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色

如题所述

李白: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白居易:他的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1
李白属于浪漫主义 白居易属于现实主义

李白和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白之交谊和相互影响

本世纪较早探讨李白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 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他们的默契也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从诗歌艺术上说,也是李白影响杜甫为多:"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前,现存约十首的诗中几乎都是五律,可见杜甫早期的作品原是以五律为主的。"而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后,受到李白七古的影响,后来又"从七古中获得全新的解放,因而又创造了他自己所独有的五古" 。
六十年代,人们对李白交谊更为关注,出现了好几篇论述李杜之交谊的文章,如郭沫若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耿元瑞的《有关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等。郭文指出
第2个回答  2012-08-01
杜甫一生写下几千首诗,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并称杜甫为“诗圣”。后世的人对他和李白的诗评价很高,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说:“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倡导一整套进步的诗歌理论。他主张:“文章合(理应)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学必须反映现实,要达到教育的目的。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感情是根,语言是苗叶,声韵是花,意义是果实)的著名论点。认为没有感情的诗,就像无根的果树,无法成活;没有意义的诗,就像果树不结果,毫无价值。白居易的进步文学理论,对我国文学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白居易创作很多,存诗近三千首。白居易的诗,内容深刻而风格平易,在社会上流传极广。上自王公大人,下至牛童马夫,无论道观佛寺,无论妇女儿童,都能琅琅上口。街头坊间,有人刻印出售。白居易的名声远播国外,曾有朝鲜商人来索要白的诗,带回去卖给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曾在苏州南禅寺抄得一部白集,携带回国。后来又有人陆续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当于宋、元时的三种抄本各一卷,视为国宝。 赞同0| 评论
第3个回答  2010-04-13
李白诗 豪放飘逸 有“诗仙”之称
杜甫诗 沉郁顿挫 有“诗圣”之称
白诗 通俗易懂,据说连七八十岁的老婆婆都能明白诗意。
第4个回答  2010-04-01
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写史的,白居易诗写通俗偏白化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