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

如题所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领导下,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篡夺,并在北京建立由其控制的中央政府。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军阀各据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扩大地盘和争夺中央政府的统治权而混战不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民主和国家的统一,于1917年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利用旧军队之间的矛盾,曾两次进行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都因没有发动工农群众和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而未果。1923年2月,在滇桂联军击退陈炯明叛军后,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重新成立大元帅府。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参加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全面改组国民党。同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处,亲自兼任总理。5月军校正式开学,在苏联政府和共产党人的支持、帮助下,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培养了大批骨干,并使国民党从此有了自己的军队。同年9月,孙中山设大本营于韶关,誓师北伐,将拥护广州政府而集结于广东的豫军、桂军、赣军、湘军、滇军等部4.5万余人,编为三路进攻江西,以南昌、九江为会师目的地,并将北伐军一律改称为建国军。9月25日,以建国豫军樊钟秀部组成的先遣军入赣作战,10月26日攻占桂东一线。随后,北伐军分路北上,至11月9日占领赣南重镇赣州。21日北伐军攻占吉安。由于江西军阀邓本仁,初为与赣军督办蔡廷勋争夺江西而向北伐军输诚,后又与赵恒惕、陈炯明等相勾结,向北伐军大肆反扑,致使北伐军背腹受敌,被迫于1925年1月由赣州、南康一线撤退,集中于大庚岭、南雄一带。孙中山所领导的这次北伐暂告结束。
还在孙中山于韶关准备誓师北伐之际,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反动武装商团与陈炯明相勾结,借机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并在10月10日枪杀纪念辛亥革命十三周年的游行群众数百人。广州一时处于危机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由韶关星夜回师,一部兵力直指广州市西关商团省城基地;另一部直下佛山(今佛山市),将商团反动武装全部歼灭,初步巩固了广州根据地。商团之乱平定后,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参见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孙中山应段祺瑞和冯玉祥等共商国是的邀请于11月由广州出发北上,不幸于翌年病逝于北京。年底,盘据在东江地区的陈炯明部向淡水推进,企图进攻广州。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肃清东江之陈炯明部,广州政府决定以滇粤联军实施东征。其计划以滇军为左翼,由河源、老隆直趋兴宁、五华;以粤军为右翼,经海陆丰直指潮汕;以桂军围攻惠州。黄埔军校校军3000人,由校长蒋介石率领编入右翼军行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东征,负责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东征开始后,担任左翼和中路的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按兵不动。唯右翼和黄埔校军进展迅速,于2月中旬一举攻占淡水县城,17日由淡水转兵东进,在乎山附近击溃陈炯明军洪兆麟部主力,占领潮汕。3月11日,在粤军配合下,又在棉湖、鲤湖附近将陈炯明军林虎等部击溃,下旬攻占五华、兴宁、梅县等地,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参见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省港大罢工的胜利,给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以沉重打击,为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6月初,在广州市内的杨希闵、刘震寰与陈炯明、唐继尧等军阀互相勾结,公开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6月6日,广州革命政府命令东征的黄埔校军等部回师平叛。6月11日在广州附近工人、农民的积极配合下,革命军对盘据在龙眼沿、白云山一带的叛军发起总攻,至12日将滇军杨希闵部基本肃清;7月又将在西江地区的滇军余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全部消灭,进一步巩固了广州革命根据地。7月1日,广州大元帅府改为国民政府。8月26日,国民政府又将建国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进行统一整编。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军。各军先后建立党代表制、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制度。许多中共党员担任了各军l师的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从此,广东革命政权和军队更趋统一。
国民政府成立后,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乘革命军回师广州平定杨刘叛乱之机,从9月1日起又重占潮州、梅县等东江一带地区,并集重兵于惠州,企图与占据粤南的军阀邓本殷部合力夹攻广州。28日,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10月1日,东征军由广州出发,14日攻占惠州城,歼陈炯明军主力,11月下旬,再度收复东江一带地区,全歼陈炯明叛军。在此同时,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一部举行南征。10月29日,南征军打退邓本殷部的北扰部队,至12月初克阳江、肇庆、廉江等地,翌年2月攻占海南岛。广东实现统一。广东的统一,促进了两广的统一。是年3月两广宣布合作,广西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不久湖南唐生智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这些都为北伐战争的进行准备了重要条件。
这时,在北方奉系军阀取代直系军阀,成为北洋军阀中占支配地位的势力,并与直系的段祺瑞相勾结,排斥冯玉祥的国民军。为对付倾向革命的国民军力量的发展,在英帝国主义的策划下,张作霖竟与宿敌直系吴佩孚携手,组成“反赤联合阵线”。1926年1月,直军、奉军分别由湖北、山东出兵向国民军进攻,不久占领河南、河北。3月12日,日本派军舰掩护奉军进攻大沽口。国民军当即予以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竟纠合英法等八国,以20余艘军舰群集大沽口,以武力相恫吓。为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在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等和国民党地方党部领导下,3月18日,各界群众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群众到国务院请愿遭到军警的枪击,当即死、伤240余人。此时,在奉直军阀的联合进攻下,国民军被迫于4月15日撤出北京,退往南口,后转向西北。这一形势,促进了人民群众的更大觉醒,迫切希望广东革命政府能早日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向国民党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主张。然而3月下旬,蒋介石突然下令解除省港工人纠察队武装,提出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等错误议案。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任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顾问帮助下,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部;同时和江西孙传芳谈判,并向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用以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部;随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部,统一全中国。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参见北伐战争),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7月12日占领长沙,8月19日攻占平江,22日占领岳州,随后进入湖北(参见汨罗江战役)。8月27日北伐军攻占汀泗桥(参见汀泗桥战役),并乘胜攻占咸宁。8月30日攻占胜贺桥击溃吴佩孚部主力(参见贺胜桥战役),9月下旬渡过长江占领汉口、汉阳,10月10日攻占武昌(参见武汉战役)。北伐军在两湖战场的胜利,使孙传芳一变其中立态度,8月底突然派重兵从江西向湖南及湖北的翼侧进攻,企图切断北伐军的后路。9月初,国民革命军向江西发动进攻,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持下,经过三次南浔路会战(参见武汉战役),11月上旬相继攻克九江、南昌,基本歼灭孙传芳在江西的主力。驻留粤闽边境的北伐军一部,10月攻占永定。由于北伐军的胜利影响,在福建的孙传芳部纷纷倒戈,12月中旬不战而下福州。之后,北伐军继续向河南、浙江、安徽、江苏进军。1927年2月3日,不战而下安庆、芜湖,19日进占浙江杭州,3月24日占领江苏南京,一路势如破竹,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在北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国民军改编为国民联军,冯玉祥就任联军总司令。国民联军于1926年9月18日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举行誓师大会,迅速从绥远进入陕甘两省,并解围西安。随后于1927年5月前出潼关、紫荆关,与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对河南形成夹击之势,先后攻占上蔡、洛阳等地。6月1日两军会师于郑州。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给北伐军以积极支援和配合。1927年春,刘少奇等领导汉口、九江工人驱逐英帝国主义者,收回两地的英租界。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湖南、湖北的农民运动也迅猛开展。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成果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所篡夺而告结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领导下,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篡夺,并在北京建立由其控制的中央政府。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军阀各据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扩大地盘和争夺中央政府的统治权而混战不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民主和国家的统一,于1917年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利用旧军队之间的矛盾,曾两次进行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都因没有发动工农群众和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而未果。1923年2月,在滇桂联军击退陈炯明叛军后,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重新成立大元帅府。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参加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全面改组国民党。同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处,亲自兼任总理。5月军校正式开学,在苏联政府和共产党人的支持、帮助下,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培养了大批骨干,并使国民党从此有了自己的军队。同年9月,孙中山设大本营于韶关,誓师北伐,将拥护广州政府而集结于广东的豫军、桂军、赣军、湘军、滇军等部4.5万余人,编为三路进攻江西,以南昌、九江为会师目的地,并将北伐军一律改称为建国军。9月25日,以建国豫军樊钟秀部组成的先遣军入赣作战,10月26日攻占桂东一线。随后,北伐军分路北上,至11月9日占领赣南重镇赣州。21日北伐军攻占吉安。由于江西军阀邓本仁,初为与赣军督办蔡廷勋争夺江西而向北伐军输诚,后又与赵恒惕、陈炯明等相勾结,向北伐军大肆反扑,致使北伐军背腹受敌,被迫于1925年1月由赣州、南康一线撤退,集中于大庚岭、南雄一带。孙中山所领导的这次北伐暂告结束。
还在孙中山于韶关准备誓师北伐之际,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反动武装商团与陈炯明相勾结,借机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并在10月10日枪杀纪念辛亥革命十三周年的游行群众数百人。广州一时处于危机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由韶关星夜回师,一部兵力直指广州市西关商团省城基地;另一部直下佛山(今佛山市),将商团反动武装全部歼灭,初步巩固了广州根据地。商团之乱平定后,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参见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孙中山应段祺瑞和冯玉祥等共商国是的邀请于11月由广州出发北上,不幸于翌年病逝于北京。年底,盘据在东江地区的陈炯明部向淡水推进,企图进攻广州。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肃清东江之陈炯明部,广州政府决定以滇粤联军实施东征。其计划以滇军为左翼,由河源、老隆直趋兴宁、五华;以粤军为右翼,经海陆丰直指潮汕;以桂军围攻惠州。黄埔军校校军3000人,由校长蒋介石率领编入右翼军行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东征,负责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东征开始后,担任左翼和中路的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按兵不动。唯右翼和黄埔校军进展迅速,于2月中旬一举攻占淡水县城,17日由淡水转兵东进,在乎山附近击溃陈炯明军洪兆麟部主力,占领潮汕。3月11日,在粤军配合下,又在棉湖、鲤湖附近将陈炯明军林虎等部击溃,下旬攻占五华、兴宁、梅县等地,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参见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省港大罢工的胜利,给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以沉重打击,为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6月初,在广州市内的杨希闵、刘震寰与陈炯明、唐继尧等军阀互相勾结,公开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6月6日,广州革命政府命令东征的黄埔校军等部回师平叛。6月11日在广州附近工人、农民的积极配合下,革命军对盘据在龙眼沿、白云山一带的叛军发起总攻,至12日将滇军杨希闵部基本肃清;7月又将在西江地区的滇军余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全部消灭,进一步巩固了广州革命根据地。7月1日,广州大元帅府改为国民政府。8月26日,国民政府又将建国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进行统一整编。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军。各军先后建立党代表制、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制度。许多中共党员担任了各军l师的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从此,广东革命政权和军队更趋统一。
国民政府成立后,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乘革命军回师广州平定杨刘叛乱之机,从9月1日起又重占潮州、梅县等东江一带地区,并集重兵于惠州,企图与占据粤南的军阀邓本殷部合力夹攻广州。28日,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10月1日,东征军由广州出发,14日攻占惠州城,歼陈炯明军主力,11月下旬,再度收复东江一带地区,全歼陈炯明叛军。在此同时,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一部举行南征。10月29日,南征军打退邓本殷部的北扰部队,至12月初克阳江、肇庆、廉江等地,翌年2月攻占海南岛。广东实现统一。广东的统一,促进了两广的统一。是年3月两广宣布合作,广西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不久湖南唐生智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这些都为北伐战争的进行准备了重要条件。
这时,在北方奉系军阀取代直系军阀,成为北洋军阀中占支配地位的势力,并与直系的段祺瑞相勾结,排斥冯玉祥的国民军。为对付倾向革命的国民军力量的发展,在英帝国主义的策划下,张作霖竟与宿敌直系吴佩孚携手,组成“反赤联合阵线”。1926年1月,直军、奉军分别由湖北、山东出兵向国民军进攻,不久占领河南、河北。3月12日,日本派军舰掩护奉军进攻大沽口。国民军当即予以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竟纠合英法等八国,以20余艘军舰群集大沽口,以武力相恫吓。为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在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等和国民党地方党部领导下,3月18日,各界群众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群众到国务院请愿遭到军警的枪击,当即死、伤240余人。此时,在奉直军阀的联合进攻下,国民军被迫于4月15日撤出北京,退往南口,后转向西北。这一形势,促进了人民群众的更大觉醒,迫切希望广东革命政府能早日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向国民党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主张。然而3月下旬,蒋介石突然下令解除省港工人纠察队武装,提出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等错误议案。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任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顾问帮助下,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部;同时和江西孙传芳谈判,并向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用以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部;随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部,统一全中国。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参见北伐战争),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7月12日占领长沙,8月19日攻占平江,22日占领岳州,随后进入湖北(参见汨罗江战役)。8月27日北伐军攻占汀泗桥(参见汀泗桥战役),并乘胜攻占咸宁。8月30日攻占胜贺桥击溃吴佩孚部主力(参见贺胜桥战役),9月下旬渡过长江占领汉口、汉阳,10月10日攻占武昌(参见武汉战役)。北伐军在两湖战场的胜利,使孙传芳一变其中立态度,8月底突然派重兵从江西向湖南及湖北的翼侧进攻,企图切断北伐军的后路。9月初,国民革命军向江西发动进攻,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持下,经过三次南浔路会战(参见武汉战役),11月上旬相继攻克九江、南昌,基本歼灭孙传芳在江西的主力。驻留粤闽边境的北伐军一部,10月攻占永定。由于北伐军的胜利影响,在福建的孙传芳部纷纷倒戈,12月中旬不战而下福州。之后,北伐军继续向河南、浙江、安徽、江苏进军。1927年2月3日,不战而下安庆、芜湖,19日进占浙江杭州,3月24日占领江苏南京,一路势如破竹,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在北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国民军改编为国民联军,冯玉祥就任联军总司令。国民联军于1926年9月18日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举行誓师大会,迅速从绥远进入陕甘两省,并解围西安。随后于1927年5月前出潼关、紫荆关,与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对河南形成夹击之势,先后攻占上蔡、洛阳等地。6月1日两军会师于郑州。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给北伐军以积极支援和配合。1927年春,刘少奇等领导汉口、九江工人驱逐英帝国主义者,收回两地的英租界。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湖南、湖北的农民运动也迅猛开展。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成果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所篡夺而告结束。

参考资料:http://www.xsyd.net/Article/romanticism/xf2101/15121.html
第2个回答  2006-10-23
问题不严谨
是那个大革命,是古代还是近代、现代?????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第一次大革命是在哪一年
1、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2、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3、这场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其时,中国党员还没有诞生,所以这场革命不在中国...

关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
3月11日,在粤军配合下,又在棉湖、鲤湖附近将陈炯明军林虎等部击溃,下旬攻占五华、兴宁、梅县等地,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参见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省港大罢工的胜利,给帝国主义的...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大革命的成果,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亦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在血雨腥风的危急关...

为什么说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大革命是指从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晋中之窗创办黄埔军校,晋中之窗建立国民革命军,晋中之窗...

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内革命战争,这场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合作领导下,中国人民对抗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这场革命亦被称为“国民革命”或“大革命”。这场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紧急关头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投降...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

三次大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中国三次大革命指:第一次是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二次是1911 年的辛亥革命;第三次是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另一种说法 第一阶段: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创办近代工业.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影响: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请采纳,爱你哦,亲。

相似回答