掉人旁改为农姓,降于大理。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羁縻州峒,隶邕州左右江者为多,旧有四道侬氏,谓安平(大新)、武勒(今扶馁)、忠良、七原四州皆侬氏。”“今黄姓尚多,而侬姓绝少,盖智高乱后,侬氏善良,许从国姓,故今多姓赵氏。” 《中国姓氏大全》载:侬罕见姓,原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吴人称我为侬,因此为氏。农,《百家姓》收,现代罕见姓。相传为神农氏后裔。目前已知云南、广西等地还有少许侬姓,确为罕见姓外,而农姓已分布在广西崇左、南宁、横县、邕宁、宾阳、钦州、灵山、浦北、贵港、玉林、德保、都安等大部分市县。单是崇左县农姓就有9000多户。1998年新修的广西《雁门农氏族谱》记述,侬智高起兵反宋虽然失败,但客观上,却迫使宋廷接纳边地内附,为壮族人民争得了设市通商和设校办学等权利。《西林县志》载,“侬”、“农”通用,有侬智高后裔的说法。在广西,侬、农两姓早已融为一体,本属同源已毋庸置疑。另外,明代柳州八贤徐养正、佘勉学、佘立等家族;清雍正元年进士,历任江西、江苏等七省巡抚、两广总督的临桂人陈宏谋家族;清代南方才子、经学家郑献甫等名人家族,其后人都编修有家谱。

广西的罕见姓氏。广西现有姓氏除常见姓外,还有600多个罕见、稀有姓。罕见、稀有姓氏在各省市(自治区)分布也不均衡。稀有姓氏有其地域性,有些稀有姓在某些县(市)、乡镇比较多,当地并不把它作为稀有姓氏,实际上这些聚族居住的稀有姓氏,已成为特有的姓氏资源。

广西特有的罕见姓氏,有报道的是壮族的“鸡”姓。据《中国姓氏大全》记,鸡姓,现代上海有。现已知云南也有鸡姓,广西东兴县有1000多人姓鸡。防城、钦州、崇左等一些市县也有少许。

以姓,以体强主编的《桂林以姓族谱》记载,始祖以抚宸公,字简堂,祖籍陕西渭南人,明嘉靖年间官“都指挥同知”,奉命率兵征广西浔州(今桂平)、庆远(今宜州)有功,封“都指挥”,定居桂林,后裔简以卜拉欣为“以”姓(回族)。子孙已繁衍18代,2000多人,分布在桂林、临桂、永福、平乐、灵川等地。

火姓,据史书知唐宋以前无“火”姓,到元代以后才出现。《元史》、《明史》共记有“火”姓近50人,由此可证此姓原为蒙古人专用。葬于柳州市回族墓的“火”公,名雄,号公亮,曾于乾隆年间任广西提标左营右哨千总,授武德将军,是在当地地位较为显赫的人。

盆姓。战国时盆成括的儿子避难,将盆成氏改姓盆。广西的盆姓为瑶族,其来源不同。据《灌阳县志》载,盆姓始祖盘庚山郎,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迁入灌阳,因为当时瑶族规矩,同姓不能通婚,所以将盘改为盆,定居于水车乡江塘村大坪屯和塘尾底等地。

滚姓为“衮”氏所改。据《融水县文史资料》所述,古时苗人没有文化,历代由别人代写姓名时写错了而沿用下来,更改姓氏是常有的,尤以融水北支苗族为常,如现在滚贝村的“管”姓,历史上就曾用过昆、滚为姓。“滚”姓主要分布在融水县的红水、拱洞、洞头等几个乡镇,4000多人。在三江、柳城、蒙山等地也有分布。

香姓,其来源:(1)出于齐香君之后;(2)历史上西域有香国,以国为氏。今广东、广西有香氏。在网上查到,香姓源于山东临淄,发迹于浙江衢谷,隐于东莞茶山。也有改“查”为香姓。香姓今分布在广西的宾阳、钦州、浦北等地。

《广西通志馆馆刊》第四·五期《自明以来的广西僻姓》一文里,刘介先生列有三十余种广西僻姓。据统计,柳州还有只姓、佛姓、阿姓等,早在明代已进入《希姓录》中。湖南等省市的一些罕见姓氏在广西的一些市县也有发现,如湖南浏阳的寻姓,已在南宁、柳州找到;河南郑州的生姓,在柳州发现;上海松江的瘦姓散居在鹿寨县、巴马县等地;山东枣庄山亭区的神姓,已落户在横县、贺州、柳州等地;北方的仙姓,仅在昭平县发现。如此之多的稀罕姓氏,来源久远,难以一一细考。

秦汉以来,移民姓氏延绵不断地在广西传递和发展。从移民史中查到,桂东北、桂北和桂中地区姓氏多为湖南省移入。在民国《全县志》第二编所列443个外省来县的姓氏中,有227个来自湖南,占总数的63%。其中来自邻近全州的永州府、宝庆府的达191姓,大多是明、清以后迁入。桂东南、桂南地区多为广东省移入。《容县志》记载,1982年全县有182个姓氏,从广东地区迁入的有梁、黄、刘、何、周、苏、罗等姓,约占60%以上。从广西各地姓氏家谱以及地方文史资料等可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移民入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部各省,大批难民逃到广西各地,如柳州、南宁各有10多万难民。抗战胜利后,其中有部分人落籍于广西。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有大批的解放军官兵转业留下,还有大批的干部、工人、科技人员来支援广西的经济建设。《柳城县志》记载,民国29年(1940年)时统计,全县有106个姓。新中国成立后,有南下干部及外地干部、工人、教师、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到本县工作,姓氏相应增加。1987年调查,全县共有302个姓。

广西的姓氏,历代都有增加,特别是明末清初以来,移民大量迁入,增加较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姓氏已大增到今天的1200多个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两千多年来连续不断地迁移到广西,为广西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注入诸多宝贵的新质。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对开拓和建设广西作出了贡献。因此可以说,民族融合是姓氏发展的“桥梁”,姓氏的增加是民族融合的体现,而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图书馆)
追问:
在广西韦氏的人是不是最多的一个姓氏?
回答:
韦氏在广西是一个最多的姓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洞头村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洞头村是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洞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50225104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50225。邮政编码为54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72 ,车牌号码为桂B。洞头村与六进村、高安村、甲烈村、滚岑村、甲朵村、一心村相邻。洞头村附近有融水贝江风景区、龙女沟、融水...

柳市到洞头几点一班车
柳州到洞头长途汽车时刻表及票价电话 始发城市 发车汽车站 经过城市 终点城市 发车时间柳州 融水汽车总站 洞头 洞头 6:30、9:00、13:30 详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_百度知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洞头村委会、六进村委会、高安村委会、甲烈村委会、滚岑村委会、甲朵村委会、一心村委会。

广西融水县分多少个乡
截至2019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辖7个镇:融水镇、和睦镇、三防镇、怀宝镇、大浪镇、洞头镇、永乐镇;13个乡(含2个民族乡):大年乡、良寨乡、拱洞乡、红水乡、白云乡、同练瑶族乡、汪洞乡、杆洞乡、滚贝侗族乡、香粉乡、四荣乡、安太乡、安陲乡。

柳州市的融安县和融水县分别有哪些镇?
融水县:大年乡、良寨乡、拱洞乡、红水乡、白云乡、大浪乡、永乐乡、同练瑶族乡、汪洞乡、杆洞乡、滚贝侗族乡、香粉乡、四荣乡、洞头乡、安太乡、安陲乡、融水镇、和睦镇、三防镇、怀宝镇 融安县:长安镇、浮石镇、泗顶镇、板榄镇、大将镇、大良镇、雅瑶乡、大坡乡、东起乡、沙子乡、桥板...

融水洞头离滚贝有多远
距离约111公里 从洞头乡到田洞线,行驶590米 右转,进入田洞线,行驶54.5公里 右转,进入X638,行驶12.2公里 请直行,进入S309,行驶17.8公里 请直行,进入X640,行驶23.4公里 右转,从X640到滚贝村,行驶2.9公里

柳市到洞头几点一班车.几点开
柳州到洞头汽车查询 相关参数 详情 始发站 柳州 发车汽车站 融水汽车总站 经过 洞头 终点站 洞头 发车时间 6:30、9:00、13:30 汽车类型 普通 票价 43 里程 280

融水县洞头镇甲烈村是什么民族语言风俗
融水县洞头镇甲烈村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甲烈村的主要民族是壮族。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壮族人口众多,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壮族的语言是壮语,是壮族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壮语属于壮侗语系,具有丰富的...

柳州到融水洞头怎么走
右转进入玉华中路 11.沿玉华中路行驶60米,左转进入依山路 12.沿依山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S309 13.沿S309行驶5.6公里,直行进入X638 14.沿X638行驶29.6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田洞线 15.沿田洞线行驶56.2公里,左转 16.行驶5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洞头乡 ...

融水镇经过安太乡洞头乡到良寨多少公里
融水镇经过安太乡洞头乡到良寨路线:全程约123.8公里 起点:安太乡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田洞线行驶55.2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X638 2.沿X638行驶29.7公里,直行进入S309 3.沿S309行驶5.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依山路 4.沿依山路行驶1.9公里,右转进入玉华中路 5.沿玉华中路行驶50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