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怎样的?最好是有权威性的,具体点……
最好是总结性的论断

身心发展规律指的是两方面: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 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男孩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2岁,年增长为6.6厘米。女孩子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长为5.9厘米。男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3岁,年增重为5.5千克。女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重为4.4千克。从发育时间看,女生不仅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而且身高生长高峰期和体重增加的高峰期,也比男生提早1~2年。

小学生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系统的许多软组织、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因此,要特别注意孩子坐、立、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培养训练,尤其要防止驼背的产生。�
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因此,小学生能做比较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如跑、跳、投、掷等活动,而对他们小肌肉运动精确性要求比较高的运动则很难做好,也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特别是手部活动,由于小学生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小学1~2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大脑重量达到1280克,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增强,并向平衡发展。这一阶段,学生的条件反射比以前更容易形成,形成后也比较巩固,不易泛化,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学习更多的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精确的辨别。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小学视觉感受性增长速度最快,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运用视觉的机会特别多,学生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观察事物与学前儿童相似,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都较差。
观察事物往往注意事物的新鲜性、有趣性或是较为明显的特征。刚入学的儿童擅长具体形象记忆,儿童的有意记忆、有意再现逐渐发展。儿童往往易于掌握具体、可感知事物的概念。
已经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概念,并能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但不能自觉地调节,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儿童想象力在幼儿的基础上,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长,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想象活动,其想象富于模仿性、再现性,想象往往是事物的简单重现,儿童想象常常与现实不符,往往更容易被童话、动画等吸引。
以无意注意为主,既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往往是只注意新奇有趣、吸引人的事物和学习材料,注意力也易于分散和转移。事物、人物、活动的形状、颜色、声音、形象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易受新奇刺激的吸引,注意保持的时间短暂,约为20分钟,注意范围比较狭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不善于根据活动任务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主动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动机。求知欲主要表现为提问、探索、摆弄物体;美感容易受事物外部的特征吸引,对美的体验仅仅与事物的具体形象相联系。
还不善于真正的学习活动,要使儿童能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来对待,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如指出作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应当记住什么等;教会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如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等。
情绪往往是与个别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情绪稳定性较差,情绪容易冲动、较外露,情绪的调控能力较差。通常,在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获得一定的自我控制前,依赖外部他控来调节自我情绪。
行动缺乏一定动机与目的,往往是按教师家长的要求去行动。意志的自觉性较差,常需要外力督促检查才能完成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易受外力和情绪的影响,表现出冲动性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很差,自我评价的批判性和独立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们更容易肯定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自我调节是被动自我调节。自我意识处于上升时期,其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道德感逐渐形成,在理解道德概念时,往往与具体行为现象联系。没有出现道德信念,这一阶段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道德行为往往是通过不自觉的模仿形成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你可以记成顺阶互不差的口诀方便记忆、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简述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循序渐进)2.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育。(分阶段教学,不能一刀切)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抓住关键期)4.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

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常见的五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一、顺序性:1、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孩子先学会叫爸妈,再学会辨认男女;思维的发展都是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刚刚进入学校, 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 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 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但一般来说, ...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身心发展规律指的是两方面: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 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男孩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怎样的呢?
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成为主导因素,渴望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并得到他人认可。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能够自主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各有特点和需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稳定的、典型的本质特征。(1)顺序性和阶段性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它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

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例如,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先学会翻身,随后是坐立,再后是爬行。这一系列动作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体现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展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举例说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单纯,复杂,到成熟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

值得收藏!1-6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6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年级:身体特点,身高体重平稳,循环和呼吸系统指标不稳定,骨骼肌肉易弯曲,力量较小。神经系统发展迅速,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心理特点,注意力不持久,无意注意为主,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和言语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二年级:身体特点,骨骼肌肉成长茁壮,脑神经系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