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9
一切本来面目都是空的
第2个回答  2015-02-19
心空如镜,不粘一物,一切都是因缘聚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翻译: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2、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意思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出处: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白话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菩提指尘世、觉道,明镜指心。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二、出处: 出自于《六祖坛经》。其中的故事来由: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意思:世上本来没有菩提树,因佛在此树下觉悟而得名菩提。心中明境也不是什么灵台,并不需要做什么。世上一切皆是幻象,本来什么也没有。自然也不会有所谓的尘埃。这是佛家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针对“身是菩提树,心似明境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句话形容了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六祖慧能法师说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事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啥意思
1、意思: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3、作者简介 惠能(638—713)唐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的诗句。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心如来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解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